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高官曝北京稅收狂飆 一帶一路大撒幣突遭強敵

—川普總統印太倡議破解「一帶一路」陷阱

川普總統減稅政策的幫助下,美國經濟欣欣向榮。有中共體制內學者表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企業非但沒有減稅,反而是加稅了。中共的高額稅收,一方面用來養活中共黨務人員,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大撒幣,卻完全不顧百姓死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式宣布「印太倡議」,被認為是美國對抗中共「一帶一路」的新武器。時政評論員唐浩表示,印太倡議絕非「一帶一路美國版」,兩者在方方面面有著懸殊差異。

新華社今年1月刊文稱,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中國自2012年開始實施的營改增已累計減稅近2萬億元。

不過有學者指出,實際上不但沒有減稅,反而是加稅了。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7月31日發表文章說,根據財政部網站的數據,以財政稅收增長速度不超過GDP增長速度為據,2014到2017年間,實際上並沒有減稅2萬億元,而是向企業多收了稅。

文章認為,根據稅收增長速度與GDP增長同步計算,2018上半年不是減稅了,而是多收了增值稅2011.1億元、消費稅3033.7億元、企業所得稅365.3億元和個人所得稅912億元,共計多收稅6322億元。

《新京報》報導,7月30日,一篇名為「公司收入200萬,稅後到手只有2.14萬」的文章廣為流傳,文章以一家年收入200萬的工業製造公司為例,除去了公司的各項成本,以及增值稅、城建稅、所得稅等9項稅務支出後,得出企業主最終只能剩下2.14萬元。不過,文章原連結目前已被刪除。

不久前,中國「玻璃大王」、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時表示:「自從2015年開始,我就認為中國稅費太重了,主要是因為我在美國投資,在項目調研時,發現美國的稅賦很低,聯邦稅跟州稅加起來,大概占17%左右。」他說:「我認為川普太偉大了,他參選​​總統時,我說他將會成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

中共的高額稅收,一方面用來養活中共黨務人員,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大撒幣。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式宣布「印太倡議」(Indo-Pacific Initiative)計劃,美國將致力協助印度−太平洋區國家發展建設、改善經濟,被認為是美國對抗中共「一帶一路」的新武器。

時政評論員唐浩表示,印太倡議絕非「一帶一路美國版」。

中國承諾耗資數十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倡議示意圖(網絡圖片)

一帶一路的動機,是「為私」、「為黨」。

一帶一路,根本上是用來打造以中共政權為核心的國際生產及分工體系,一方面輸出中國的過剩產能與勞動力,緩解國內經濟放緩與失業上升的社會壓力;同時在海外攫取資源、進行生產,輸回中國市場服務需求。

說白了,一貫排除自由市場、以計劃經濟為思維的中共專政體制,試圖打造一個「跨國經濟侍從體系」,這個體系生產的主要利益將集中到中共政權及其權貴附庸手裡,而中國民眾與其它合作國家則是分到剩餘利益。

中共也將利用一帶一路體系為籌碼,與美國在國際上進行政治博弈、經濟對抗。

印太倡議的動機,則是「為他為己」、「互惠共榮」。

川普去年提出印太區戰略時,便希望藉此深化美國與印太區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助各國自主發展經濟,改善當地就業市場與人民所得。

唐浩表示,特別是川普主張「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若美國協助印太區國家取得經濟成就、發展茁壯,提高了當地經濟安全感,也將反過來幫助美國企業與市場,有利於穩固美國的經濟安全、國家安全,以至國際間區域安全。

同時,通過提升印太區國家的市場經濟、政治透明、法治管理等,亦可讓各國形成共同的普世價值觀,聯合組成「天然反共屏障」,加強圍堵中共紅潮的對外侵略。

一帶一路,堪稱中共計劃經濟的體現,實踐上是由中方金融機構對外國發出大量貸款,進行海外撒幣;同時中共再要求受援國必須由中國國企來承包工作甚或雇用中國工人。資金一來一往,最終形成了「利益回流中國、債留地主國」的特殊「援助」奇觀.

唐浩指出,面對巨額債款,受援國往往難以償還,因此被迫在政治、經濟、領土或主權上做出某種程度的讓步,或接受干預——這正是中共有意設計的「債務陷阱式外交」,希望藉由一帶一路逐漸累積對其它國家的政經控制力,但也因此遭到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家的一致反彈。

此外,一旦受援國無力償債,中國金融機構的壞帳由金融機構自行吸收,等於是由中國百姓共同承擔。於是,當中共政權在國外大手大腳撒幣,中國百姓卻在國內默默背債,也加重國內的金融風險。印太倡議,並非像一帶一路那樣由政府完全主導,政府只扮演鋪路搭橋的角色。

美國政府先以1.13億美元的基金為成本,協助印太區夥伴發展必備的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接著由各國各憑本事,爭取美國民間企業進駐投資,雇用當地人員,美國則從旁提供協助。

一旦國會通過《善用投資引領發展法案》(BUILD),則美國政府可望再有最高600億美元可資運用。

「我們的做法,是讓政府角色非常節制,主要工作放在協助企業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國務卿高級政策顧問胡克(Brian Hook)解釋。

這套政策思維,立基於自由市場運作機制,美國先協助各國改善基礎建設條件,並鼓勵美國企業前往當地,選擇合適地點投資。而爭取美企進駐的過程中,也可望促使各國自發的推動政經改革,讓行政透明化、政策法制化、社會安定化,才能滿足美國與西方企業的需求,願意進駐,帶來就業與經濟發展。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02/115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