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的全球化之路

作者:

當西方國家和中共共同參與到全球治理體系之中,世界將是什麼樣子?「並行遊戲」也許並不是一種穩定狀態。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達沃斯引發的轟動,源自他表面上對全球化的辯護。他傳遞的信息讓與會的全球精英非常受用,但一年後,中共與西方之間不和諧的聲音正在激增。

美國、歐盟(EU)、日本都在抱怨,覺得中共在智慧財產權、工業補貼以及要求在華外企成立黨支部等方面的做法不公平。至於中共,則擔心美國和歐盟對其對外投資日益增加審查。

然而,這些問題都是一種更深層衝突的表象。中共與西方之間的基本問題是,隨著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而產生的中國與西方「融合」的希望,撞上了中西方政治經濟互不相容的礁石。

認為中共將融入西方主導的、在「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下建立的全球體系的想法,似乎只是一廂情願。2016年末,中國被拒絕授予WTO框架下的「市場經濟地位」,引發了中共對歐盟和美國的起訴。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認為,這些矛盾與其說將導致對抗,不如說將帶來中共與西方之間的一場「並行遊戲」。他在去年底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當前,我會把世界暫時達成的妥協局面形容為並行遊戲。西方做它自己的事情,中共做它自己的事情。有的國家從中共那裡得到一大筆錢,它們按照中共的方式做事。有的國家從我們這裡得到一大筆錢,他們按照我們的方式做事。」

如此妥協至少可以讓各方共同前行,但並未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美國和西方以及中國都將參與的全球治理體系是什麼樣子的?「並行遊戲」也並非一種穩定狀態。中共對於打造遵循其領導、遵守其規則的多邊機構的專注,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方面將日益降低對主導全球治理的由西方領導的體系的依賴。

中共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與亞非歐約70個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該倡議將讓北京成為一種新型多邊主義的主導力量。與美國做法截然不同的是,「一帶一路」倡議不尋求與參與國談判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而是承諾由北京方面提供資金並建設基礎設施項目。

歐洲,以中國為首的「16+1合作」機制把11個歐盟成員國和5個非歐盟的中東歐國家匯集成一個政治和商業集團。這16個成員國全都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其中幾個國家簽署了由中國提供資金的重大基礎設施協議,提升了北京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

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在內的多個北京主導的其他機構,構成對西方主導機構的替代。分析人士稱,一些機構強調與西方同行合作,另一些則尋求平衡或挑戰現有秩序。

智庫「歐洲對外交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顧德明(François Godement)和阿比蓋爾•瓦塞爾耶(Abigaël Vasselier)指出:「如果說1978年以來的敘事是中國慢慢融入國際秩序並遵守規則,那麼現在的敘事正轉向系統性的衝突。」

事實上,越來越明顯感受到這種緊張關係的是在華營運的跨國公司:2016年,近50%的歐洲企業報告稱,在中國做生意變得比上一年更加艱難。2017年,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報告稱,超過四分之三的會員感到在中國不再像以前那麼受歡迎。

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營商環境排名中,中國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78位;在經合組織(OECD)針對62個國家的外國投資限制的評估中,中國排名倒數第四。

這種感受部分源於中國的技術進步。2015年,中共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2025)規劃,瞄準在十大全球行業獲得更大市場份額。目標是在製造關鍵零部件方面推動「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

這些目標進一步加劇了西方國家的擔憂。但是,與指責中共偏袒國有產業,導致產能過剩、廉價鋼材等產品湧入世界各地一樣,此類擔憂並不會讓西方更有可能占得上風。

美國、歐盟和日本指出的這些方面,已融入了北京的黨國體制。這表明,中共根本無意改變當前的政治經濟模式。

譯者/申凱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23/105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