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高鐵國產化率存疑 依然是嵌入式製造業

高鐵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在世界來看也是少有的,高鐵確實是中國實實在在的名片,而這張名片對於真正的「中國製造業」卻是個痛點,中國高鐵的高速發展,也讓世界製造業占到了大便宜,相當部分資金以不為人所知的方式流向了世界製造業。與此同時,世界市場還在攻擊中國的貿易逆差。

根據一位參與動車引進工作的技術工程師所寫的資料透露,我們可以按外方圖紙生產轉向架、電機、變壓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組裝變流器和自動控制系統,卻不知道頭型的設計依據、原理,不知道加寬車體有沒有風險,得不到車體的原始設計計算書,得不到轉向架的關鍵參數和升級改進方法,也得不到電機和變壓器的電磁場、熱場、力場的計算機多維協同仿真技術,更不知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檢驗標準和相關材料疲勞特性資料庫,自動控制系統的軟體原始碼等,「這些看似最基礎的東西,卻是最關鍵的,我們都沒有通過引進獲得」。

經過數年培育,中國確實已經擁有了動車規模化生產和製造能力,但宣稱的由中國企業自主生產、自主製造的動車,關鍵零部件實際仍從國外進口,只是在中國完成組裝,並且在短短几年實現幾百輛動車下線——這與汽車領域如出一轍,而汽車領域的「市場換技術」已被普遍認為是失敗的試驗。劉志軍時代,中國高鐵技術出現的所謂跨越式發展的秘密即在於此。當時,從西門子進口的占總金額近一半的原裝進口零部件,因在國內組裝,就算在國產化率裡面,導致國產化率的數據並不可靠。

在一位西門子的技術人員看來,列車核心技術只有三大部分:牽引系統、轉向架和制動系統。其中,最關鍵的是牽引系統,像「列車的心臟一樣」。這些技術外方既不打算降價,也不會轉讓。牽引系統中只有部分零部件如牽引電機,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國產化時引入的廠商較多,降幅較大。CRH2的牽引電機在國產化第二階段降了12.5%。

整個牽引系統中,最核心、技術含量最高的是軟體系統,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西門子、川崎、阿爾斯通都沒有轉讓這一技術。「只有掌握了列車控制系統,才能設置各個部件的參數,才有真正的設計能力。這是他們多年研發成果,不可能拱手讓人。」而在中國北方的一位技術人員說,現在聲稱國內自主研發的CRH380B系列車型,一旦列車運行出現問題,還是要靠西門子。「軟體的升級版要西門子做,試驗數據也需反饋給西門子總部。修改周期很長。」

牽引系統這樣的關鍵技術占到一列動車總價的多少呢?高達20%-30%。其中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又占整個牽引系統的一半以上,利潤最高。原西門子採購部人士坦言:「現在西門子採購部就是靠賣牽引系統賺錢」,阿爾斯通也是如此。與牽引系統一樣,被外方視為賴以生存之本的制動系統也沒有實行技術轉讓,而是由外方在中國的合資廠生產。「合資廠更不存在技術轉讓,中方連圖紙可能都看不到」。另一方面,高鐵製動系統由克諾爾壟斷,核心技術沒有轉讓。三大系統中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的是轉向架製造,只賣安裝圖紙,不講設計原理,中方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一位參與引進的人士透露,長客曾向西門子請教轉向架參數為什麼這樣設置,西門子專家就打馬虎眼。現在轉向架的構件是在長客焊接,其餘零部件在國外買。南方的一位工程師曾經比喻說:「通過購買幾家外國公司的動車組,我們買到了四條魚,但沒有買到釣魚技術和方法,自動控制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還得進口,控制軟體原始碼從來不在轉讓範圍。」

說是中國「強制轉讓智慧財產權」,實際以高鐵技術引進為例,中方創造和讓出了龐大的市場,但真正在金字塔頂端賺取高額利潤的還是外國廠商,他們通過控制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配件掌握主動權。高鐵創造了奇蹟,但對於中國製造業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痛點,如同「大飛機」一樣,中國製造向高端邁進需要走的路更遠,艱難程度不亞於我們看到的汽車行業。

這麼多年的製造業實踐證明,實際「中國製造」在老路上還是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依舊是嵌入式的製造業,而且這種低端製造實際已經處於過度生產的階段,市場競價甚至到了自己跟自己打架的地步,基本就是倚靠低價策略在拿市場。在高端製造方面,很多領域依舊還處於空白的狀態,做不出來,肥水猛流外人田。全球化的「鍋」都自己背了,全球化的好處,落下的不多,還被千夫所指,被狂批讓世界勞動人民失去了不少的工作機會。中國製造的「冤情」不小,但並非空穴來風,需要總結和思考。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坦率地講,有的時候吹牛皮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安邦每日經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409/109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