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早起的人 大多活得熱氣騰騰

作者:

01

我習慣早起,夏天四點半,冬天五點半,堅持了近一年了。

最開始嘗試寫作的時候,感覺時間特別不夠用。上班不能寫,帶娃不能寫,只能等晚上把孩子哄睡以後再爬起來寫,熬夜是常態。

我為熬夜付出代價有很多,記憶力變差,丟三拉四,還常常精神恍惚,外出忘記鎖門、把洗面乳拿來刷牙,都是常有的事。

那段時間,頭疼也如影隨形。後腦勺常常猶如針刺一般疼,嚴重的時候頻率高達幾秒一次。工作的時候疼,睡覺的時候也疼,少有安寧的時候。

很快,那種虛脫感就讓我吃不消了,我決定將晚睡晚的作息起改為早睡早起。

起初早起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每次聽到鬧鐘響,都會有一隻大鐵錘迎面砸來的錯覺。睜眼見到窗戶外的一片漆黑,我都會懷疑我前一晚是不是定錯了時間。

這樣掙扎了一周左右,我不再需要鬧鐘,到了那個點,就會自然醒。新的生理時鐘形成後,我很快愛上了這種作息方式。

經過整夜的休整,大腦變得格外活躍,在沒有干擾的狀態下,工作效率特別高。以前晚上常托著昏沉的腦袋琢磨四五個小時的稿子,出來的效果始終覺得不夠好,在早上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可以全部完工,而且靈感比晚上豐富得多。

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了7-8小時了,稍微調整一下,休息5-10分鐘,下午便可以繼續全神貫注。一天的時間變得格外充實,不再有熬夜——賴床——慌張上班——疲憊趕稿——再熬夜的惡循環。

雖然休息時間並沒有縮短,但感覺一天可利用的時間一下子多出了好幾個小時。

清晨時光貴如金,我過了而立之年才真正理解。幸而,還來得及,從現在起,把用來做夢的時光,用來追逐夢想。

02

最初四點半起床的時候,我還以為只有清潔工才會在這個點起床。其實並不是。

伴隨著掃把清掃落葉的聲音,馬路上有三兩台小車悄然駛過;早餐店時不時傳來麵筋與案板撞擊的悶響;人行道上跑鞋敲擊地磚的節奏輕快悅耳……

天亮前的清晨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寂靜。

總有人別人歇息的時候趕路。

我的心理學老師是個跨多領域的職業女性,她的早晨從凌晨四點開始,五點前給我們錄好當天要學習的晨讀資料,然後列工作計劃,開展公司的工作。她說,早起會帶給她白天被延長的感覺,在凌晨無干擾的狀態下,時間利用率會變得更高。

我的閨蜜瓜姐是個健身達人,習慣五點出發,十公里,從深圳市區跑到海邊。每當看到紅樹林的早鳥在歌唱,深圳灣的朝陽在升騰,翻飛的海鷗在伺機捕魚,飄蕩的霧氣在擁抱大地,她都有一種強烈的幸福感,感覺詩和遠方,都在身旁。

一個暖男朋友,說他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早起到上班前的這段時光。看書和室內運動結束後,他會一頭鑽進廚房給老婆孩子做早餐。看著最心愛的人一邊伸懶腰一邊吸溜著自己親手煮的麵條,這是任意一個精緻的早餐店都無法帶來的滿足感。

一個女神朋友,說她每天清晨都會有固定的一個半小時瑜伽時間。帶著軟墊來到體育公園的草坪上,在露水與音樂中享受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這段獨處的時光能提供給她整天不間斷的能量。

嘗到了早起的甜頭,就不會再貪圖被窩那點餘溫。因為早起帶給我們的收穫和我們捨棄的那點舒適感相比,實在是珍貴太多了。

早起的人,大多活得熱氣騰騰。

03

常有人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然而,現實卻是:那些夠資格把錢數到手抽筋的名人,都不會睡到自然醒。

曾有一張行程表曝光王健林是4點起床,4:15-5:00健身,風雨無阻;也有報導說潘石屹4點起床,看報,6點晨跑,每天5公里,8點前開始工作;而庫克永遠是蘋果公司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每天3:45便開始處理郵件……

具體時間我們無從考究,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比我們成功的人,也比我們更勤奮。

有早起習慣的人大多自律,他們從來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以堅持早起的意志力,堅持任何一樣目標都不會是多難的事。

早起的人,是時間的主人。他們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並能通過對時間的高效利用將一天的寬度擴充,我認識的好幾個斜槓青年,都是保持在晨間學習和工作,然後在8鐘點工作時間外外開拓出另外的人生精彩。

如果你留意過就會發現:一個上午十點開始的周末,和一個清晨七點開始的周末,哪怕結束時間相應順延,這一整天能做的事情也是大不相同的。

那是因為,早起能讓我們以更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時間,而一天的長度也因為我們對時間的認真體驗而擴大了容量。

比起那些一下床就慌慌張張往單位跑的人,早起的人對一天的規劃會更清晰,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會更明確,也會有著更充沛的精力。

如果你開始嘗試早起,一天兩天或許看不出與之前的區別,但日積月累的力量卻不容小覷,假以時日,你會發現,你會變得更加惜時、勤奮和高效,也越來越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你要相信,一個能把自己從最舒適的狀態中脫離出來的人,這世上能橫在他面前的障礙便不多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人生指南成功勵志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425/110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