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每天工作2小時磨刀3小時土豪14年雕出一座祠堂

從潮州市區出發,沿著潮汕公路行駛20多公里,到彩塘鎮附近,看見路邊有大大的「國潮家居」招牌時,左轉進入利民路,前行400米左右,過一座很小的利民橋後左轉,便可看到指示牌。

這是一排典型的潮汕民居建築,門前有寬闊的廣場,中間被鐵欄杆圍住的,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熙公祠。

從熙公祠很小,就是一座前後二進祠堂,深42.25米,寬31.22米,但堪稱是潮州石雕的巔峰之作。

為什麼在這離潮州老城區20多公里的鄉間,會有一座如此精美的祠堂,這離不開出生在這裡的一位傳奇人物陳旭年。

貧窮和屈辱使年僅17歲的陳旭年決意出洋謀生。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身無分文的陳旭年冒險躲進開往馬來半島的紅頭船,隻身來到柔佛國(現馬來西亞的柔佛州)。起初,他和眾多潮籍鄉親在原始森林裡披荊斬棘,開山墾荒,飽嘗人間艱辛,後改以販布為業。之後柔佛蘇丹出現經濟危機,而他因發現新錫礦受到嘉獎。

陳旭年致富後結識柔佛貴族阿布加並與他結拜為兄弟。這個會講潮州話的貴族於1864年繼任柔佛蘇丹。1864年,他把境內10個港口交給陳旭年管理。陳旭年39歲時,成為馬來半島上最大的港主。陳旭年的家鄉俗稱砂隴,因此他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個港口被人稱為老砂隴港。1868年起,陳旭年成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柔佛蘇丹封為華僑領袖,授予"資政"頭銜。(至今柔佛新山有條"陳旭年街",便是為了紀念他的勞績)。

陳旭年從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開始,歷時14年,耗巨資在家鄉金砂斜角頭興建「從熙公祠」。儘管陳旭年也是見過世面的南洋富商,但與「陳慈黌故居」不同,他對當時流行的中西結合式樣熟視無睹,而竭盡全力把傳統工藝推向極致。

你根本無法想像,一座這么小的祠堂,建造工程居然前後花了十四年工夫,共耗資二十六多萬銀元,其中有十年時間花在木石雕刻的精雕細刻上。

為了使石匠安心工作,陳旭年特意在石匠家鄉潮州茶陽建屋相贈,且平日好煙好酒敬若上賓,在工匠吃好睡足,精神飽滿時候才讓動手幹活,稍一疲倦,即令歇息磨刀。

石匠大概每天只干一二個時辰,而磨刀的時間卻要二三個時辰,怪不得陳旭年後代講,那些精美絕倫的石雕幾乎不是「鑿」出來,而是用刀「剔」出來的。

後來,陳氏子孫認為石雕效果還不夠富麗堂皇,又請人將這些石雕全部彩繪,要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像這些都是石頭雕刻的,從熙公祠不僅是潮州石雕的代表作,更是慢工出細活的典型代表。

祠堂離城區有20多公里不說,交通也不方便,不是自駕或租車你根本無法去到,即使百度地圖上的定位和名稱也是錯誤的,所以只能去到大概位置,再找人問。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走吧自駕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04/107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