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江澤民40億攻台計劃泡湯 因六四反共王牌間諜靈位首曝光

王牌間諜劉連昆少將於1996年台海危機時,向台灣提供重要情報。(看中國合成圖)

台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內的「戴雨農(戴笠)先生紀念館」日前正式啟用,紀念館2樓為「忠烈堂」,供奉了75位在國內、外殉職情報人員的靈位。其中,由軍情局所吸收最高層級的共軍將領、遭中共逮捕處死的劉連昆少將,靈位也首度曝光,他因六四對中共不滿。67年前拒絕叛變投共,遭中共槍決的趙仲容少將,經女兒趙安娜二十年奔走,也終入祀台北國民革命忠烈祠。

位在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內的「戴雨農(戴笠)先生紀念館」經過為期2年的整修工作,日前整修完成啟用。陸軍司令部3月27日在台北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趙仲容少將、徐枕瑤中校、孫玉珊上尉、潘文欽上尉及畢道洲少尉五位烈士入祀安位典禮,共軍將領、台海飛彈危機事件後遭中國逮捕處死的劉連昆少將的靈位也首度曝光。

入祀安位典禮由陸軍司令王信龍上將擔任主祭官,並率陸軍政戰主任黃中將、人軍處長廖少將、戰訓處長景少將及關指部指揮官賴少將等重要幹部陪祭。國防部表示,烈士遺族代表均到場與祭,典禮過程莊嚴肅穆,國軍忠魂永享安奉。

劉連昆因六四對中共不滿變成台灣內線

劉連昆少將是1949年以來,台灣策反的最高級別的中共軍官,也曾經是台灣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一個內線。

劉連昆1933年1月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47年加入中共軍隊,1984年8月任共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89年,中國發生殘酷鎮壓學生的「六四事件」,劉連昆少將同情學生,發表了對中共鎮壓不滿的言論,受到上級警告,後來他發現自己的電話也被監聽。

「六四事件」的發生及中共高層之間毫無情感的鬥爭,使劉連昆產生了對中共的強烈不滿。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共軍大校邵正宗,也因「六四」的發生對中共心灰意冷,萌生了離開中國大陸的想法。於是他找到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張志鵬。

出生於中國吉林省的張志鵬,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後,又移居香港開公司,中國改革開放後,他更在大陸各地辦廠,包括與中共軍方合資開辦工廠。在香港經商期間,台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局長殷宗文在得知他與中共軍方有關係後,就請他繼續幫忙,剛好在共軍大校邵正宗請張志鵬幫忙移居海外的時候,張志鵬便想到了台灣軍情局。

幾方人馬聯絡後,了解彼此需求進而一拍即合。台灣「少康專案」於1991年啟動執行,是台灣軍事情報局上世紀末,對中共軍隊高層的重要策反計劃。「少康一號」為中共總後勤部軍械部的邵正宗大校。

張志鵬(左)和邵正宗(右)。(網絡圖片)

邵正宗正是促使中共軍械部長劉連昆少將成為王牌間諜關鍵人物。1992年9月,劉連昆被台灣軍情局吸收,成為兩岸第一位同時擁有少將待遇的軍官,也是兩岸有史以來最高級別的王牌間諜,化名高至明,代號為「少康二號」,並由當時的台灣軍情局長殷宗文親自負責。

劉連昆從1992年成為台灣間諜後,向台灣提供了大量共軍機密情報,包括共軍採購軍備的情況、對台六大戰法、中共接收香港的計劃等,還有中國戰略部署重點調整到東南沿海、中印邊境以及南中國海的情報。

最有名的是台海危機,1996年年初,中共將其它區域的兵力,全部移防部署於面對台灣的沿海區域。中共軍方最初的部署是實彈射擊、越過海峽中線、動用潛艦、攻占外島。整個演習的預算,中共軍隊編列了40億人民幣以上規模,相當驚人。

江澤民當時抬出了鄧小平「韜光養晦」政策,並提出3點主張:飛彈不飛越台灣、戰機和軍艦不過海峽中線、不占外島。當時北京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被劉連昆報告給台灣當局。

1997年2月,鄧小平死亡時,劉連昆立即匯報,讓民國政府提前作好了相應準備。

1998年兩名台灣軍情局官員叛逃北京,中共國安部門根據他們所抖出來的情報清查內部,發現了被台灣策反的中共少將劉連昆泄密事件,氣炸時任中共黨魁的江澤民。

67年前拒絕投共的趙仲容少將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時,趙仲容奉派前往北平監督與「勸說」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勿投共,但傅最終仍開城投降,趙仲容來不及脫身,全家陷入匪區。

趙仲容因拒絕降共,1951年3月25日在北京市的「萬人公審大會」上,先遭群毆導致重傷,再於永定門刑場遭槍決,得年46歲。趙仲容的女兒趙安娜表示,父親死後,母親因是軍統局人員,被中共投入勞改營,八名子女被打成右派,成為黑五類,兩位具學者身份的姊姊也被強迫勞改,甚至需要賣血維生,排名第五的姐姐則在懷孕後,因不甘折磨投井自殺。

趙安娜在2012年輾轉來台,四處奔走盼政府協助父親入祀忠烈祠,但未獲回應,她五次向國防部、三次向總統府申請皆未成功,直到最近一次來台,透過國史館,由總統府調出檔案,證明其父的功績,並由前國防部長馮世寬簽字通過入祀忠烈祠。

趙仲容少將之女趙安娜表示,看到父親終於回到鍾愛的祖國,感到激動,盼父母在天之靈能得到安寧。(中央社)

據自由亞洲電台27日報導,國防部27日舉辦的入祀安位典禮上,趙仲容的女兒趙安娜從美國飛到台灣來參加。她說,父親被處決後,母親坐了二十年牢,生前交代父親死得這麼悽慘冤屈,如果逃出大陸,一定要去找國民黨、找政府講爸爸為國家做的事,告慰他在天之靈。但父親在對岸被槍決後,沒有得到很多材料,通過之前在台灣「國史館」、找到總統府調出父親檔案,才知道父親為國家做過的事。

趙安娜也為其他「國軍」烈士請命:「在大陸可能有很多我們的烈士得不到,沒有給他們能夠『見天日』吧!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大概才能一個一個找回來,把他們入土為安。作為家屬的最大心願,就是讓正義得到他應有的結果。」

另一名入祀烈士徐枕瑤中校,先後參加北伐、抗日等重大戰役,在一九三六年閩西戰役中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徐枕瑤的女兒徐翠青九十四歲高齡,在女兒陪伴下從上海搭機赴台,坐在輪椅上,激動得淚流滿面:「就希望爸爸早點上天啊!」

 

台灣忠烈祠

圖: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前方為三名換崗中的中華民國陸軍儀隊隊員。

維基百科「忠烈祠」此條顯示,該祠是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跡且足資衿式的國軍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台灣各地的忠烈祠均起自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台灣後,目前共約廿余座,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居多,各縣市大都有一處;大部分是利用日治時期原有神社,就地改建成中式宮殿式建築,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有功於國家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設有專責機構,而黃花崗紀念墓園,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到了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忠烈祠」一詞才被廣泛地使用。設立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曆史記憶。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405/109506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