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揭秘蔣介石炸黃河大堤致「89萬」人死亡真相

大量史料記載,當年花園口決堤,洪水流速非常緩慢,黃泛區人民流離失所有之,但幾乎沒有一人喪命。(維基百科)

在中共歷史教科書中,國民黨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抗戰初期為阻攔日軍的進攻而炸毀黃河大堤,造成89萬人淹死。但大量史料揭露,當年那場黃河決堤,洪水流速非常緩慢,黃泛區人民流離失所有之,但幾乎沒有一人喪命。

對於這段歷史,歷史教科書是這麼描述的:1938年6月6日,日軍占領河南開封,直逼鄭州。國民黨軍遂炸毀鄭州花園口黃河堤,但未能阻止日軍南下,卻淹沒了豫、皖、蘇44縣,淹死89萬人,造成大片的黃泛區。

但據多方史料記載,當年的國民政府在決堤前是採取了疏散老百姓的措施的,其後亦採取了救助行動。當年花園口黃河決堤,洪水流速非常緩慢,黃泛區人民有流離失所者,但幾乎沒有一人喪命。

據報,那時還不是汛期,黃河決堤幾天以後洪水也只是淹沒了小腿,而且放水的時候決口的附近鄉鎮已經得到警訊,早已撤離,當然可能還有沒有撤離的極少數民眾。

黃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一直有「春雨貴如油」的民謠,當時花園口決堤是在6月份,蓄水量不多,黃河中下游一般在麥收以後進入雨季蓄水,到7月底、8月初進入主汛期,不時泛濫,花園口決堤是在6月上旬,還算是麥收時節的枯水期。

所謂的造成89萬人殉難之說,均屬杜撰。

台灣史料:《1938年黃河決堤史料一組》1997年第3期陳慰儒編撰的《黃河花園口決堤經過》,《河南文史資料》第4輯王果夫寫的《花園口決堤記實》,《承德文史》第3輯中的《新8師蔣在珍部參謀雄先煜抗戰日記》,《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等,均還原當年的真實情況。

5月31日深夜,蔣介石委員長命令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在中牟縣趙口決堤。

6月2日,鄭州專員就督促直接受害區中牟縣和鄭縣的縣長發放每人5元的「逃荒費」,老百姓於是沿著賈魯河兩岸向西遷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承德文史》第3輯)

然而,前兩次決堤都告失敗,原因是此時春末,黃河水量實在太小,自然出槽困難,對堤壩形不成應有的壓力。(二檔,787.3489卷宗)但日軍已經攻陷開封、進逼中牟,於是該地守將新8師師長蔣在珍,決定在趙口向西26公里處的鄭縣花園口決堤,此時已經是6月7日。

當花園口決堤後,國民政府又發放50,000元用於直接受害區的「急賑」;一周以後,政府又發放200萬元用於黃泛區持續性賑災。

根據事後調查,「6月9日,花園口決堤放水,口門以下4個村莊——邵橋、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莊、全部沖毀、蕩然無存,一直到黃災結束,這4個村莊再沒有恢復。所幸的是,決堤放水時,這4個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決堤及時遷避而無一人傷亡」。(《三聯生活周刊》,2005)

而時任20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為花園口決堤的實地主持者和現場親歷人的魏汝林回憶道:「黃河決口成功……災區人民扶老攜幼,均平安逃至平漢路豫西地帶,政府分發大量救濟金,非但無任何人員傷亡,即豬狗牛雞,都隨人走避,並無損失」。(《戰史會刊》,1982.14)

也就是說,當年6月花園口黃河決堤並未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反而延緩遲滯了華北日軍機械化兵團南下會師的時間表。

那麼89萬這個數字是從哪裡來的呢?根據記載,這個數字包括:黃泛區1938年到1947年十年間因水災、旱災、蝗災和風災直接、間接死亡和失蹤的人數總和,以及黃泛區中日拉鋸戰中受害而死的中國平民等均包括在內。

2008年大陸《黃花崗雜誌》第7期刊載的曾為國民黨軍官、指揮了決堤全過程的熊先煜的《花園口決堤真相揭密》一文披露,「決黃河之水阻隔強敵」早有議案,其依據是:中共建政後,晏勛甫在其自述文章中談到,1935年他擔任武漢行營參謀長時,便有中日交戰時可決黃河之堤將敵隔絕於豫東,藉以保全鄭州之議案。

1938年他出任第一戰區長官部參謀長時,又和副參謀長張胥行以此計劃向程潛建議,程認為可行,遂向蔣介石請示,蔣回電予以批准。此外,馮玉祥白崇禧等都曾向蔣介石建議放黃河之水制敵。也就是說,在不少人看來,從中日實力對比來看,從純軍事的角度講,決堤於我有利,雖然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應是不得以而為之。

在日軍迫近後,熊先煜奉命率部在花園口決堤,因為從地形和時間上而言,這裡最為合適。在決堤過程中,日軍曾派飛機干擾,並投彈數枚,落於決口附近西南面村莊,炸死炸傷居民十餘人,但決堤並未因此而停止片刻,並最終於6月9日上午8時開始放水。

由於國民政府地方政府在移民方面的努力,黃泛區居民無一人傷亡。但黃河水卻給侵華日軍造成了巨大創傷,日本官方的文件中稱,「日軍驚恐萬狀,東奔西突,人馬踐踏,車、馬、人員淹沒不計其數」,達到了阻止其南下速度的戰略目標。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提到,日軍僅第二軍就有7,452人死於洪水。日本大本營陸軍部在「日軍侵華史長編」中寫道:中國軍隊6月10日左右於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方向湧出,採取了水淹戰術,淹沒了自己的廣大沃野,形成了經中牟、尉氏、周口、阜陽連接淮河的大地障,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

花園口決堤迫使日軍暫時止步於平漢路以東,並使國民政府軍第一、第五戰區在洛陽、老河口立足,與江南諸戰區遙相呼應,從而確保了西北、屏障陪都,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208/106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