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老韭菜」被割掉了「新韭菜」還沒長起來

作者:

根據海通證券的研報估算,截止今年7月底,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約占6%。與險資和公募6.7%、8.4%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拉近。而在今年年初,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僅為2%。這意味著在7個月的時間裡,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增加了4%左右。

而在外資持股增加的同時,A股市場的成交量卻不斷創新低。如8月22日,滬市成交金額只有984.6億元,而9月11日,滬市成交金額降至968.8億元,9月12日更是降低到934.5億元。對於這種情況,有分析認為,這是由於國內資金的信心不及外資的緣故。

外資在流入A股市場這是真的,而國內資金按兵不動這也是真的。但如果因此得出結論認為「國內資金信心不及外資」,那麼,這個結論至少是不精準的。

應該說,外資流入A股市場,這其中確實不乏看好A股市場的因素。但我們應該看到,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急劇增加,也不完全是因為看好A股市場的緣故。比如,A股納入MSCI指數,MSCI成員因此被動配置A股股票,這個與是否看好A股市場並無必然聯繫。又如,工業富聯、藥明康德這類公司上市,其原始股東中有大量的外資股東,這些外資股東的持股是等著上市後來套現的,這與他們是否看好A股市場同樣沒有必然聯繫。

而國內資金之所以按兵不動,當然有信心不足的問題。比如,多年來,國內投資者受到A股市場的傷害較為嚴重,這些投資者需要一個療傷的過程。而在目前A股市場仍然只有虧錢效應而無賺錢效應的情況下,這個療傷過程顯然會進一步延長。而與此相比,一些外資並沒有受到這樣的傷害,所以他們對A股的顧忌要少許多,A股的水到底有多深他們也未必清楚。更何況一些外資機構實力雄厚,即便進入A股市場被套牢,他們仍然還有大量的資金可以在低位補倉操作。

國內資金按兵不動,也有與信心無關的問題,那就是目前整個市場流通性短缺,市場資金不足。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增速創下40年來的低點。在社會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後,老百姓的流動資金都變成了固定的房產,很多家庭由原來的存款戶變成了負債戶,不僅沒有存款,相反還欠著銀行的房貸。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家庭顯然拿不出資金投資股票了。實際上,另一個數據也頗能說明問題,那就是今年以來已有約21隻新基金因達不到成立要求而宣布發行失敗,今年前8個月的新基金髮行失敗案例約是去年的3倍。其中,僅8月份以來就有多達6隻基金宣布發行失敗。對於發行失敗的原因,一位銀行客戶經理直言不諱地表示,「因為很多客戶沒錢再買了。」

而從中小投資者來說,他們是A股市場的中堅力量。雖然近年來A股市場一直都在「去散戶化」,但實際上,A股市場的交易主要還是中小投資者貢獻的。根據不久前上交所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年鑑(2018卷)》顯示,整個2017年滬市中的個人投資者貢獻了相當於機構投資者5倍的交易額,占到了總交易量的近八成。而就是這個中堅力量,自2015年股災以來,損失慘重,他們在A股市場越套越深。有的「老韭菜」被割掉了,有的「老韭菜」則深套後動彈不得,而「新韭菜」由於A股市場近幾年來缺少賺錢效應一直都沒有生長起來。A股市場的中堅力量因此失去了活力,A股市場的食物鏈甚至出現了斷層。因此,國內資金不是「按兵不動」,而是根本就「無兵可動」。

正是基於目前A股市場的現狀,所謂國內資金按兵不動,這既有投資者信心不足的問題,但也確實存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股市就有必要推出休養生息的舉措。一方面是儘可能為股市引入增量資金,另一方面是儘可能減少股市資金的流失。這就需要採取暫緩IPO,控股重要股東減持等舉措。否則,A股市場要擺脫目前這種下跌的局面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17/117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