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全球戰略曝光 中共元老集體缺席十一招待會 中南海面臨三大危機

30日晚的國慶招待會上,中共元老「集體缺席」引發外界關注。時事評論人士林保華文章分析說,中共面臨三大危機。時評人士獨光達分析了習近平的全球戰略。此外,有傳言指:若以天數為單位計算,其已於9月27日追過蘇聯「在世」的25199天,不過隨後該短消息遭到刪除。

中共國務院舉辦十一招待會,元老疑似缺席

9月30日晚,中共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黨人士出席了奢華的慶祝活動。

此次招待會沒有中共元老們的鏡頭,因而懷疑元老集體缺席。(視頻截圖)

外界注意到,中共元老江澤民李鵬、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集體缺席」。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表示,也許是有人不願給習近平捧場,也許習近平希望顯示定於一尊,也可能是有些人重病。

今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69周年。若以天數為單位計算,其已於9月27日追過蘇聯「在世」的25199天。有中國網民此前在微博上嘲諷說,再撐1天就贏過蘇聯了,但即被刪除。

被刪網帖(網絡截圖)

一帶一路厄運不斷;巴鐵又削減

10月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由於擔心債務負擔過於沉重,已經將北京在巴基斯坦一帶一路最大項目的貸款規模82億美元中,削減了20億美元。此前在7月份,新政府上之後,就質疑該中資項目,對巴基斯坦而言是不公平的,而加入抵制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行列中。

分析:習近平的全球戰略

時評人士獨光達10月1日在議報發文章評論說,因為與美國交惡,習近平把目光轉向了俄羅斯、中亞、非洲和拉美,意在培養新的貿易夥伴。殊不知,所有這些國家全部加起來,與中國的貿易額也比不上美國。

而且這些國家與中國交往都是來要錢的,中共為此付出了巨額的真金白銀,此舉表明習近平像毛澤東要作第三個世界領袖那樣,要作丐幫幫主。

在這期間中國曾經派出總理李克強與歐盟談判,企圖聯合歐盟來對抗美國,遭到了歐盟領導人的斷然拒絕,此舉充分暴露了中共的無知與愚蠢,須知,歐盟與美國雖然有摩擦,但那是人家的內部家務事,與中國才是真正的敵對關係。

不僅如此,連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瑞典也開始與中共作對,幾乎全部已開發國家都站在中共的對立面。有趣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對中共態度強硬而得到了日本民眾的一致擁護,成為近年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分析:中共三大危機浮現

時事評論人士林保華文章分析說,中共的確面臨三大危機。

第一是經濟危機。

文章援引《紐約時報》最近的報導稱,中國政府提出6個必須管控的經濟議題,包括美中貿易摩擦的影響逐漸顯現、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停滯性通膨預期升溫、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隱患、低於預期的數據顯示經濟放緩,以及利用高爭議性的敏感事件渲染民生艱困。可見,美中經貿戰已經觸及到中共的命根子。

文章指出,共產黨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今基礎被美國直搗,上層建築豈不搖晃?因此唯有使出新聞檢查避免難看的經濟數據引發人心浮動導致政權崩塌,因為經濟問題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政治口號無法動員民眾,經濟利益卻可以鼓動每個人奮勇上街,公安、武警、軍人都可以因此而擅離職守,那豈非共產王朝的末日?

第二是權鬥不止。

文章認為,每月一次的政治局會議,按說是中共高層所謂統一思想的重要會議,但9月21日舉行的政治局會議,居然有5位缺席,其中3位還是政治局常委,幾近半數,這是非常罕見的。

缺席常委中包括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常務副總理韓正;趙、韓出訪外國,但汪洋在國內為何不參加?因為封疆大吏的政治局委員都可以搭飛機來北京開會,為何汪洋不能?另兩名缺席的政治局委員是副總理孫春蘭與軍委第一副主席許其亮。孫出訪,許是什麼問題?

9月底習近平考察東北,視察軍隊時在左右的是軍委第二副主席、同是紅二代的張又俠。文章質疑,難道許其亮也落馬?面對經濟困境,內部鬥爭激化勢所必然。

第三是外交困局。

北京擴張野心被美國識破,也被西方國家識破;現在連亞洲鄰國、非洲國家都對北京不滿或感到不安,現在不得不又要搬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然而外長王毅到聯合國一面說不會取代美國,卻又不指名攻擊美國。王毅本身就是中共擴張外交的標誌性人物。

林保華文章指出,現在連過去被中國半控制的國際組織也在逐步擺脫中國的影響。比如最重要的聯合國改由葡萄牙人出任秘書長,就開始指責中國的人權問題,新疆維吾爾人受中共迫害也首次由聯合國出來譴責。WTO也面臨改變作風或進行改組。中國快到外交孤立的時候了。

林保華最後認為,明年是中共國成立70周年,未來一年應該會有重大變化。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03/118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