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美大戰不死不休?多位專家分析:只有3種情況能結束 各國必須選邊站

美國副總統彭斯4日演講川普內閣的中國政策轟動世界。時事評論員文昭認為,彭斯演講標誌著一個劃時代的轉變;中美對抗會成為一起世界性的事件,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要選邊站。美國專家易思安分析,中共和美國的大戰只有3種情況會結束。旅美中國政經專家程曉農分析,中國「世界工廠」的宿命,也是現行制度的宿命。

美專家:中美大戰只有3種情況會結束

美國之音道引述美國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話說,他可以舉出10個理由支持川普政府的做法,因為「戰略競爭是美國的最佳選項」。

易思安星期四在該智庫網上發表的文章列舉了這些理由,

第一個就提到,中共是一個「深度專制國家」,其意識形態與美國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完全相反,如果不對其加以制衡,中國可能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及軍事的霸權。

其他理由還包括:

共軍視美國為其敵人,並且在不斷為與美國對抗擴大軍事準備,包含核武器攻擊;

中共計劃並準備對親美國的民主台灣使用武力,而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有安全承諾;

中共破壞美國的同盟關係,削弱美國國家安全重要支柱之一;

中共顛覆美國民主制度與公民社會--以買下好萊塢、恫嚇大學、影響媒體等方式使美國人自我審查等等。

易思安還對這種戰略競爭的未來做了預測。

易思安說,這些只是許多理由中的一部分,也是為什麼美國及其盟友正在與中國展開一個長期戰略競爭的原因,「這種競爭只有在北京政權被推翻或崩潰、革命性政治改革隨之而起、民主興盛之後才有可能結束。」

易思安認為,如果中國走向前蘇聯模式並轉變成專制聯邦(federation),美中之間的競爭就可能會持續下去,對美國來說,最好的希望是「中國最終走的是台灣模式,其次是新加坡模式」。他說,如果沒有外來壓力的長期競爭性活動,中國不會有積極的未來。

文昭:中美對抗是世界性的事件;各國需要選邊站

文昭還認為,中美雙方除了直接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在其他一切領域雙方都像交戰國一樣互相對待:政治、經濟、外交、文化宣傳、甚至體育。因為美、蘇都有龐大的核武器,能夠確保互相毀滅,所以除了不能打核子戰爭、也不能打直接導致核大戰的常規戰爭之外,其他方面都跟打仗一樣。

美、蘇軍隊、或北約和華約的軍隊直接開打雖然不行,但從二戰一結束、代理人戰爭一直沒斷過。就是美、蘇各自支持一方,他們去打。

文昭表示,中國的內戰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代理人戰爭,蘇聯支持中共、而美國支持蔣介石,只不過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支持既不充分也不堅定。

文昭指出,美國對中共政策的全面調整,不僅意味著兩國的對抗超出貿易,擴散到雙邊關係的各個領域,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會不同程度地被捲入,中美對抗會成為一起世界性的事件。

程曉農:中共現行制度的宿命

旅美政經學者程曉農在大紀元撰文分析,供應鏈的轉移,可能需要幾年時間,中國的外企因此會兩分化,以中國國內或歐洲、中東市場為重心的外企會堅守在中國的「世界工廠」,而依靠美國訂單的外企則會逐漸撤離。在此期間,中國的「世界工廠」將邁過頂峰,逐漸走向衰退。

程曉農強調,我所說的中國「世界工廠」的「宿命」,有三層意思:

第一,中國的「世界工廠」因低成本而崛起,最後因壟斷能源的國企高價格、地方政府不斷增加的稅負、以及人民幣的高匯率,最後這個「世界工廠」的成本持續上升而逐漸失去了國際競爭優勢;

第二,「世界工廠」如果沒有技術升級,就沒有出路,而短期內要快速實現技術升級,就指望不上政府資助的自主研發,中美貿易戰即源自「世界工廠」的「拿來主義」技術升級手法,而貿易戰的結果則是「世界工廠」的衰落;

第三,中國的經濟,成也「世界工廠」,衰也「世界工廠」,沒有它,中國不會有過去20多年的經濟榮景,而為了維持這個「世界工廠」的活力,中國付出了貿易衝突的代價,失去了部分美國市場,卻仍然無法挽救即將逝去的經濟繁榮。

歸根結底,中國「世界工廠」的宿命,其實是現行制度的宿命。

阿波羅網王篤若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08/118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