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沈凌:為什麼不去德國留學?

作者:
德國大學許多學科排名世界前列,教育質量均衡,學費低廉,而且,學德語並沒有那麼難。

中國中產階級現在最焦慮的是什麼?有人說是房子,還有人說是養老,我覺得都不如子女的教育。中國人重視教育,願意為教育投入,甚至到了不惜成本的地步。我周圍不少朋友都比我有錢,這不是說我看了人家家裡的銀行存款單,而是我發現他們送孩子去美國留學,每年四五萬美元的學費,眼睛眨都不眨一下。這種情況,倒讓我很想說說德國的高等教育。我家父子兩代人留學德國,因此對去德國讀大學比較了解。

其實同樣是這些送孩子去美國留學的家長,自己最喜歡的消費品往往是德國貨。比如你去他們家看看,裝修用材必定是上萬一個平方的德國門窗,衛生間的水龍頭也是幾千塊一個的漢斯格雅,更加不要說什麼幾百塊一個的廚房小物件。至於上下班的用車,德國造的豪車已經遍布全國,德國大眾早就宣布:利潤的主要來源地不是歐洲是中國!在全方位喜歡上「德國製造」之後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卻少有把孩子送去德國留學的。難道德國只能造出最優質量的商品,造不出最優質量的學生嗎?

當然,不少家長被中國留學仲介發布的信息左右。一看每年發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前二十名全是英美大學,於是想都不想就認為要去就去美國英國。這裡面有幾個事情是中國家長沒有想清楚的:

首先,比大學綜合排名更加重要的往往是學科排名。比如德國亞琛理工大學主要是一所理工科為主的大學,在和綜合大學比如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之類比較的時候,就不太可能超過它們,但是它的機械電子等專業都是世界前列。如果你孩子是對工科感興趣,有必要為了排名而捨棄亞琛理工大學而去追求哈佛耶魯和芝加哥嗎?所以,以專業排名為基礎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校,是留學的第一步。

當然,這需要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確自己的專業志向。這一點,往往是中國家長所忽視的。不少人到了高中畢業還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甚至於會在經濟學和醫學或者工程學之間搖擺不定。

其次,歐美大學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我曾經寫過不少文章(比如2014年11月26號在FT中文網上發表的《解讀泰晤士大學排行榜》),通過對這些世界大學排名的數據分析,告訴大家歐美大學教育水平的接近程度。

美國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非常不同。德國全是公立大學,水平差距比較小;而美國公立私立並存,大學水準不一。這個在錢鍾書寫的《圍城》裡面就有描述,現代版的類似故事也不少。這時候你自身的定位就很重要了。你是世界級一流人才,非得要世界級頂尖大學才配得上教你呢?還是一個普通人,只需要有一個能夠認認真真學到一些真本事的好大學?或者你是打算渾水摸魚,找個「克萊登大學」買文憑?德國大學或許是比較適合中間那些人群的,至少對於絕大多數類似於我這樣智商的學生而言,德國大學是可以列入你的備選名單的。

第三,去德國念書,當然要學德語,否則無法溝通,生活寂寞,學習效果也不會好。但是德語絕不是傳說中的學不會的困難語種。德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有天才有白痴,但是沒一個是學不會德語的。那麼同理,只要你願意學,不比德國人笨的中國人憑什麼學不會德語呢?實際上在德國有不少早期偷渡過去的中國人,他們的文化水平都很低,不少連普通話都講不清楚,但是為了生計,他們都會講德語。這個和美國或許不一樣。美國有很多唐人街,在那裡生存真的可以一輩子不講英語,但在德國沒有唐人街,所以只要你的孩子不沉溺於電腦遊戲,那麼德語還是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說了那麼多,給德國大學的免費廣告也做得差不多了。如果你還沒有動心的話,那是因為我漏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沒有講:德國大學是基本免費的!這麼重要的信息需要講三遍嗎?可惜的是:這樣的免費午餐可能時日無多,因為面對大量的中國學生,已經有一些地方的德國大學開始徵收少量學費。比如巴登州的大學(其中有斯圖加特,弗萊堡和卡爾斯魯爾等著名大學)從今年開始每年對外國學生收取3000歐元的學費,大約相當於人民幣24000元。不過相較於同等質量的英美大學,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性價比依然很高。

來源:FT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06/118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