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張小平離職影響登月」刷爆朋友圈 西安航天機構發公文要人

作者:

網傳的張小平離職導致火箭發動機研製受影響的公文截圖

一份中國航天機構的情況說明公文暴露出中國航天發動機的研製瓶頸,甚至可能會影響該國的載人登月工程。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很快被朋友圈洗版,網友議論紛紛。

北京時間9月22日,一份署名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的情況說明公文被朋友圈再度洗版,並引發網友熱議。內容顯示稱,一名叫張小平的研究員離職,導致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在研的四種型號火箭發動機受影響。

這份公文進一步強調,張小平的離職可能會影響中國載人登月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不過,公文未披露張小平離職的原因。

但有猜測稱,張小平儘管所掌握的技術非常重要,但可能因不滿職級、待遇問題而離職。據稱,張小平已入職一家私營航天機構,年薪或超百萬(約合14.5萬美元)。

情況說明公文全文:

張小平,男,研究員,在西安航天動力所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與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等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及預先研究任務,長期負責低溫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及技術把關,離職前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

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作為我國未來載人登月及深空探測用主動力系統,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在研液體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技術指標高、研製周期緊、技術跨度大、研製任務極其繁重;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作為我國未來載人登月任務用發動機,將為月面著陸器近月制動、從環月軌道減速、下降、懸停及著陸月面提供動力,是實現載人月面著陸的關鍵裝備。

國家國防科工局和財政部2016年批覆了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研製工作,軍委裝備發展部載人航天辦公室也分批支持了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預先研究工作,目前這兩型發動機研製都已進入最關鍵的方案確定階段。

張小平在這兩型發動機研製過程中具體負責發動機系統方案設計指導和總體方案技術把關工作,是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

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是我所瞄準未來可重複使用低成本運載火箭而自主研發的兩個關鍵型號,國家863計劃和中央軍委科技委國防創新項目分別也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間給予了部分經費支持,我所歷時近十幾年時間,自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開展了前期的關鍵技術攻關工作,目前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已進入產品生產階段,後續將開展發動機關鍵組件地面試驗及整機熱試車考核;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也已進入方案確定階段。

張小平在這兩型液氧甲烷發動機研製過程中具體負責發動機總體技術抓總和系統方案把關工作,是這兩型發動機研製的靈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培養一名專家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總體技術人員,需要研製單位付出多年的時間以及無數次發動機研製實踐鍛鍊,而作為這四型發動機總體室系統級專家,張小平個人的離職對這四型發動機的方案論證及研製工作均造成極大影響,尤其是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今年二季度的研製過程中出現了深層次的技術難題,急需發動機技術專家開展集智攻關工作以便儘快確定後續發動機研製方案,該發動機的方案和研製進度將直接關係到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方案選擇和研製進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的論證和策劃工作。

為國家培養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是我們研究所的義務,但我們不願看到、也無法接受因個人的離職而影響到國家重大的戰略項目。

2018年9月17日

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待遇和級別

這則消息很快被洗版,有網友提問:如此重要的技術專家,為什麼只是研究員、副主任設計師?」有匿名網友通過自身的經歷,從一個側面說出了其中不為人知的一些內幕:

「我很能理解,不要以為航天聽著高上大,就會有各種隱形福利,可以這樣說,我的朋友同學裡,就屬搞航天的待遇最差,加班最多,還有各種限制。今年剛從航天某單位離職,當然前單位的實力和規模完全不能和這個神所比。

說一下我的辭職原因吧,讓大家知道某些聽上去高上大的企業並不是那麼你們想像中的。我離職前只是一個主管,更是一抓一大把。

先說一下工作時間吧,如果不加班,每天我需要正常工作8小時,滿滿的八小時,中午沒有休息。但是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早上八點上班,晚上八點能回家算常態。周末無償加班也是常態。特別是在趕工作節點的時候,可以連續一個月無休。像在中秋節一類的法定節日加班,節日是有三倍工資的,但是另外兩天調休是必須無償加班的。在這種工作制下,你基本沒有什麼娛樂可言,樂趣只能從工作中找。和家人一起的時間也很少,我奶奶甚至打電話給我說快忘我長什麼樣了。

待遇具體我就不詳細說了,總之身邊沒有一個待遇比我低的。我朋友圈裡,沒有一個工資比我低的,但是加班最多的卻是我。家裡老輩子的退休工資都比我高。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助研費+獎學金過得都比工作好。

本來我想堅持自己的情懷的,畢竟學了七年的航天,一心想做航天老司機,好好幹活,等單位紅火的那天,我待遇也能好起來,情懷也能有地方實現。但自從有次請假,我心涼了。家人住院,需要照顧,我想到項目活太多,工作日就沒請假,所以就給領導說周末不加班,去醫院。領導居然叫我克服一下,不同意。當天回家我就開始籌備找新工作了。後來辭職報告上我辭職原因直接寫的就是收入太低無法滿足生活,加班過多無法顧及家人。

我的學歷還算可以,找工作的過程還算比較輕鬆。交完辭職報告,一個月後就去新單位報導了,同樣是國企,不過是當地國企,而不是高上大的航天企業了,收入差不多翻倍,而工作時間差不多減半。只是專業完全放棄了,每天做著和專業無關的活。但自從換工作後,我的生活真心感覺好多了。心情舒暢,工作也很愉快。」

外行領導內行?良禽擇木而棲

而另一位網友,則查閱了從2000年到2018年,發現張小平在CNKI上的全部文獻,一共17篇,網友分析,這些文獻體現了張小平的全部研究經歷。再綜合張小平的際遇,「充分體現了一個進入體制內為航天系統奉獻23年青春,從工程師到高級工程師,再到教授級高工(研究員)的科研人才的際遇——外行領導內行,職業發展無望何不良禽擇木而棲?

之所以說「外行領導內行」,該網友列出根據,「航天六院院長劉志讓的回覆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信手在CNKI上搜索了劉志讓院長的文章,一共有9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文章只有兩篇,分別是2016年的《弘揚航天精神傳承一流文化攀登動力高峰》《攀登動力高峰》,剩下的還有4篇第二作者,2篇第三作者,1篇第四作者;這明顯是個管理型而非技術型的領導。」

中共體制內專家的感嘆

上海澎湃新聞報導,一位已經轉戰進入商業航天領域的原體制內工程師表示,美國的馬斯克創造了SPACE X,把我們對於航天和火箭的認識都顛覆了。之前我在體制內工作,看到別人取得的這些進展,心裡著急。

心裡急卻施展不開是和他一同轉入體制外的年輕人的「心結」。他表示,體制內單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內部管理非常規範。什麼人做什麼事情,技術如何研發等都很規範。一些瘋狂的想法不是那麼容易得到實現。而馬斯克和他瘋狂的工程師們,會把比較激進的想法在不設限的渠道里實現。

他們渴望這樣的不設限:「在之前的職業環境中,我一輩子可能只能完成3、5件。但是我想要做得更多。」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阿波羅網秦瑞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28/118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