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直接拿下財權 國務院機構改革陷怪圈

國務院機構改革草案13日正式出爐,成為海內外輿論焦點。在今次機構改革中,銀監會及保監會將合併,籌組"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外媒分析,這令習近平更直接地掌控金錢和權力。有分析認為,中共的機構改革始終走不出「精簡機構後逐漸臃腫,臃腫後又被逼精簡」的怪圈。

今次機構改革合共調整23個項目,其中12項屬國務院組成部門,方案下組成部門由以往25個部門改為26個部門,新增了"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減少7個,但盛傳的港澳辦及國台辦合併,國安部、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合併成"國家安全保密總局"(加掛中央國家安全保密委牌子)都不在草案。

港媒蘋果日報3月14日報導,銀監會與保監會過往備受國內外非議,過去又未能阻止安邦保險或其他企業高風險借貸或收購,加上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亦被查,故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沿用多年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令人質疑。在今次機構改革中,銀監會及保監會將合併,籌組"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修訂草案指,銀保監將統一監管銀行及保險業,維護金融穩定,至於兩者在改革前制訂銀行及保險法規的權力則被削去,移交人行負責,人行與證監會及銀保監將以"一行兩會"方式,管理全中國的金融。國務委員王勇解釋,"一行兩會"的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保障國家金融安全。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莊嘉穎稱,根據以往經驗看,中國有一些改革經過磨合後效應會與預期不同,這次也需要多加時日觀察。

在機構改革草案出爐後,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釋,改革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他又批評,以往一些黨政機構權責脫節,效能不高,故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體制支撐及保障。

彭博社認為,重組只是凸顯共產黨權威,令習近平更直接地掌控金錢和權力。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學院講師Ryan Manuel表示,習要向世界宣示黨中央不止掌權,而且更已掌政,顯示其大權在握。中國學者胡星斗認為,今次改革顯示中共未來方向是黨政合一,以黨統政。

BBC中文網3月13日報導,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表示,這次改革「是對的」,但對效果「並不樂觀」。從鄧小平胡錦濤,中國都進行過部委改革,意在減少政府對經濟和市場的干預,但效果不明顯。這一次的方案雖然搭起了機構的框架,然而最終成效取決於上級到下級的傳遞,而不是上級繪製的藍圖,因此還要看接下來具體實踐。

一位關心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人士匿名分析稱,中國在部委改革方面有豐富經驗,但始終存在「精簡機構後逐漸臃腫,臃腫後又被逼精簡」的怪圈。這位人士向BBC中文網表示,中國需要找到可以打破這個怪圈的內在原因,這也應該成為精簡機構的核心工作。

中國經濟學者胡星斗3月13日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現在中國行政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狀況特別嚴重」。他指出,一些地方財政已經陷入困境。「全國31個省市中只有6個有盈餘,剩下的都虧損且入不敷出,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連發工資都比較困難」。他認為精簡機構和裁減人員為迫切需要。

胡星斗認為,中國行政成本過大,約為財政支出45%,是其他已開發國家的10倍,排擠了其他民生需求,包括老百姓急欲爭取的免費醫療和教育等等。他建議應當依照「大部制改革」儘可能精簡組織。

胡星斗表示,本次機構改革,也將不可避免地觸動一些部門的既有職權。一不願具名的中國政府官員對路透社表示:「每個人都將自己所在的部門視作自身利益。要他們放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得到其他部門的利益又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14/108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