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史詩般」的轉移支付:中國財政大輸血真相!

作者:

中國財政收入包括國地稅收入、關稅收入和非稅收入

序章

2017年年中,筆者發布了一篇文章「中國財政的真相:只有6省1市有盈餘……」,以各地的國地稅收支數據扣減其公共財政收支數據,計算各地的財政盈虧情況。當時結論是:中國僅僅依靠6省1市(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福建+深圳)養活全國。這個結論曾經轟動全國,引發巨大的社會反響。

但是現在,筆者回頭來看,在數據使用上,該文其實並不完善。在當時的國、地稅收入數據表中,未能扣減總規模高達1.39萬億的出口退稅,同時沒有計入主要由財政局系統收取的總額高達2.82萬億的非稅收入,這就未能充分反應中國的財政全貌。此外,當時的數據僅僅只算到了2014至2017年年中,3年半的數據,還不足以反應數據規律。所以,這次我們要算得更加精細,要將此前遺漏的數據,統統都計算進來。此外,在當時筆者沒有總結各計劃單列市(廈門寧波青島大連)的數據,這算是個遺憾,這次也全部算了出來。最關鍵的是,各地2017年全年的財稅數據也已經發布完畢。完整的四年數據鏈條,已經足夠可以反映出中國財政貧血的演變歷程了。

順帶說明一下:文章里的數據全部來源於各省市的國地稅局官網以及各省市的統計公報!

(一)七省五市支撐中國

在本文的開篇,必須解釋一下基礎概念: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是預算內的財政公共收入,主要是稅收和少量的非稅收入。第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就是土地出讓金。本文的關注重點,是預算內的財政公共收入部分。對於政府性基金收入部分,本文不做深入探討。下表是中國近年來的財政收入表。對這張表,各位先重點看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數據,也就是土地出讓金的收支數據。

中國財政收支分析表(單位:億元人民幣)
中國財政收支分析表(單位:億元人民幣。作者制表)

注意:在整體上,賣地收入是沒有盈餘的。從2011年到2017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33.59萬億,支出32.81萬億,基本上是平衡的。單就2017年來說,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61642億,支出60700億,基本上也是平衡的。政府的賣地收入,它的用途同樣是剛性的,土地的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政權機構維持等,並且這些開支與預算內開支項目一樣,同樣難以削減。筆者再強調一次:指望地方政府用賣地收入來彌補公共財政領域的虧空,根本就不可能。

在理解了這一點後,我們再回頭來看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公共財政收支情況。注意,這一次使用的關鍵概念為「源於該省的全部公共財政收入」,包含全部的國地稅收入、關稅收入和非稅收入。也就是說,只要是該地區創造的公共財政收入,無論其最終劃轉給了中央還是留在地方,均被定義為該地區所創造出來的財政收入。使用該「源於當地的收入」,扣減當地的公共財政支出,得出的收支差值,如果為正值,那就是財政貢獻地區,總共有七省五市(即五個計劃單列市),本篇將會對這七省五市進行詳細評述。而剩下的24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是負值,都需要從七省五市的抽血,才能維持財政平衡,不至於破產。

在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中國各省市的財政數據作假的手段,無非就是拆借回來幾筆錢,作為財政收入,然後轉頭就還掉。如此將財政收入數據和支出數據同時放大。但是,一旦我們計算財政收入與支出數據的差值,造假手段就沒用了。通過反覆的拆借放大收支數據的造假行為,對收支差值毫無掩飾意義。唯有地區經濟真的發展良好,財政收支差值才能體現為盈餘,才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提升;而在地區經濟發展勢頭向下的情況下,財政收支差值也一定會隨之下滑,乃至變成負值。收支差值,就是衡量地區經濟成色的照妖鏡。所以,在後面的文章中,各位可以不需要關注各地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數據本身,我們重點關注收支之間的差值演變就好了。

下表,是七省一市的財政盈餘數據表,建議各位認認真真的通讀一次,建立起基礎的數據概念。注意,筆者的排序方式是降序,根據2017年的財政盈餘數據,由大至小進行排序。其中深圳放進本表的原因,在於它是雖然只是計劃單列市,但其財政輸血量非常大,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因此要放在本表中,予以強調。此外,浙江的數據剔除了寧波,福建的數據剔除了廈門。

中國七省一市財政盈餘數據
中國七省一市財政盈餘數據(作者制表)

2014年,七省一市的財政盈餘規模為25593億,此後就表現出清晰的下滑跡象,到2017年下降到了23206億,四年的降幅達到9.3%。仔細考察各省的財政盈餘數據,數據降幅最大的省有兩個:廣東和福建。

2014年-2017年,廣東財政盈餘降幅高達62.4%(1935億/5149億),福建的降幅甚至達到92%(66億/825億)。這兩個省的財政盈餘數據下降的原因其實都是一致的:作為最終消費品的生產大省以及外貿大省,遭遇到了原材料價格劇烈上漲和出口萎靡的雙重衝擊,經濟的造血能力開始下降了,已經無法再承擔更多的輸血責任了。在這裡順手吐槽一下福建。福建的財政數據統計口徑異常混亂,國稅收入數據包含廈門,地稅收入不含廈門,到了財政支出數據的時候,居然又包含廈門。為了將統計口徑理順,將廈門的數據完整的剔除出去。

此外,這裡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天津的「非稅收入」數據。非稅收入是政府的各種規費收入以及罰沒收入,一般而言,這種收入都是小頭,占公共財政收入的比值很低。比如,2017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7.26萬億,其中非稅收入2.82萬億,占比僅16%。東部省份經濟發達,稅源廣泛,對非稅收入的依賴更低。北京的非稅收入占其公共財政總收入的比值長期維持3%左右,上海維持在5%左右,浙江9%,廣東江蘇和浙江都是約14%。但是天津與眾不同。

2015年天津非稅收入占其公共財政總收入的比值高達30%(1089億/3592億),2016年依然高達29%(1099/3770)。2017年天津的非稅收入劇烈下降了一把,但是占比依然高達20%(698/3667)。規模龐大的非稅收入乃是天津財政的有力支撐,並確保了天津財政還能為全國做出貢獻。只不過對這種數據,筆者個人不是特別理解就是了。天津人民很樂於繳納各種政府規費和罰款?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更有趣的地方在於,從去年年底開始天津承認此前有大量的經濟數據造假,並逐步啟動數據清理工作。結果立竿見影:根據天津市財政局的數據,2018年1-5月,天津非稅收入僅235億,同比去年同期的405億,降幅達到42%,近乎腰斬。

按現在這個數據的話,天津每年真實的非稅收入也就是500億左右,這同樣意味著天津此前的財政盈餘基本沒有了。那麼,至於真相到底是此前的非稅收入數據注水,導致天津莫名其妙的長期背負輸血義務,還是天津人民天生樂意每天交罰款,這個問題,還是讓天津人民自己來回答吧。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剩下的四個計劃單列市的情況,見下表。

中國四個計劃單列市的財政盈餘數據
中國四個計劃單列市的財政盈餘數據(作者制表)

四個計劃單列市的財政盈餘數據,在2014-2017的四年裡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動盪。2014年的整體盈餘達到2685億,2015年中國經濟蕭條了一把,股災都發作了一次,於是四市整體盈餘下降到了1934億,當年度降幅高達28%。此後緩慢恢復,到2017年恢復到2706億,也就是恢復到了2014年的水平。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中國中央政府是不會允許地方政府帳上有長期盈餘資金存在的。但凡今年你存了點錢,第二年一定會大幅增加你的國稅上繳義務,務必確保抽乾每個稍有盈餘的地方政府的血。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算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財政抽血率。用各省市的財政盈餘數據除以源於該地的財政總收入,就能算出它們為中央財政做出的貢獻率了。下表的排序方式,是按照2017年的抽血率從高至低排列。

中國七省五市的財政抽血率
中國七省五市的財政抽血率(作者制表)

注意:七省五市的財政抽血率,從2017年的39.3%劇烈下降到2017年的28.9%,下降了10.4個百分點。這表明這些富裕省市已經不堪重負,已經無法再承擔更高的抽血規模了。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富裕省市已經被普遍抽成了貧血,在現在的經濟下行周期,已經無法再向窮省提供更多的養分了。具體到各個省市,抽血率都在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三個省市分別是:廣東的抽血率減少了24.7%,福建的抽血率減少了21.4%,深圳的抽血率減少了14.2%。領改革開放之先的廣東地區以及緊鄰的福建,無疑是貧血程度最高的地區。廣東的粵東粵西地區其實非常貧窮,福建的閩北閩西山區更算得上赤貧,這麼多年來,這些省內的貧困地區其實並沒有享受過省內發達地區的滋養。廣東和福建反哺中西部省份反哺到現在這樣的程度,已經是極限了。再也指望不上了。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剩下的24個窮省,它們的財政虧空情況,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吧。

(二)24個窮省

 

接下來我們將中國分成5個大區:東北三省、華北兩省、中部六省、西南六省和西北七省。提醒各位,你們將會看到一系列觸目驚心的財政虧空數據。

在這裡我必須先強調的是:這種財政虧空乃是剛性虧空,這意味著中央政府除了將這些省份上繳的國稅全部歸還當地之外,還要另外掏出錢來填這些虧空。如果這些虧空不被填上,那就意味著地方財政的全面破產。

首先放上來的是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
東北三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作者制表)

注意:2014年東北三省的財政虧空規模僅2264億,2015年劇烈上升到4402億,幾乎算是翻番,這一方面由於東北地區從2015年開始數據擠水分,地方政府不願意再虛增財政收入數據,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當年度煤鋼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致高度依賴煤鋼產業的東北三省財政無以為繼。此後東北三省財政虧空規模緩步上漲,到2017年小幅增加到5006億。從這樣的數據來看。2016年以來的煤鐵價格暴漲,並沒有給東北經濟帶來真正的改善。

接下來是華北兩省。

華北二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
中國華北二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作者制表)

與東北一樣,同為鋼鐵大省的河北省的財政虧空情況在近年來也沒有真正改善。2014年河北省財政虧空775億,2015年由於煤鋼價格暴跌,虧空規模直接翻倍到1575億,然後一直維持,2017年為1537億。如果說強行拉高煤鋼價格的改革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勉強維持住了東北三省和河北的虧空規模,沒有繼續暴增。

對於山東,筆者不知道怎麼評價。作為傳說中的中國經濟規模第三大省,山東從沒有對中央財政做出像樣的貢獻。2014年的財政盈餘規模只不過336億,到2017年竟然直接變成-300億。對這種現象,還是重複一下前面那句話吧:一旦我們計算財政收入與支出數據的差值,造假手段就沒用了。收支差值,就是衡量地區經濟成色的照妖鏡。

 

然後是中部六省。由於海南沒有其它地方可以放,筆者將海南放在了中部地區。

中部六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
中國中部六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作者制表)

中部六省其實近年來風頭很勁,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地區都算是經濟明星,連江西都經常出來刷存在感。中部省份這些年來一直在努力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但是從數據上看,這種產業承接工作算不上成功。當然,事實上我們也知道,東部的企業主們的優先選擇是遷往東南亞國家。因為這樣的原因,中部地區的財政虧空規模一直持續放大。2014年的財政虧空規模6509億,到2017年提升到9897億,漲幅達到52%。

然後是西南六省。

西南六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
中國西南六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作者制表)

西南地區的財政情況,當然會不會比中部省份好到哪裡去。西南六省2014年合計虧空6956億,到2017年增加到10997億,增幅58%。西南地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地區。以2017年為例,源於西藏地區的財政總收入400億,但是中央財政補貼規模達到1748億,補貼是收入的4.37倍。

最後是西北七省。

西北七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
中國西北七省的財政補貼依賴情況(作者制表)

西北七省的財政虧空規模出現了一條有趣的曲線,2014年5754億,到2016年增加到峰值的10489億,2017年小幅下降,降到9746億。仔細考察各省的數據,2017年的新疆內蒙、山西和陝西的財政虧空情況都出現了改善,尤其是山西,虧空規模減少了31.8%(736億/1080億)。這些省份都是能源和原材料的生產大省,也是2016年底以來的煤鐵價格大漲的受益省份。當然,這裡必須強調的是:煤鐵價格大漲的結果,也只不過是2017年西北地區的財政虧空規模微弱下降了743億,但是代價是東部的七省一市經濟飽受原材料價格暴漲衝擊,以致於2017年的財政盈餘規模減少1752億。如此整體來看,或許各位對於經濟政策在現實中是如何運行的,能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

(三)財政大平衡

接下來,要放一個大招了:筆者將前面所有省市的財政盈虧數據放在一起,做成一個平衡表。希望各位在閱讀下表時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你們將要遭遇一次赤裸裸的數據衝擊!

中國各省份財政平衡表(單位:億元人民幣)
中國各省份財政平衡表(單位:億元人民幣。作者制表)

2014年,富裕的七省五市總盈餘28278億,對比當年度24個窮省的21922億的虧空,整體上地方政府還有6356億的盈餘!2015年之後整個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當年度整體平衡後開始出現3751億的虧空,2016年整體平衡後的虧空額繼續放大到7497億,2017年放大到11571億!東部七省五市,在2015年還能養活全國其它地方政府,到2017年,已經有心無力了。萬億級的虧空規模實在是太大了……

在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全國絕大部分的財政收入數據都已經在算進了前述表格里了。各種國企(包括繳稅規模最大的煙企)的稅收都是在其總部所在地繳納,尤其是以北京上海居多,這也是北京上海的抽血率最高的原因。地方性國企上繳給地方政府的利潤已經在當地的非稅收入中體現了。而央企上繳給中央政府的利潤規模非常非常小。根據財政部剛剛發布的2017年的中央財政決算報告,2017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僅1244億,相對於目前萬億級的財政平衡窟窿來說,這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財政支出,除了地方公共財政支出之外,中央財政同樣有支出!也就是說,七省五市的財政盈餘,除了要拿去填補二十四窮省的財政虧空之外,還需要支撐中央財政本身的支出!2017年中央本級支出29857億,主要的支出項包括:國防支出10226億,公共服務支出(即中央政府公務員開支)1271億,公共安全支出1849億,糧油物資儲備1597億,外交支出520億等等。所有這些中央本級的支出項目,都無法縮減,必須維持支出規模。這樣算起來,中國2017年的財政剛性缺口,除了地方政府層面的1.16萬億外,還包括了中央政府的2.99萬億,合計超過四萬億。這些資金缺口,必須通過發行國債或地方政府債,才能予以填補。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2018年,中國現在算得上內憂外患。在內部,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已經逐漸減弱。而在外部,美國方面已經正式向中國發起了經貿層面的戰爭——面對現在這樣的驚心局面,誰能告訴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辦?……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705/113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