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安裕:中美大勢2007年就被一個美國記者準確預言

—2007年的預言

作者:

「我從未寫過一本書,是那樣熱切希望證明我是錯的。(I have never written a book in which I hoped so fervently that I would be proved wrong.)」孟捷慕(James Mann)在2007年成書的《中國幻想/China Fantasy》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這書是當年的《紐約時報》暢銷書,說的是美國精英階層,包括國防部、國務院、學術翹楚、企業巨賈,甚至總統們對中國的錯誤想像和判斷,將在21世紀中葉對美國政策帶來「很大的麻煩」。

孟捷慕曾是《洛杉磯時報》駐北京記者,1999年寫了一本震動美國的《轉向:從尼克遜到柯林頓的奇特對華關係》,指出建立在共同抗蘇短期利益上的美中關係,會因價值觀及政經各種制度的歧異翻臉收場。

「孟捷慕」的圖片搜索結果

孟捷慕(美國記者)

現況早異於當年聯中抗蘇

美國副總統彭斯的4,000字對華政策長篇講話,可說是《中國幻想》的延伸。《中國幻想》指出,美國內部7、80年代認為「中國政治走向自由化」的範式,令到當時正尋求與中國結盟抗衡蘇聯的美國國家安全系統得其所哉,廣獲支持。冷戰結束,範式變化,支持者不再是美國國防部,而是富有得多的企業老闆。孟捷慕說,從尼克遜到柯林頓以至喬治布希,美國跨黨派政客對中國存在某種期望:柯林頓是「交往政策」(engagement),孟捷慕稱這是「美國領袖持續與中國領袖會晤」;喬治布希是「融合政策」(integration),孟捷慕形容為「美國領袖不但與中國領袖會晤,還把他們帶進其他政府或國際組織」。11年前,孟捷慕提出他對中美關係未來的擔憂,11年後彭斯以美國政府的觀點和行動作回應。

若以孟捷慕之言,美國過去半世紀對中國的政策根本就是一廂情願:《轉向》講的是從歷史檔案翻找基辛格等人的現實主義計算,《中國幻想》則是由頂至踵衝擊美國社會的中國取態,在該書最後一章「是誰融合了誰?」,單看章節名稱,已是毋須進一步闡釋。兩者比對,彭斯的講話與孟捷慕的思路幾乎是二而一類似,不同的只是孟捷慕的是一個在中國三年的駐京記者近距離觀察,彭斯的是在美國憲法授予總統專有的外交權力下,把國防部、國務院、國家安全委員會、財政部和商務部等的中國政策統合。值得一提的是,按美國憲法權力分配,副總統本無外交權,就在美中關係關鍵時刻,彭斯以副總統之名,把總統川普的外交政策說出來,而不是由執行政策的國務卿蓬佩奧做這事,中間的輕重置配,不言而喻。

彭斯的講話,一星期後的今天仍在發酵,內容雖然上下百年,論述橫越時空,核心仍是美國利益。有一種說法,彭斯這篇講話,是美國重塑對中國政策的文章。於華府與北京關係而言,此說並無誇大。美國與中共打交道,不是今天的事,早於40年代末國共內戰期間已系如此,70年來,華府北京雖有不相往來與如膠似漆兩段截然不同時期,可是之間互動不絕如縷。1949年8月,解放軍已經攻下南京,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前夕,美國推出《中美關係白皮書》(The China White Paper),內容從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說到1949年,前後跨度105年。白皮書對國民政府大加鞭撻,但亦沒有承認即將得天下的中共政權,形似中立,實是杜魯門政府為失敗的中國政策辯護,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國民政府對白皮書極為不滿,蔣介石稱為「太不道德」,中共反應激烈,毛澤東連寫多篇文章包括〈丟掉幻想,準備鬥爭〉,華府與北京關係進入嚴寒期。

時移世易,60年代越戰正酣,美國想從中南半島脫身,傾力與蘇聯周旋,共和黨政客尼克遜在《外交事務》季刊撰文,主張拉攏北京抗蘇。1969年尼克遜入主白宮,美國對華政策遽變,自始之後50年,美國對中國政策,縱有步調不同的快慢,總的來說,共和民主兩黨都如孟捷慕在《中國幻想》所說,認定「貿易可以打開中國大門,貿易可以帶來中國政治自由化和民主」,現實卻是「美國受薪階級在這當中得益不多,數以萬計工人失去工作」。《中國幻想》這本僅127頁的小書,金融海嘯前夕在美國引起人心撼動,不純粹是作者文筆之故,而是當中揭示的美國社會的中國感覺,已非越南叢林苦戰年代但求停戰的心情。彭斯的講話,便是這種思考沉澱10年後的總結。

中選不會改變美對華政策

彭斯講話後,有認為這是一黨之言一家之見,不過,在彭斯發表政策前不久,喬治華盛頓大學著名中國研究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上月底撰文〈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跨黨派共識〉:有人懷疑,中期選舉後美國或川普政府會否出現對中國政策的變化,「我的看法,簡單的答案是不」(The short answer,in my view,is no.)。

70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蜿蜒曲折,從杜魯門的白皮書到尼克遜的聯中抗蘇,如今是川普的美國優先,經歷離合三段時期。然而,此中華府與北京關係的最新變化被孟捷慕說中,他在《中國幻想》末章的「希望證明我錯」偏不如此。這非中美關係的宿命,而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此刻的爭論,是對峙過程將會是多久、下一個轉折何時始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13/118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