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老人政治要死灰復燃 習近平處境尷尬

中共多位前常委近期以不同方式「現身」。前總理朱鎔基出席清華顧委會會議,前常委吳邦國現身安徽肥東,前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在「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公號刊發兩篇文章,網絡自媒體還刊登中共前常委李瑞環文章,聚焦其為官之道及對中共政壇看法。前常委們密集現身,引發外界對「老人政治」死灰復燃、習近平「帝位」動搖的猜想。自中共十九大和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種種跡象表明,「定於一尊」的習近平未必有乾坤獨斷的偉力;相反,習目前處境相當尷尬。

朱鎔基、吳邦國、吳官正和李瑞環等現身與發聲,原是極平常的個人活動,無關政壇大事。但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國大陸經濟境況吃緊、高層權力重新洗牌,和對內對外政見紛爭下,大老們露面和發言可能蘊含特別的深意。

中共18大以來,習近平構築「強人」形象,鄧小平時代延續下來的元老政治宣告結束,退休大老們不能隨便參加公開活動。四位重量級大老現身,特別是李瑞環對中共政壇亂象「針砭時弊」,顯示習近平及執政面臨被動局面。要麼,習需要一些大老出面為他保駕護航,解惑除難;要麼,一些元老藉習目前被動處境發揮「餘熱」,想在亂世中謀一己之利。總之,他們現身被認為是習近平或高層「欠穩」的跡象。

整體來看,習近平尷尬處境,由三方面因素促成:一、走中庸調和之道,備受質疑杯葛。為穩固自己權力基礎,在鄧小平正統市場經濟之路、透過自由競爭建立健全市場經濟,或發展具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以確保「打江山坐江山」的政治格局之間,習採取中庸但令擁護者失望的抉擇。

他既試圖迎合黨內各派系,提出「不忘初心」,又明白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於是選擇了折衷之路,採取「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抑制權貴和扶植民營企業」,向保守的國家資本主義派低頭,繼續大力對外擴張和對內鎮壓。這種路線在黨內引發強烈反彈,遭到來自左右兩面的圍攻夾擊。

二、習的妥協方略,受制於高層權力重組。十九大上王岐山被逼下台,「堅持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勢力達成廣泛共識,在決策圈內占據絕對多數。習近平為維持權力平衡,不得不妥協」。北京圈內有人認為,國家資本主義勢力即權貴階層勢力,很聰明地「挾天子以令天下」。

最近,傳聞習要王滬寧為過度宣傳做檢查,卻被拒絕,就可看出習目前處境尷尬。另外,政府接管安邦以及陳小魯之死,傳「都是黨內堅持國家資本主義勢力,對鄧家和黨內開明派的警告。十九大上換了一把手的中紀委,已從打擊權貴轉向懲治開明派,手段和藉口當然還是反腐」。

三、在對自己不利的形勢下,習近平採取一個重大錯誤舉止: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該舉措本要給「習家軍」吃定心丸,穩定軍心,不想效果卻適得其反。習家軍高層倒是吃了定心丸,但傾向習家軍的中下層官員,相當一部分是「開明改革派」,卻產生混亂與誤解。「反對派更是大做文章,攻擊習擅改『祖制』,有野心」。對習來說,黨內鬥爭高層的向心力固然重要,但中下層的支持必不可少,修憲舉措是利是弊,還很難預料。

歸結講,習目前的困境是沒有鄧小平那樣的實力、資歷和人緣,難以一己之力獨定乾坤。儘管胡溫朱李等元老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王岐山手中利劍,打掉了一批潛在的反對派,逼一批權貴家族「和平」退出經濟領域,樹立自己權威。而即使鄧小平當時也面臨陳雲等保守勢力制約,不得不以「南巡」等舉動堅持自己的路線,最後還是以中庸之道把開明派代表人物如胡耀邦趙紫陽趕下台。

中共歷史告訴人,改革中領導人最終會選擇折衷和中間調和路線,不會越中共「黨領導一切」的雷池一步。鄧小平如此,歷任領導人江、胡和習近平亦如此。他們中無論實力大小、資歷深淺,沒有人能跳出這一緊箍咒。

由是觀之,如果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經濟急劇惡化,政局勢必巨變。一旦局勢惡化超出中國大陸經濟承受力,習就是現成的替罪羊。屆時,會有誰出來收拾殘局,不得而知。而習「被挾以令天下」既有受中共體制、正統思想和政權利益等「綁架」的一面,也有其個人權力考量和意識形態內持的一面。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19/119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