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陳永苗:川普最龐大的支持群體在中國 大清國民到美國免簽

—美國民國命運共同體與福建移民

作者:
蒲安臣是美國派駐清廷的第一任公使。挺有意思的是,任期滿後,慈禧太后反過來任命蒲安臣為清廷駐美國公使。以蒲安臣命名的中美之間協議,是第一個平等的協議,雙方給予對方國民待遇。大清國民到美國免簽。

川普最龐大的支持群體就是在中國。有移民夢的,有美國夢的,然後把中國夢嫁接到美國夢的。也就是渴望從這塊土地上脫離的中產階級。他們信仰基督教,也大概是個精神移民,或者內在移民。

台灣成為美國在亞洲第一個「境外通關」國家。美國在全球僅有15國同意設置"境外通關",台灣在3月25日將成為亞洲第一國。新冷戰把戰線的前線拉到台灣,似乎台灣是美國的一個州。不再是本土遠程攻擊,而是近身肉搏。台灣成為美國進逼的不沉航母,成為世界歷史的樞紐地帶。

台灣旅行法通過後,大陸與美國外交的政治基礎顛覆,三大公報被打回低於法律的政策,隨時可廢的原型。美國民國復交,就缺了兩個大使館。

好像是只有民國時期家族中就有人移民美國的福清長樂家族才認為美國是另外一個家園,處在美國民國共同體。據說,閩南家族的效力範圍是跨國界的。那就要關心家族與美國民國共同體的關係。

我提出地方自治獨立走向是辛亥革命模式的,從清朝獨立出去,然後歸於民國聯邦,又滿足了獨立要求,又滿足了大一統要求,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共黨已經把家族人口打散在全國各地,通過過去的單位分配和城市化,一個家族之內的情感,自然不贊同各地獨立老死不相往來。

也就是說,美國民國共同體不僅有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支持,還有進入現代性中的家族因素的支持。進入現代性的家族,其積極一面,在對抗國家權力的強迫後,體現為社團仲介的作用,起對個體庇護的作用,也就是在庇護與服從關係上恢復其社會性和社會紐帶作用,也就是在生存空間的維護上。過去的福建移民和文革期間受迫害而移民的,基於生存空間,並不基於政治自由訴求。現在的先富移民,也一樣基於生存空間,例如打著下一代教育名義,儘管往往說成奔赴自由國度,同樣是生存空間的需要。移民流亡幾乎很難獲取所在過的政治權利,而僅僅獲得社會經濟文化權利,這是普遍的事實。而且看起來政治權利和政治自由的爭取,只在國內流亡和沒有流亡的人中間。流亡於國外,沒法徹底融入,家國觀念愈勝,家族排在國家之後,但中共統治的國家是其生存空間的迫害者,所以國家觀念只能歸於民國。所以家族與民國,組成家國,為極大規模的海外流民所需要。對自由國度的嚮往照舊,同時尋求家國,於是家族就潛入美國民國共同體。我這裡是說家族維繫會在民國當歸中起很大作用,在美國民國共同體中。

蒲安臣是美國派駐清廷的第一任公使。挺有意思的是,任期滿後,慈禧太后反過來任命蒲安臣為清廷駐美國公使。以蒲安臣命名的中美之間協議,是第一個平等的協議,雙方給予對方國民待遇。大清國民到美國免簽。

1899年美國國務卿照會英法德日意俄,承認這六大國的在華勢力範圍,但申明美國在這一些勢力範圍內享有同等的通商,平等稅率以及所有其他權利。這就是門戶開放宣言。國務卿海伊說,世界的風暴中心已經轉移到了中國,誰了解了那個帝國……誰就握有開啟未來五個世紀的世界政治大門的鑰匙。也就是說中國之於美國的世界歷史擔負,也有著世界歷史意義。

卡爾.施密特在《大地的法》中對"門戶開放"宣言評論說,從全球地理的視角來看,這是一個從西方邁向東方的步驟。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現在美洲大陸與新出現的東亞空間的關係,就像一百年前老歐洲由於美洲在世界史上的崛起而被擠出東半球區域一樣。在思想地理學的意義上講,這是一種顯著變化而會變成一個極其轟動性的主題。在其影響之下,1930年宣告了一個新世界的崛起,從此美洲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對1899年的"門戶開放"利益共沾要求,列強不曾理會,直到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才正式承認。劉小楓在《以美為鑑》中引用施密特的話說,"原初的和真正的門羅原則"變成了"門羅主義",其實際政治目的在於,把美國的空間思想變成一個超國家、超民族的世界意識形態。也就是說美國成了"超美國",其民族國家-普世帝國框架趨於完成時。此時,美洲才成為新世界的入口(凱澤林克1930年《美洲:新世界的入口》)。也就是說美國是山巔之國的救世使命才從立國原則變為伸出手來實施。而該信心和行動的開始,正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在美國和中國的世界歷史紐帶上。也就是在美國民國共同體之中。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326/109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