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薑是老的辣!馬哈蒂爾逼中共退讓的啟示

馬來西亞93歲高齡的首相馬哈蒂爾訪問中國大陸五天,在會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之後,在離開北京前向記者宣布,取消中共在馬來西亞的東海岸鐵路計劃和兩項油氣輸送管工程。該決定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是重大挫敗,惟北京基於內外形勢和長期利益,不得不妥協退讓。馬哈蒂爾成功的外交博弈,說明小國面對區域強權,若善用策略並非沒有選擇。

馬哈蒂爾在今年5月領導在野陣營,擊退執政61年的國民陣線,再次出任首相。他在選前質疑當時的首相納吉向中共妥協,讓中資取得眾多基建工程和房地產項目,既出賣國家利益,也從中謀取不法好處。馬哈蒂爾領導的希望聯盟在競選政綱中聲明,一旦執政就要在百日內檢討有爭議的外資項目,劍指這類中資項目。

不刻意討好中美反獲更大空間

當前馬來西亞對外關係中,馬中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馬哈蒂爾訪問中國大陸行程備受關注。他在北京批評一些中資合同存在不平等條款,也在李克強面前反對新殖民主義,既捍衞國家利益,也宣示周邊國家有能力抵擋中共強權壓力,並全身而退。究竟馬來西亞如何做到?

事實上,馬哈蒂爾訪問中國大陸受北京冷待。他在杭州和北京參訪企業,雖有多名大馬內閣部長隨行,但沒有中共的中央大員陪同,會見李克強與習近平的日程,還安排在回國前一天,似有意為馬哈蒂爾一行降溫。一般相信,北京在行前已了解大馬要中止東鐵和兩項油氣工程,在馬哈蒂爾特使和王毅互訪之際,基本上交涉清楚,但北京仍接待馬哈蒂爾到訪,其實是基於他的個人聲望。

馬哈蒂爾上任僅三個月,但在東協缺乏有影響力的領袖之時,他儼然已是東南亞最具資望的政治強人。馬哈蒂爾早前執政時,曾在六四事件後推動中共成為東協對話夥伴,協助北京突破外交孤立,自此成為中共重視的外國領導。他在90年代強調亞洲價值觀,反對西方的中國威脅論,更與中共領導人惺惺相惜。

在時機上,近期習近平處於內外交困,在中美貿易戰慘遭重挫,一帶一路又在各國引發債務危機,加上近年外交戰線上放棄韜光養晦,導致澳日歐等大國警覺,中共黨內已有異議。此時若再失去大馬這個東南亞中等強國,一帶一路或許大事難成,故習近平仍需爭取馬來西亞,才能穩住一帶一路勢頭和黨內權威。

另外,馬哈蒂爾在解決中資議題時,態度理性,立場堅定。首先他對不合理的項目,擺明事證,令中共無可迴避,北京與納吉的利益輸送證據確鑿,中共押寶錯誤亦無話可說。但是博弈過程中,不去挑戰中共的核心利益,沒有在南海和台海問題上挑釁,同時認可中國崛起與一帶一路,皆為習近平保留迴轉台階。最重要是向中共表明,大馬只是處理兩家事宜,不在中美之間作出傾斜與選擇,令北京得以釋懷,也無從發作。馬哈蒂爾老練和堅定的外交技巧,把馬來西亞從債務風險中挽救回來。

大馬新政府在對華態度上,疑中但不反中,一再聲稱是國內債務嚴重才中止原定項目,給北京體面的說詞。與此同時,馬哈蒂爾行程中密集參訪中國大陸企業,表明仍然歡迎中資,但要求中資必須能為大馬人民創造就業與技術轉移,同時提醒中資,不要受特定勢力誤導,而在他國政治上選邊站。

大馬在外交博弈中,不斷拋出中資項目的弊端,但不出惡言,在東南亞外交精英圈子內,顯得有理有節。北京如果對大馬採取報復,恐會迫使馬哈蒂爾在美日中之間選邊,其實並不符中共長期利益。最重要是,馬哈蒂爾此番對華外交,將矛盾控制在局部範圍,目的是清理戰場,只為了處理納吉時期債留子孫的手尾,未來將重新開展新政府的對華關係。中共如果不願停損妥協,只會因小失大。

馬哈蒂爾處理馬中關係,為面臨中共強權壓力的開發中國家作出示範。馬來西亞的案例說明,小國外交需要務實理性、主動出擊,同時利用矛盾,方能進退得宜,這也是大馬外交政策的特徵。馬哈蒂爾延續不結盟的思維,對中美都不刻意討好,反而取得更大的戰略空間,在強權之下為中小型國家尋找外交選擇。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23/116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