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自己吃肉也不給人喝湯:從電子產業角度看中國的體量問題

中國從產業鏈低端往上吃,但是即使往上爬,吃到嘴裡的也不放口。日本、韓國他們的產業鏈升級,相對低端的就轉移出去了,轉移到中國、東南亞、印度。可中國有豐富的不同層次的資源,少數人少數產業往上走的同時,相當部分的金字塔的低端仍然吃在自己口裡。中國現在機電製造發達,可還是有大量的來料加工企業、衣服鞋子塑料盆。富士康深圳呆不下了,可以去東莞、去河南。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產業轉移可以在中國內部完成。以前是日韓吃肉中國喝湯,等中國這麼多人開始吃肉時,湯也沒法剩給別人。這個是很恐怖的。

前東家大小產品線有幾十條。以前有個產品線有一種晶片,xxx2046.是個很簡單的IC,就是電阻式觸控式螢幕控制器。手機用的早的都知道,iPhone之前也有觸控式螢幕手機,但那是電阻式觸控式螢幕,體驗遠沒有現在的電容式觸控式螢幕好,還需要一個小筆點來點去。當年高檔品牌多普達(後來的HTC)、三星、各種PDA、國產品牌等有很多款。

那時觸控式螢幕手機不像現在那麼100%流行,但也算是海量消費品了,作為一個生意來說量很大。我司那個IC賣多少錢呢?剛出來時候1美金一顆,每個手機就要一個,而且市占率極高,幾乎壟斷。

大家不要小看1美金,一般一個手機公司的年銷量都是以百萬千萬計,也就是說這麼個十幾平方毫米的晶片上一個手機公司一年就要花數百萬數千萬美金。

做這個產品的老外不要太爽啊。就幾個人,每次來中國就像是拯救世界似的,對國內品牌手機是看不上眼的,缺貨時還漲漲價。歐洲那位七八月是肯定休假的,去客戶那還總是鄙視加班—my value is family first.

後來呢?國產的這種IC出來,東西剛出來大概是我們80%的品質,70%的價格,也有人用,低端品牌。然後慢慢的,品質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人家慢慢往上爬,往大做。我司反正利潤高,跟著降價,九毛美金、八毛、七毛…就這樣一路和國產的殺下去,你猜最後殺到多少?$0.22美金。完全同樣的東西,以前賣$1,現在賣$0.22,還在賣,說明還是有錢賺。後來我司出了個改進型號,也沒太複雜,就是加強了ESD防靜電,加快了反應速度。新型號出來後市場價格大概穩定了大半年,後來國產的也跟進同等性能產品,價格迅速降到$0.2以下,我司覺得沒意思,就不做了。那六七個人也不在這產品上了,有的換產品做,有的換了個產品線,有的換了公司。現在這種IC還是有,不過不用在手機上了,在只能用電阻屏的特殊場合,如一些工業、汽車等。現在這種觸控IC大頭都是國內的了。

我那時看著一個晶片從一塊多殺到一毛多,都看傻了。2毛多我司都還有利潤,再想想以前國產替代品沒出來時賺的利潤,更傻了。那時我開始隱約理解為什麼歐美人能過得那麼優雅了。

這只是我司一個型號上的小故事,我司產品有大幾萬個。

後來這種事也越見越多,類似的事情在客戶那也越見越多—國產通信電源出來前,國際品牌賣上萬,我們的客戶做出來了,現在賣幾百,還送一堆服務。進口變頻器幾萬塊,國產出來後賣幾千。

那些老外以前下午五點就下班了,現在晚上還要陪著國內客戶concall。利潤降低算是好的,整個市場被端了那是要丟飯碗了。–關鍵是中國人還特別多,好多領域都想搞。不知道他們想起以前的奶酪,想起在深圳的日子,是否待見中國。

你搶了別人那麼多飯碗,當然不可能受別人的歡迎,至少也是原因之一。君不見川普競選,三句不離「中國人搶了我們的工作」。當年美國的排華法案,最大的推手就是美國的「無產階級」–各個產業的藍領工人,因為中國勞工吃苦耐勞搶了他們不少飯碗。

=========

有人誤解我舉的例子只是中國人做點低端的東西。首先,晶片分檔次,但能做出晶片就不低端。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再小的晶片也比做衣服鞋子塑料盆、或者賣礦賣石油高端多了。其次,低端不一定不賺錢。我司現在自己的理念是:把產品做的又便宜又夠用是門有技術含量的手藝活。

大產品的例子也不少,如我司數位電視、IP camera的晶片早就被華為海思干翻了。還說手機,當年摩托諾記一統天下的時候,我司的手機主晶片差不多在全球每個角落,影響力大到公司CEO來華被江接見。現在早就從手機套片撤出了,倒是華為海思的手機套片這兩年有數以億計的銷量。

===============

還有人說,日本人、韓國人也搶了很多高端的飯碗,為何他們沒有那麼不受「待見」?我想說:這麼說的人肯定是小年輕,八九十年代日本和美國烽火連天的貿易戰、汽車戰、牛肉戰大概沒有什麼印象了。

其次更重要的,中國和日本、韓國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我是說規模。這個規模是質的不同。日本才1.3億人口,韓國滿打滿算才5千萬人口。中國是14億。日本才能搶多少產業?韓國更不用提了。而中國的人口比所有已開發國家總人口加起來還多。如果這麼多人口可以加入工業化的大潮,不管你是用何種方式加入進去–富士康產線的小妹也好,京東的送貨員也好,大疆的研發工程師也罷,天天跑企業的PE/VC也罷—如果這麼多人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起來、動員起來,大家覺得中國可以到什麼水平?

中國的規模保證了:

1.中國人可以進入很多的領域:如果你只有5000萬人口,你可能電子發達、造船發達,但是你機械工程、生物、IT、航天…就沒有足夠的工程師了。而中國不會,中國每個領域的潛在人力資源規模都差不多頂上一個中等已開發國家。

2.中國從產業鏈低端往上吃,但是即使往上爬,吃到嘴裡的也不放口。日本、韓國他們的產業鏈升級,相對低端的就轉移出去了,轉移到中國、東南亞、印度。可中國有豐富的不同層次的資源,少數人少數產業往上走的同時,相當部分的金字塔的低端仍然吃在自己口裡。中國現在機電製造發達,可還是有大量的來料加工企業、衣服鞋子塑料盆。富士康深圳呆不下了,可以去東莞、去河南。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產業轉移可以在中國內部完成。以前是日韓吃肉中國喝湯,等中國這麼多人開始吃肉時,湯也沒法剩給別人。這個是很恐怖的。

責任編輯: 楚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401/109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