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抗戰最危急時刻:新四軍發動曹甸戰役 全殲國軍萬人 獨霸蘇北

作者:
白崇禧將暗中制定的《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交給蔣介石,請求批准。該計劃是用武力發動大規模的「剿共」戰爭。蔣介石雖然也對中共的行為極為憤怒,但出於抗戰全局考慮,認為這樣的計劃勢必會導致國共全面內戰。此時正是抗戰的最艱難時期,4個多月前,國軍剛在棗宜會戰中戰敗,丟失了重鎮宜昌,大將張自忠殉國。宜昌距離重慶只有600多公里,國民政府受到的震動是很大的。當時全力對付日寇,尚且步履維艱,如果此刻再同中共公開翻臉,豈不是雪上加霜。

如果說黃橋事變是開始,曹甸戰役是繼續,那麼皖南事變就是高潮。想要了解八路軍,比較複雜,要看老薩的《平型關》《百團大戰》《地雷戰》《地道戰》《五一大掃蕩》才行,但想要了解新四軍,看了皖南事變也就足夠了。

新四軍務必撤退到長江以北

1940年的黃橋戰役其實就是新四軍和八路軍南北夾擊韓德勤。當新四軍在黃橋和韓德勤決戰的時候,八路軍第5縱隊黃克誠部從背後抄了韓德勤的老巢淮海、鹽阜。

黃克誠傳中寫道:黃克誠接到北上新四軍領導人陳毅的急電,稱國民黨頑軍韓德勤正向新四軍進駐的黃橋地區猛力進攻,要黃克誠迅速抽調一部主力南下支援。

軍情緊急。黃克誠一面回電,一面親自率領五個主力團的兵力即刻出發,連夜東進。

部隊過鹽河,沿河而下,日夜兼程,徑奔鹽城地區、增援北上新四軍。部隊如一支離弦之箭,在茫茫夜色中,直插鹽城,很快占領了這個蘇北重鎮。

韓德勤腹背受敵,全線潰敗。隨後新四軍立即占據了韓德勤南方大塊地盤,而八路軍則連續轉戰,將北方的鹽城,阜寧等地全部占領。

10月10日,由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南下占領鹽城,新四軍陳毅部北上進抵東台,兩軍的先頭部隊在鹽城、東台之間的白駒鎮勝利會師。

總之,短短1個多月內,新四軍不但占據了蘇北大塊地盤,還同八路軍會師,一躍成為僅次於日偽的第二大勢力。

到1940年底,新四軍兵力猛增到8萬8744人。

當時韓德勤地盤銳減到高郵,興化,曹甸三地,兵力上也僅剩1萬多殘兵敗將,其中大部分是戰鬥力極其差勁的保全團,根本無法和數倍數量的新四軍對抗,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在黃橋戰役爆發之前,中共在河北省殲滅了中央嫡系部隊朱懷冰的79軍;

同時連續攻擊石友三孫良誠三次,殲滅他們主力1.5萬人,將他們打垮;

而一年多前,張蔭梧的河北民軍1萬多人也被八路軍消滅。

本來河北省有四股國軍力量,到了1940年末,朱懷冰,石友三孫良誠,張蔭梧都已經被打垮,僅剩下龐炳勛部還在河北堅持。

到了1941年之前,八路軍已經殲滅了河北國軍敵後武裝近10萬人,僅剩龐炳勛24集團軍殘部在山西河北邊界的太行山堅持作戰。

而當時僅僅冀中根據地的八路軍就有正規軍6萬多人,民兵還有10多萬。另外還有晉察冀,冀熱察兩個根據地,三個根據地人口已經有1500萬人,八路軍正規軍就有幾十萬,龐炳勛的幾萬人自然沒有辦法和八路軍正面對抗了。

鑑於華北八路軍已經公然開始清洗國軍主力,國民政府正拼命用外交手段試圖解決。

當時蔣介石已經做出很大讓步,承認八路軍對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完全控制,並且還承認八路軍對山西北部,山東北部的控制,同意將這2個省又2個半省的地盤交給中共,代價是新四軍必須北上進入華北同八路軍在同一區域,以後八路軍新四軍必須堅守自己防區,不得再越境搶地盤。

但此時八路軍已經滲透入華北五省,還向河南,安徽,江蘇擴張。而新四軍已經也在江蘇,安徽兩省有不弱的力量,新四軍的一部武裝還進入了湖北省。

顯然,如果如此保持下去,再繼續幾年,八路軍新四軍有可能控制半個中國。那麼,它自然不可能只留在河北,察哈爾省,以及山西北部,山東北部。

當時蔣介石的目的很明確,既然新四軍已經無法控制,乾脆讓他們和八路軍靠攏,留在北方發展就是,不想讓他們再繼續向南方滲透,更不允許留在安徽,江蘇兩省。

11月9日中共回復「佳電」,一面稱一向遵守軍令,一面又拒絕了此命令,只同意將江南新四軍移到江北。

經過多次磋商,蔣介石勉強同意新四軍先轉移到長江以北,放棄蘇南和皖南的地盤,然後再考慮全軍撤退到黃河以北。

而這個命令,其實在當時的中共看來並非不可接受。

長江以南的皖南新四軍軍部控制地盤非常狹窄,而且以區區9000部隊,面對周邊國軍不下8個師的重兵,也根本無法發展。

而長江以南的蘇南根據地,新四軍的主力早已北上,現有的茅山根據地幾乎放棄,而且此時日軍在茅山做大規模的清鄉作戰,三五里就有一個碉堡,保留它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粟裕回憶:1941年初,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部就確定了以長江下游為起點,逐次推行「清鄉」的方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也將其定為國策。同年三月成立了「清鄉」委員會,汪逆自任委員長,偽江蘇省主席、國民黨特務頭子李土群任秘書長。從一九四一年七月起,先後對我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蘇常太、澄錫虞地區,進行了首次「清鄉」。我蘇南區黨委、第六師經過一段艱苦奮戰,轉為執行合法鬥爭、隱蔽堅持的方針(也就是放棄地方控制權的委婉說法),原活動於該區的第六師第十八旅奉命撤出蘇南,進入蘇中第一分區。

所以,原則上來說,放棄長江以南的根據地,對新四軍來說並不困難,完全是順水人情。

十天後,毛澤東他們經過慎重考慮,於11月19日,以「朱彭葉項」四人名義答覆:「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部隊調到長江以北。」

這樣,新四軍北撤到長江以北,已經成為蔣介石和毛澤東都認可的必然結果了。

在這之前,一向堅決反共的白崇禧就認為新四軍八路軍此時已經公然叛亂,所有承諾都不可信,也無從信起,乾脆武力解決一勞永逸算了。

11月14日,白崇禧將暗中制定的《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交給蔣介石,請求批准。該計劃是用武力解決遍及黃河以南的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和浙江幾省交界地區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發動大規模的「剿共」戰爭。

蔣介石雖然也對中共的行為極為憤怒,但出於抗戰全局考慮,認為這樣的計劃勢必會導致國共全面內戰。

此時正是抗戰的最艱難時期,4個多月前,國軍剛在棗宜會戰中戰敗,丟失了重鎮宜昌,大將張自忠殉國。宜昌距離重慶只有600多公里,國民政府受到的震動是很大的。

當時全力對付日寇,尚且步履維艱,如果此刻再同中共公開翻臉,豈不是雪上加霜。

中共雖然在華北華中大規模襲擊國軍,但至少面子上還保持著國共合作,對日偽軍多少是一個牽制。

如果國共全面開戰,成為死敵,那麼可以想到的是,中共一方就有可能和日偽軍至少保持互不進攻的默契,坐視國民政府和日偽軍兩敗俱傷。而日偽少了中共這股力量牽制,也會更肆無忌憚的全力攻擊國軍。

所以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提議,一直拖延未簽署。

不同意幹掉新四軍八路軍,卻也不能任由他們胡來。

蔣介石隨後發手令寬限新四軍的北移期限,要求所有新四軍部隊必須在1940年12月31日止撤出皖南和蘇南,離開長江以南地區。

所謂12月31日撤退,成為老蔣的一個底線。

雙方又在緊急商討,讓老蔣萬萬沒想到的是,手令發布後沒幾天,新四軍突然在11月29日發動曹甸戰役,主動攻擊韓德勤控制的曹甸。

我黨隱瞞多年的曹甸戰役,危害巨大

曹甸戰役也不是項英,陳毅自己的主張,仍然是受到中共中央批准的。

1940年11月下旬,經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批准,華中指揮部實施對蘇北曹甸的戰鬥,力圖一鼓作氣解決韓德勤在在蘇北的力量。

由於此次進攻正是黃橋戰役之後沒有多久,當時風聲緊張,國民政府很多人都宣稱要嚴懲新四軍,此時繼續進攻韓德勤怕是又會引起軒然大波。

憂心忡忡的葉挺和項英擔心曹甸一戰,會給新四軍總部帶來不利影響,當天就請示中央:「蘇北動作能否延至我安全北渡之後?」

毛澤東復電說:「蘇北動作無關大局。顧祝同(新四軍直接領導)可能會叫幾下,你們敷衍一二。北渡是讓他們一步,以大局觀,蔣、顧不會為難你們。現在開始分批北移,十二月底移完不算太遲。」

這次進攻的就不僅僅是新四軍了,還有八路軍第5縱隊一部。

當時第5縱隊司令黃克誠就強烈反對攻打曹甸,但最終他的建議不被接受,只得執行命令。

黃克誠傳中寫道:當中原局及華中指揮部提出攻打曹甸的意圖時,黃克誠提出異議,認為暫時不宜攻打,並且詳細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首先,從整個蘇北斗爭形勢上看,我們剛剛來到淮海、鹽阜地區,這一地區情況十分複雜,土匪眾多,頑軍殘部、偽軍、特務、反動地主武裝等到處進行騷擾和暴亂,我們根據地內部很不穩定。所以,當務之急,應是剿滅匪頑,發動群眾,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先把腳跟立穩,即固本為先,再相機解決韓德勤頑軍。

其次,這次打曹甸與黃橋決戰有很大的不同。黃橋決戰,韓德勤犯我在先。此次韓德勤戰敗,退守老巢,基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同頑固派鬥爭,我應站在自衛立場,不宜主動進攻。況且,9月10日中央來電中說,對友軍則不論如何,即使是最反動最頑固者,在目前時期中,在彼軍未向我進攻或其進攻已為我擊破時,均應采緩和態度。擊敵和友,是我目前軍事行動總方針。此後,中央又明確電示,「我們應準備對付最黑暗的局面。我們的對策是穩健地對付國民黨的進攻,軍事上採取防禦立場,他不進攻,我不亂動。政治上強調團結抗日。」

最後,從軍事上來看,曹甸地區屬水網地帶,如果進行攻堅作戰,於我十分不利。

客觀地說,黃克誠的一番分析是關照全局,而又掌握關節的。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

在中原局和華中總指揮部的一再堅持之下,中央終於同意了攻打曹甸的計劃。

黃克誠一貫恪守黨的原則,異議歸異議,中央既然同意,黃克誠遂堅決服從組織決定,執行華中總指揮部的命令,開赴曹甸前線迎敵。

可以看到,八路軍知名將領黃克誠分析的很好,但當時陳毅,粟裕和劉少奇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認為韓德勤已經完了,可以一仗把他們全部幹掉,徹底獨霸蘇北蘇中。

這讓老薩想到古惑仔第三部隻手遮天裡面一個情節,東星幫的笑面虎和烏鴉私下幹掉了洪興幫的龍頭蔣天生,還嫁禍給陳浩南。東星幫的幫主駱駝對兩個手下極為不滿,把他們大罵一頓,顯然是堅決反對他們這麼幹。

沒想到笑面虎一句:別生氣了,老大,反正我們已經做了,乾脆乘這個大好機會好好干一下,徹底把洪興幫衝掉。

本來還堅決反對的駱駝,聽到笑面虎這句話頓時心動,態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轉為支持他們。

說來說去,駱駝還是貪心。

陳毅和粟裕以他們的能力和經驗,如果仔細分析,不難得出黃克誠同樣的結論,之所以堅持打曹甸,還是因為太貪心了。

後來事實證明,曹甸戰役給新四軍甚至中共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後果。

八路軍和新四軍攻打曹甸部隊高達2萬,而韓德勤整個殘部只剩1萬多人。

當時韓德勤僅剩興化,高郵,曹甸三地,其他已經丟失殆盡。而曹甸是寶應縣東北的一個集鎮,西臨寶應湖,周圍是水網地帶。

曹甸駐有韓德勤保二旅一部、89軍33師兩個團及直屬工兵營、特務營、炮營等共約5000多兵力,占韓德勤殘部一半兵力。

由於主力已經覆滅,這5000人基本都是半正規軍,戰鬥力是很弱的,理論上根本不是新四軍對手。沒想到的是,所謂哀兵必勝,韓德勤調動殘部拼死防守,依靠水網縱橫的複雜環境和一些修建多年的工事,死守了18天,居然守住了。

本來新四軍計劃10天內解決曹甸,最終久攻不克,只得撤退。

雖然守住了曹甸,但此戰韓德勤再次傷亡8000多人,把地方保全團這種非正規部隊都拼光了。由此韓德勤的力量基本消亡,此戰以後,蘇中蘇北基本就是新四軍的地盤了。

到1940年底,新四軍根據地面積已經高達4.4萬多平方公里,超過華中地區國軍敵後控制區,也超過了日偽的控制區,根據地人口就有1400多萬人。新四軍正規軍增加到9萬多人,民兵武裝高達數十萬人。

顯然,打垮了韓德勤對新四軍的擴充是極為有利的,之後蘇中蘇北完全是由新四軍一手遮天了。

曹甸戰役和黃橋戰役意義就完全不同,它的影響更為惡劣。

對於黃橋戰役,新四軍至少還可以說是韓德勤先進攻,我們就打回去,雖然打得過分了一點,但終究有藉口。

曹甸戰役,韓德勤根本沒有主動進攻,完全是新四軍八路軍上門打別人,這樣一來,他們獨霸蘇北的意圖也就根本不加掩飾了。

戰後陳毅總結曹甸戰役的經驗教訓時,坦率承認:曹甸戰鬥是我去攻人家,缺少理由的。我很輕敵,倉促作戰,準備不夠,變成浪戰。我們的戰鬥手段是攻堅,這就要有很好的準備和按攻堅戰的原則作戰才行。當時我們這方面就差了。光是猛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我們採取了坑道作業,就有可能成功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10/117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