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慧超: 被人騙是因為腦子傻和貪嗎

—被人騙是因為腦子傻和貪嗎

作者:

我們正身處一個‌‌「受騙活該‌‌」的認知偏差中。

‌‌「你明天早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在我第八次掛掉這樣的詐騙電話之後,我帶著戲謔的口氣和辦公室的同事說:‌‌「這麼老的詐騙套路,要是還有人能上當受騙的話,那一定是個白痴了。‌‌」

同事們一片贊同的聲音,幾個平日裡愛整蠱的同事還分享起了自己在電話里調侃騙子的經歷。

我們絲毫不覺得自己所表現出的自信有不合時宜之感——同樣套路的詐騙電話,每個人都接過不止一次,網絡上充斥著這類電信詐騙的‌‌「防騙指南‌‌」。

我甚至能夠完全掌握這一騙局接下來的走向:冒充你的領導口氣嚴肅地讓你明天找他談話,如果你上鉤的話,他會在明天早上在你上班的路上給你打電話,然後會以高層領導要處分你,或者考察你的名義,讓你陷入驚恐或狂喜之中,接下來,騙子會告訴你,他現在正和這些高層領導開會討論呢,如果你想把事情辦成,就立刻去銀行把錢轉給指定的銀行卡……

在我的固有印象中,我一直覺得這樣的騙局非常低級、淺薄,甚至顯得有些可笑,如此沒有技術含量,根本談不上高明的騙局,怎麼可能騙的到錢?

然而只要稍稍推理思考,我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這個騙局必然能夠獲得成功,甚至成功率還不低,否則,大家就不會如此高頻率地接到‌‌「領導‌‌」們的電話了。

直到我的一位讀者,她將自己被電信詐騙的全過程,原原本本地告訴我,我才開始真正深入思考‌‌「受騙者‌‌」的心理動機和智識水平,而這個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問自己‌‌「那些受騙者真的是因為愚蠢,或者是因為貪婪而被騙的嗎‌‌」?

我曾經在公眾號上寫過這個案例,可惜不久便被刪掉了。這裡簡單複述一下:我的這位讀者,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而她畢業之後,還在央視網工作過兩年。

名校畢業,又在中國一流的網絡媒體工作兩年,這樣的履歷,不可能屬於智商低下,而且因為媒體行業的屬性,在社會經驗層面,她也會比一般人要豐富的多。

然而,她還是被電信詐騙騙了整整78.4萬。

這些錢,有70.4萬都是她跟同學和朋友們借來的,加上自己的8萬塊全部積蓄。事發之後,大夢初醒,她把自己全部借款,都列在了一張紙上(雖然我已經得到了她本人的授權,但我想還是打上碼,會比較好):

我突然意識到,我,以及很多像我一樣對電信詐騙心存蔑視和嘲笑的人,我們所謂的‌‌「自信‌‌」才恰恰是愚蠢而危險的!

(二)

更多受騙無關乎智商,只是恰巧身處‌‌「騙局情境中‌‌」。

我的一個粗淺觀察是:近年來,天上掉餡餅式的‌‌「中獎詐騙‌‌」少了很多,不可否認的是,這是由於有一群受騙群眾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之後,整個社會都提升了面對‌‌「飛來橫財‌‌」這類‌‌「騙局情景‌‌」時,都提升了自我抵禦能力。如今,大部分面對陌生人突然給予的巨大好處,都能夠本能地提高警惕並產生懷疑。

因為社會上已經有太多的前車之鑑,不斷給我們施加這樣的心理暗示: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就算有,砸中自己的那張餡餅也是有毒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恰巧處於自己熟悉的情境中,這樣的情景一旦被騙子利用,就會瞬間變成毫無違和感的‌‌「騙局情景‌‌」,令人防不勝防。

我甚至想,如果我自己是國企員工,或者在體制內做一個公務員的話,突然接到‌‌「領導‌‌」語氣嚴肅的電話,說組織上正在對我開展調查,我真的能夠立刻脫離這樣一個日常的情景,立刻在心裡把這樣一通電話和騙子聯繫起來嗎?

如果那兩天,恰巧我做了什麼違規的事情,或者恰巧單位領導這兩天剛剛暗示過我,上級正考慮要提拔我呢?

更不用說你提前一個星期已經預定好機票,人已經在機場的時候,突然有電話通知你:‌‌「機票出問題了,系統顯示您的機票並沒有預定上‌‌」。起飛時間在即,行程早已經安排好,當對方一口氣報出你的姓名、護照號、航班號的時候,你真的能夠立刻從這個焦慮的日常情景跳脫出來,聯想到電話詐騙嗎?

反正林丹的妻子謝杏芳沒有做到,她就是在機場被一通所謂‌‌「航班改簽‌‌」的電話,騙走了4.5萬。

而我那名被騙78.4萬的讀者,也恰巧處於一種‌‌「騙局情景‌‌」之中,她的身份證恰恰剛剛丟失,然後接到自稱‌‌「警方‌‌」的電話,說有人用她的身份證註冊了很多手機卡發送了幾萬條垃圾簡訊,她立刻聯想到,是不是自己丟失的身份證被他人從事非法活動了,然後一步步走進了騙局……

一個典型的趨勢是,現在被騙的人,已經不再是曾經那些老人和買菜大媽了,你現在去網絡上一搜,受害人幾乎都上過大學,而且頻繁接觸網際網路。甚至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見過大世面的人,都遭遇了電信詐騙。名人中,就有湯唯李小璐、孟廣美等人遭遇過電信詐騙。

面對這些電信詐騙的受害者,我覺得很多人和我一樣,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堅信自己絕不會被騙,因為自己足夠審慎和聰明,所以,就覺得那些被騙的人,都是因為笨:

被騙=貪婪/恐懼=蠢=笨=活該被騙

每當看到遭遇電信詐騙的新聞,都高傲地審視一下自己,心裡立刻覺得腦袋上有無上的智慧在加持。

因而始終確信,自己永遠不會愚蠢到相信電信詐騙。因而始終相信,別人被騙是因為他們要麼太貪婪,要麼太愚蠢,所以他們活該被騙的傾家蕩產。

這樣的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危險。

所以,現在的詐騙,更多的並不是針對那些‌‌「容易上當受騙的人‌‌」,而是針對那些‌‌「正處於騙局情景之中的人‌‌」。

比如徐玉玉,這個因為被騙走9000塊學費而猝死的年輕姑娘,家境異常貧困,父母好不容易把她供上了大學。

但是她剛剛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騙子就以教育局的名義打過來電話,一口氣把她的名字、准考證、身份證、錄取院校、家庭貧困狀況和個人所有信息準確報出。然後告訴你,恭喜你考上大學,學校和政府知道你家庭有困難,要給你發助學金……

你真的會立刻就開始懷疑,這是騙子嗎?

去年的時候,有一位清華大學教授,被電信詐騙了1760萬的巨款。這位教授上午賣完房子,剛剛收到一千多萬的購房款,然後緊接著就收到了詐騙電話,騙子掌握著她幾乎所有的個人信息,然後告訴她:你所售房屋由於手續不對,已經涉嫌了偷稅漏稅等經濟犯罪。

你真的能立刻開始警覺,把電話那頭一本正經,滿嘴法律條款的公職人員當成騙子嗎?

加上,人遭到突然刺激,常常處於一種心理上的‌‌「應激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平時再聰慧機敏的人,其決策水平和決策能力都會下降的很嚴重,你會感覺壓力巨大,被恐慌衝擊得只想‌‌「儘快解決這件事‌‌」,而不會去思考‌‌「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其實,很多犯罪心理學的著作,都有類似的案例,不僅僅是被害人,很多高智商,甚至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犯罪,都是在突然遭遇到巨大刺激之後,採取了極端手段去犯罪。

比如典型的是,很多曾經的‌‌「成功男士‌‌」,在遭遇到小三威脅後,直接採取了殺人滅口的極端行為。因為那時候,當事人的理性和審慎都被‌‌「我必須趕緊解決這件事‌‌」的心理完全占據了。

(三)

為了騙你,他演練了千千萬萬遍!

電信詐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有著你可能想像不到的強大團隊的支撐。

在我們的想像中,所謂的電信詐騙,還是一群人坐在一個小黑屋裡,拿著一本通訊錄挨個給獨居老人打電話,利用涉案(恐懼)或者中獎(貪婪)的心理,誘使這些遠離網際網路遠離輿論的老年人,成功相信他們口中的‌‌「重大案件‌‌」或者‌‌「百萬大獎‌‌」,然後拿著全部儲蓄的銀行卡,獨自一人前往銀行,按照騙子電話里的指示,給一個陌生的帳號匯款……

但是,現在電信詐騙已經升級成我們難以想像的技術高度了。

比如我那位被騙的讀者,他們不僅掌握著她的個人信息,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還能製作如假亂真的網頁,如假亂真的病毒式APP,能夠成功攔截到你電話銀行的驗證碼簡訊,最終把你卡里的錢取走。

更重要的是,幾乎和你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在提供諮詢。因為失敗過太多次,所以,他們知道自己該說那一句話,知道怎麼和你對話,你就會相信。

一個身經百戰,和無數被害人演練過成千上萬次的騙子,面對一個第一次接觸電信詐騙的人,你覺得你有多大勝算?

而你一旦踏入這個騙局一步,就非常容易順著這條道走到黑。因為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很容易被一種叫‌‌「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心理因素所影響。

在心理學上,‌‌「確認偏誤‌‌」指的是,當一個人在主觀上已經有了某種看法或者觀點,他在做決策和思考的時候,就會傾向於尋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夠支持自己主觀看法的信息,而忽視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證據。

所以你一旦接受自己的身份證被人非法盜用,自己已經涉嫌一樁刑事案件的前提,就會對接下來騙子讓你裝病毒APP的做法不做懷疑,甚至還會在心理覺得,‌‌「哎呀現在警方真是與時俱進,都不用我專門跑警局一趟,下個APP,就能把事情辦了,真是想的周到呢‌‌」。

更何況,在電信詐騙的過程中,由於騙子一種用電話和受騙者保持高頻率、高密度的聯繫,很多時候受騙者並沒有太多機會和時間,去思考事情的邏輯性,更來不及諮詢朋友和家人,實際上,受騙者的判斷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處於‌‌「回聲室效應‌‌」中:

當騙子用千錘百鍊的‌‌「話術‌‌」,不斷重複那些誇張和扭曲的‌‌「事實‌‌」時,自然會令到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

所以恕我直言:

面對這些精巧的騙局,我們坐在這裡,談自己的理智和冷靜並不是因為我們比那些受害人更精明,而僅僅可能只是因為,我們並沒有處於受害人的心理位置罷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思維補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510/111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