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揭秘 柴契爾夫人為何在人民大會堂前摔倒?

問:柴契爾夫人和鄧小平會談後,在台階上摔倒了,是真的嗎?

1982年9月,柴契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結束,走出人民大會堂時,確實在台階上摔了一跤。

據曾任鄧小平警衛秘書的張寶忠回憶:

「我和首長剛回到家,外交部門的朋友就告訴我一個消息:柴契爾夫人在離開時,摔倒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手包扔了出去,高跟鞋的跟也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許正是此時柴契爾夫人心態的真實寫照。

「後來,周南(曾任外交部副部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對我說:當外交部就這件事請示小平同志,『是否在媒體報導柴契爾夫人摔倒的事』時,小平指示:這些事情不要報導。」①

不過,由於外媒及港媒的報導,柴契爾夫人摔倒的消息,還是傳播了開來。

至於柴契爾夫人摔倒的原因,多種傳記著作當中均有提及。比如,英國人彭尼·朱納在《妻子·母親·政治家》一書中寫道:

「一九八二年,瑪格麗特(即柴契爾夫人)的部分假期是在倫敦的菲茨羅伊·納非爾德醫院度過的,她在那裡切除了靜脈曲張血管。她是在八月二十三日早晨進醫院的,在那裡動了一小時全身麻醉手術,當天晚上就出院了。她出院時穿著一條細條紋褲子,這是她在公開場合第一次穿褲子。」

「在四年裡,瑪格麗特僅有一次顯得有點疲勞,不過只是短暫一瞬。那是一九八二年九月,她的大腿動手術之後還不到一個月。她到遠東去作了一次為期兩周的旅行,這次旅行把她的大多數陪同人員,以及幾乎所有的隨行記者搞得精疲力盡。她把日本作為這次遠東之行的第一站……她從日本飛到了中國,創造了英國首相首次訪問中國的歷史。也正是在那裡,當她在位於北京市中心的人民大會堂前拾級而下時,不慎跌了個四腳朝天,但她立刻爬了起來,並且一再說她沒事……」②

當時,很多歐美媒體刊發了柴契爾夫人動手術的消息。

比如,路透社1982年8月報導稱:柴契爾夫人腿部做了一個小手術,醫生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手術,完全按計劃進行」(如下圖)。③

圖:路透社1982年有關柴契爾夫人因靜脈曲張做手術的報導

再如,1983年,合眾社在報導柴契爾夫人右眼手術時,也提到了她前一年所做的靜脈曲張手術(如下圖)。④

圖:1983年,合眾社在報導中又一次提及柴契爾夫人前一年的靜脈曲張手術

靜脈曲張手術,確實算不上大手術,通常休息15~30天即可康復。只是柴契爾夫人手術後立即就投入工作,並出訪國外,影響了康復速度。

對於柴契爾夫人當時的身體情況,中方外交人員也有所了解。陳敦德在撰寫《廢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始末》時,專門採訪了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的唐龍彬。唐龍彬說:

「那些傳媒的渲染未免過分了,其實,柴契爾夫人在這次出訪之前剛剛動過大腿的切除靜脈曲張血管手術,行走有所閃失也是正常的。」

2013年,柴契爾夫人去世,《南方周末》採訪了當時作為中方翻譯的張幼雲,報導寫道:

「很多人把這起著名的摔跤事件理解為柴契爾此次訪問中國大陸就香港問題談判遭到挫敗的一個象徵……但作為整場會談的翻譯,張幼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沒有那麼誇張』。她能感受到兩位領導人語言分量越來越重,但兩人基本都保持了平穩的語調和波瀾不驚的風度……至於絆那一下,張幼雲說,『這沒什麼奇怪……』一個月前,56歲的柴契爾剛剛做過腿部靜脈曲張手術,那是她自就任首相後第一次就醫。」⑤

圖:中文網際網路上對柴契爾夫人跌倒原因的種種渲染

此外,柴契爾夫人中國之行的日程安排相當滿——1982年9月22日到達北京,當天就與中共領導人舉行了會談;23日繼續會談;24日又同鄧小平談判香港問題。

略言之:1982年9月,柴契爾夫人腿部剛剛做過手術,尚未完全康復,加之連日出訪,不免勞累,於是有了人民大會堂前不慎摔倒的尷尬一幕。

其實,除柴契爾夫人,很多外國領導人在參加公開活動時,也曾不慎摔倒。

比如,美國前總統福特,因膝蓋有傷,走路時一不小心,就會跌倒。1975年,他到奧地利訪問,剛走下「空軍一號」的舷梯,就摔了一跤。福特後來幽默回應:

「我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活動家比任何人都容易摔跤。」⑥

圖:福特下飛機時不慎摔倒

2015年,40國領導人齊聚法國,參加反恐遊行。時任丹麥首相的赫勒·托寧·施密特,走出愛麗舍宮時,也在台階上摔了一跤,很是狼狽。

圖:施密特跌倒在愛麗舍宮前

還是在2015年,辛巴威總統穆加貝,參加非洲聯盟高峰會議後,在機場發表演講,走下演講台時,摔倒在地。隨後,現場安保人員要求攝影記者們刪除這些照片。這種要求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雖有照片為證,辛巴威信息部長還是對媒體表示:

「事實上,總統離開講台後在紅地毯上被絆了一下,但他顯然努力避免了倒下。」⑦

圖:穆加貝走下演講台時跌倒在地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大象文摘楊津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23/116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