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英語學習 > 正文

150年前的清朝人是如何學英語的?你絕對想不到!

「卡個、福、卡個」,「托馬六、唵以、及夫、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你能猜出這些「亂碼」是什麼嗎?其實這是從150年前清朝的英語書上摘錄下來的,古人是如何學英語的,真相令人啼笑皆非!

2016年,成都市民堯先生向媒體展示他收藏的一本清代英語教材,書已非常陳舊,略有破損,上面印有「咸豐十年」的字樣。

上述「亂碼」對應著的英文句子,分別是:「卡個、福、卡個」——「cargo for cargo」;「托馬六、唵以、及夫、唵五史為」——「tomorrow igive you answer」;「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to do with my friend」。怎麼樣,是不是有點小吃驚!

據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專家稱,從這本書的印刷和字體、內容上推斷,這本書應屬於清朝晚期。而一些近代史研究專家則表示,漢字注音學英語的現象在近代非常普遍。

據堯先生介紹,7、8年前,他從重慶的舊書市場淘回一堆舊書,其中一本沒有封面的繁體字書籍引發了他的興趣。

15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學習商務英語。(網絡圖片)

堯先生說,這本書共有四、五十頁,開始的幾頁裡面有「咸豐十年」(1860年)的字樣。最稱奇的是,「繁體字下面還有英語字母。」

書的開篇「英話注釋目錄」後標註著,「地理門」、「君臣門」、「師友門」、「宮署門」、「五金門」等門類。

書中還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網絡圖片)

書中還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

用漢字標註英文讀音,現在看起來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減一半就系了」翻譯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

漢字標註音標為,「肋司、氓、哈夫、啞夫、尤、濮癵司」。

書在開始還附有一段「使用講明」:「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而且,書的開篇還提示了學習訣竅,「唯學者自揣摩之」。(網絡圖片)

令人驚嘆的是,這本教材在開始還附有一段「使用講明」:「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而且,書的開篇還提示了學習訣竅,「唯學者自揣摩之」。

據史料記載,用漢字為英文注音的學習方法,並不稀奇,中國近代曾長期、大量存在。

一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博士介紹,當時的英語教科書分為三個階段,1807年到1840年是萌芽階段,在中國的通商口岸,為滿足中外貿易需求,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學習教材,都是用漢語為英語注音,方便中國人學習。

清朝商務英語教材。(網絡圖片)

中英貿易之初通常會由講廣東話的葡萄牙人或者會講葡萄牙語的中國人作為仲介來進行溝通,當時廣州流行一本叫《鬼話》的小冊子,其中就用「曼」代替「man」的發音、today注為「土地」。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評價,這些小冊子所標註的英語「發音很糟糕」。

1840年到1895年,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英語教學得到了發展,出現了西式學堂,在一本美國人編寫的英文教材中,開始用音標為英文字母標註讀音。

到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開始引入原版英語教科書。

有資料稱,康熙年間,《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清朝開始注重精通俄語和拉丁語人才,雍正年間《華夷譯語》又重出江湖,這本中國近代早期的外文譯漢文的官方辭書,外文詞條都系以漢文注音。

眾多網友讀罷此文,不禁感慨道,原來老祖宗就是這樣學英語的,看來用漢字做英標是屬於歷史遺傳啊!哈哈!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603/112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