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中美貿易戰美國要價為何開高走低

2018中美貿易戰的結果讓所有認為中方必敗的人深感意外:美國一手好牌,最後怎麼幾乎沒占多大贏面?就算筆者一直認為只是「剪羊毛」之戰,也覺得這「羊毛」剪得既不順利也太少了一點。

2018中美貿易戰的結果讓所有認為中方必敗的人深感意外:美國一手好牌,最後怎麼幾乎沒占多大贏面?就算筆者一直認為只是「剪羊毛」之戰,也覺得這「羊毛」剪得既不順利也太少了一點。

一份細節不明的聯合聲明

5月19日發布的中美聯合聲明如下:中美雙方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製造業和服務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同意將採取措施減少美對華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美方則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因為聲明里沒有相關數字、實施時間,隻字未提中國最為關切的中興公司的命運,引發了各種猜測。

中美雙方對談判結果表達也不相同。中方說的是雙贏,「不打貿易戰,停止互相加征關稅」。美國媒體報導,美方用詞明顯不同於中方,只說美中雙方在中國大幅度削減美中貿易赤字上達成共識,但不是「不打貿易戰」,也不是「停止互相加征關稅」,而是「暫不加稅,暫不打貿易戰」。

仔細分析過種種資訊之後,我認為聯合聲明缺乏細節,主要是因為細節磋商還需要艱難的談判。之所以說談判艱難,主要是兩個因素決定:

一、填補2000億美元逆差的目標不現實

美國高級貿易代表團5月初在北京,明確要求北京減少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因為中美兩國去年的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

作為回應,在華府的第二輪談判中,中國帶來了一個2000億美元的大單。行家其實都知道,這麼大的貿易逆差是兩國經濟結構包括美國對華限制出口一些高科技產品、尤其是涉及軍事技術的高科技造成,僅僅依靠大幅增加美國農產品,包括大豆以及半導體和天然氣的購買量來降低差額,幾乎根本不現實。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Chad Bow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非常直白地說:讓中國每年多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相當於美國每年對華貿易逆差的一半以上,「簡短的回答是,這是些不切實際的數字」。

中國國內傳言,這次中國貿易代表團給美方開了張歐洲賣而美國不賣的高科技產品目錄,懇請參考開放高科出口限制,實質性擴大自美國能源尤其是LNG(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al Gas)進口。這一替換策略實際上會導致中美兩國與歐盟、拉美等國的關係惡化。

比如從美國擴大能源進口,則勢必擠走俄國和中亞諸國的市場份額;中國海關總署2017年底公布的資料顯示,俄羅斯已連續9個月保持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地位,將沙特阿拉伯擠到第二位。但即使中國冒著得罪俄羅斯的高風險,將部分需求轉移到美國,但美國所得也有限:依據2013年中俄簽訂的長期供應原油協定,未來25年當中,俄羅斯每年將向中國供應4600萬噸石油,總價值共計2700億美元;天然氣協議長達30年供應時間、每年380億立方米供應量、總額近4000億美元——算來,俄羅斯每年的石油、天然氣對華出口230多億美元到頂了。

再談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晶片。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中國每年進口晶片高達2000多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最早傳言中方提議把日韓台晶片訂單轉給美國公司來削減貿易逆差,但就算大半都轉移給美國,恐怕也就400~500億美元。

中國還可以將歐洲空中巴士的訂單轉給美國,但加起來不過是每年200~300億美元左右。

就算中國從此不再進口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只從美國購買,這筆帳也很清楚:2017年中國大豆進口金額397億美元,從巴西、美國進口大豆金額為209億美元、139億美元,占總進口金額比例為53%、35%。就算美國農民擴大種值面積,壟斷對華出口,也只增加了200億美元。

以上全部加起來,只相當於2000億美元總額中的一半左右,而且還需要在一個目前看來非常不現實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即美國迅速擴大生產,能夠生產出中國所需要的這一切產品。另外一個後果是:中美雙方都不擔心此舉影響自身與歐盟、俄羅斯、及其他相關國家的關係。

上述國家對中美貿易戰非常敏感:5月20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在接受歐洲一台採訪時表示,中國接受大幅購買美國物品以削減美中巨額赤字的做法,是美國要讓歐盟和歐盟成員國為中國的不良的行為舉止付出代價,這些做法對作為盟邦的歐盟來說是完全不正常和不可思議的。相信有這些擔憂的並不止法國,其他國家也在觀察,在思謀對策。

二、制裁中興由中美矛盾轉化成了美國府院矛盾

中美聯合聲明隻字未提貿易戰中的焦點——中興公司的命運。但誰都知道,這是中美貿易戰中的焦點,媒體通過各種方式挖出沒公開說出的故事。

先是美方官員談出一些涉及中興的細節。5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都坦率承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確曾請求川普總統過問一下中國中興公司的事情。

但是,川普總統5月13日在Twitter上發表同情中興員工失業、想讓其「儘快恢復業務」的推文之後,美國政界與媒體都認為這是總統將放鬆對中興制裁的表示,紛紛予以抨擊。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5月17日緊急通過一個修正案,以阻止美國商務部重新談判中興禁售令。

《華爾街日報》5月22日報導援引「消息人士」提供的資訊,稱中美雙方已就解決中興的爭議問題達成大致的框架方案,協議將解除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和軟體的禁令。同時,中興公司將要被迫對管理層和董事會進行調整並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川普總統透露罰金為13億美元),任何禁令的放寬行為都要接受美國國安部門的審查。作為交換,中國政府同意,取消對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關稅。但白宮謹慎地表示,中興公司案件是司法問題,不是談判的籌碼。

但國會的行動相當快。5月22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在一場公聽會上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份修正案,限制美國總統川普放鬆對中國大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的制裁。這份修正案是由馬里蘭州的聯邦參議員克里斯·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提起的,附加在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正在審議的有關改革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立法草案中。

根據該修正案,美國總統川普在放鬆對中興通訊的制裁前,必須首先向國會證明,中興的確遵守了美國法律。

制裁中興公司的問題,已經從中美矛盾演變成美國的府院矛盾,川普總統需要費很大力氣去說服民主黨議員以及本黨部分不支持他的議員。

川普的複雜壓力來自美國國內

我早就說過多次:川普最大的麻煩不是來自中國,是來自本國各利益集團的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各方,要求互相矛盾,註定美國要價必然呈高開低走之勢。

5月22日,美國時政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發布一項民調統計。該民調顯示,在受訪的近2000位已登記的選民中,有47%認為加征關稅會達到川普政府的預期效果,對中國經濟造成殺傷;50%的受訪者認為這一舉措會傷害中國貿易。但是,還有46%的受訪選民認為這一懲罰措施會傷及美國消費者,特別是那些位於中產和低收入階層的美國民眾。

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之時,正逢他想在朝鮮無核化上突破的關鍵時刻,中國的支援對他至關重要;今年10月是美國國會期中選舉的時候,農業州是川普與共和黨的基本政治盤,在這次貿易戰中,這些州的政界及農場主、企業家都持反對態度。

美國國務院5月中旬曾公布負責東亞太平洋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關於中國貿易代表團訪美以及川金峰會的評論:美方真正要達到的目標是撬開市場准入的大門。

以上這麼多複雜的要求,註定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今後會成為一種常態,但美國國內複雜的要求,以及美國地緣政治的考慮,註定中國會有不斷更新的籌碼與討價還價空間。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527/112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