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抗美打大豆牌 結果砸了自己的腳

中共政府上月6日起向美國大豆加征25%,欲在貿易戰中重拳反擊美國。但從近日發生的兩個事件觀察,中共這張"大豆牌"的成效,恐怕不如預期。中國下一步應如何應對這張"史詩級"貿易戰,宜更心思縝密思考。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國內一些專家曾相信信,中方向美國大豆徵稅、障礙輸向中國,將令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美國農民遷怒美國政府,迫川普收手。

其一:飛馬峰號事件

但"飛馬峰號(Peak Pegasus)"事件的發生,似乎反映中國這張"大豆牌"未盡人意。

事件要回帶到上月6日,中國向大豆等340億美元美國貨加征關稅前夕,載著7萬噸美國大豆、擬駛往中國的"飛馬峰號"極速狂奔,希望在關稅措施生效前,趕抵中國港口、避過重稅,可惜終究趕不上死線。

儘管"搶灘"失敗,但"飛馬峰號"未有回程美國,而是在中國境外繞圈航行,等待機會;漂流約一個月後,至前日凌晨終被安排駛入大連巷卸貨。

耐人尋味的是,"飛馬峰號"不僅在中國卸下大豆,中方買家--中儲糧油脂更願為這批7萬噸美國大豆繳納高達600萬美元的關稅。

根據推斷,倘若美國大豆貨主沒有大幅減價賤售,中儲糧又為購買這批美豆支付巨額關稅,意味中方向美國開徵關稅,最終承擔主要損失的一方,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

其二:中國提出與巴西展開大豆合作

至於第二件說明中國"大豆牌"成效成疑的事件,源於路透社一篇報導。

中共駐巴西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瞿瑜輝接受路透專訪時建議,中國和巴西企業可組建大豆加工合資企業,推動巴西向中國出口更多的加工好的豆粕。

所謂豆粕,即已榨油的大豆"渣",其可用作製造食品或飼料的原材料。

中方為何此際提出與巴西合作?有分析指,中方對美國大豆征重稅,導致大豆直接進口中國受阻,中國有可能也受損--"豆荒"推高糧食價格,導致通脹加壓;倘若有企業把美國大豆先輸入巴西,在當地加工成豆粕轉口中國、作為原材料製作飼料或食品,這可減低中國承受的衝擊。

兩件事件其實透出一個重要訊息,中國對美國大豆有龐大剛性需求,一旦阻擋其進口,其他國家貨源難彌補國內需求缺口。中方正為此周章應對。

中方對美豆需求大制裁=砸自己腳

事實上,需求缺口如不能填補,隨時會引起中國糧食價格上升、通脹加壓、宏觀經濟政策靈活性遭壓縮等連鎖副作用,不利經濟大局。

正因如此,便出現中方一面制裁美國大豆,一面卻又不惜代價,用盡直接或間捕手段買入美豆的詭異局面,令中方的關稅措施仿如"搬石砸自己腳"。

值得注意的是,官媒《人民日報》此前引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目前大陸大豆缺口為9000多萬噸。但另一邊廂,其他大豆供應國諸如巴西等,今年適逢歉收,中方如堅持裁美豆,如何抹平供需矛盾,是偌大的問號。

在這種背景下,中共反擊美國的"大豆牌"是否失效,尚要觀察,但打了折扣卻似乎已成事實。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15/115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