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曾經高大上的券商們集體進入「寒冬」

作者:

A股跌跌不休,資本市場融資、再融資戴上"緊箍咒",曾經高大上的券商們也集體進入「寒冬」。

近日,32家A股上市券商全部披露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券商們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大幅度下滑,直接進入「冰窖」。

環境不容樂觀,金融從業者也遭遇裁員、降薪,從昔日的「金領」變成「藍領」。

利潤大滑坡,僅4家增長

作為券商「尖子生」,A股上市的32家券商公司,集體交上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

營業收入超過百億的券商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中信證券以199.93億元位列首位,太平洋證券以4.91億元排名倒數第一。10家券商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其餘均較去年同期下滑,國海證券下滑最為厲害,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1.37%。

一直以來的營收「大戶」,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營業收入增幅不超過10%。不過,小券商山西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因其本身體量小,營業收入在逆勢中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增幅分別為41.99%、31.35%。

▲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前十的券商。

山西證券營收增幅夠逆襲得益於倉單業務收入的增加。2018年上半年,山西證券倉單業務銷售收入達到20.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7.85%。然而,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特點是價格透明、單筆交易量大,交易額與毛利率不成比例變動,倉單業務為山西證券僅帶來0.63億元的利潤。

太平洋證券則依靠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實現營業收入大幅度增長,證券投資收益同比上升151.42%,達到4.3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89.54%,直接帶動利潤增長1781.86萬元,使淨利潤虧損有所收窄。

山西證券倉單業務雖增收卻利潤微薄,太平洋大規模押寶固收類投資反倒換來些許盈利。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券商們各顯神通,但都逃不過利潤下滑的大趨勢。

32家A股上市券商公司中,28家淨利潤不如去年同期,包括東吳證券、方正證券、國海證券在內的8家公司淨利潤直接腰斬。其中,東吳證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93.15%,辛辛苦苦半年,只獲得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的零頭,賺錢能力「墊底」。

「尖子生」成績如此糟糕,整個行業的表現也堪憂。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1.9%。上半年106家公司實現盈利,證券公司當期實現淨利潤328.61億元,而去年同期實現淨利潤552.58億元。據此計算,上半年券商淨利潤同比下滑40.53%。

券商寒冬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東興證券、申萬宏源等老牌實力派淨利潤依舊保持增長。不過,逆境之下增長微弱,東興證券和申萬宏源淨利潤僅較去年同期增長0.63%、0.48%。拔得頭籌的中信證券,淨利潤增長了12.35%。

經紀投行業務遭殃,中金公司獨領風騷

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投資銀行業務和證券經紀業務是「罪魁禍首」。尤其是「靠天吃飯」的經紀業務,在遭遇2018年上半年的大熊市之後,經歷全面潰敗。

32家A股上市證券公司中,24家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出現下滑,華西證券下滑最為慘烈,比去年同期下滑38.2%。

龍頭老大中信證券的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達到51.08億元,位居榜首,也是唯一一家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過50億大關的券商公司。不過,就算是龍頭老大,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也沒能實現增長,同比下滑1.4%。

2018年上半年,國內二級市場受流動性、國際貿易等因素影響超預期回調,上證綜指跌幅13.9%,中小板指跌幅14.26%,創業板指跌幅8.33%,市場整體交易活躍度較2017年下滑。

縱觀2018年上半年,熊市大行其道,A股日成交量屢創新低,超400支股票日成交量不過千萬。券商往日的利潤「奶牛」,「靠天吃飯」的證券經紀業務,在寒冬之下,難以保持以往的輝煌,曾經依靠證券經紀業務貢獻業績的券商,在此番股市探底中遭受重創。

經紀業務不行,投行業務亦不樂觀。

2018年上半年,IPO從嚴審核,過會率下降。根據中信證券提供數據,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規模人民幣7051.40億元(含資產類定向增發),同比下降18.93%。其中,IPO募集資金規模人民幣931.34億元,同比下降25.81%;股權再融資規模人民幣6120.06億元,同比下降17.78%。

投行業務收入前十名的券商中,只有海通證券、銀河證券以及東興證券實現增長,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投行業務有向頭部大券商聚攏的趨勢。

▲2018H1主要上市券商IPO承銷規模座次變化較大。數據來源:國泰君安研報。

「獨角獸」紛紛赴港赴上市,港交所更是出現一天八次敲鑼的盛況,這讓中金公司從中分得一杯羹。2018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完成4單港股IPO項目,承銷規模約4.23億美元。參與了2單中資美股IPO項目,承銷金額約0.73億美元。

金領變白領,工資接近腰斬

券商日子不好過,從業人員同樣煎熬。

業績下滑,讓券商們不得不考慮精簡成本,尤其是高昂的人力成本。此前,華融證券、長江證券降薪裁員的消息在業內傳開,一位長江證券人士曾對媒體透露,有很多一年合同到期了都不續,變相裁員。

裁員在2018年半年報中有所顯現,公布員工人數的21家券商中,對比2017年年報所披露的數據,有9家券商的員工人數出現減少,合計共減少4186人。

招商證券在裁員上毫不含糊,半年減少725人。減員超過500人的還有浙商證券、東北證券、國海證券和中信建投。

▲減員的券商公司。

據統計,發生減員的券商仍舊以小券商為主,其中國海證券減員幅度最大,達到21.68%。

上述投行人士告訴市界,「我們團隊這半年離職了三分之一,領導不會主動辭退,但是佣金工資越來越低,變相逼著大家辭職」。

然而,並不是每家券商都會選擇減員,有11家券商員工數小幅增加,共計增加2407人,對比減員的人數,券商從業者仍舊減少了1779人。

留下的人日子可能並不好過,他們需要面臨的是薪資報酬「一瀉千里」。

2018年半年報披露員工數的21家A股上市券商中,有14家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數出現下降。其中,中信建投支付給職工的現金減少35.26%,降幅最大。

市界簡單推算月薪情況(薪酬計算: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數比員工人數),與去年同期對比,有19家平均月薪下降。「老大哥」中信證券下降降幅達到44.96%,接近腰斬

▲降薪幅度前十的券商公司。

平均月薪最高的華泰證券達到7.91萬元,中信建投平均月薪排名墊底為2.53萬元。往年動輒百萬年薪的券商人,今年面臨收入大縮水。

行業寒冬,券商們日子難過,除了內部改革,拓展多元化業務,券商們更想搞清楚,市場環境到底什麼時候回暖。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市界資本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06/118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