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如果沒有上海 我都不知道住北京原來這麼慘!

北京上海,互相不屌已經很久。

01

上海看不上北京污染嚴重,食物難吃,便利店稀少,街道灰土。

北京看不上上海冷漠、裝逼,浮誇,沒文化。

但其實北上對其他城市就寬容多了:成都很好哎,杭州這兩年也很棒呢。

這也不是寬容,是成年人看小朋友的那種「犯不著計較」。

而整個中國,北京上海這兩個底色里高傲的城市,又互相默認唯有對方才夠資格拿來和自己做對比。

這是在歷史沉積的相愛相殺。

一個顯貴,一個富庶。

一個開闊,一個雕琢。

雙方各自為對方定製了獨立的鄙視鏈條,用以實施公開客觀的鄙視。

上海和北京比空氣指數,比繁華,比食物,都是耍流氓。

北京和上海比文化底蘊、移動網際網路,也是耍流氓。

而孰高孰低,所謂的客觀立場並不存在。

02

我們選擇一個城市,其實選擇了願意與之發生連結的情緒。

這情緒是濾鏡,自動美化和誇張著我們置身其中的一切美好與苦澀。

在一個城市買房,即是用錢為自己愛的城市投票。畢竟是否願意為之花錢於人於物都是衡量感情深淺至關重要的指標,更何況是動輒幾百萬這種對普通人而言「傾家蕩產」級的投入。

北上作為中國房價最貴的「豪門」城市,買在兩地的房子,分別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查了一些數據,有一些很好玩發現,與你們分享。

這是兩地目前的城市均價。

可以看出,全城拉通之後上海單價比北京貴的蠻多,差了一萬多塊。

可是北京真的比上海便宜嗎?

先拿最貴的和最貴的比。

上海的新天地和北京的三里屯。分別代表兩個城市經濟、繁華程度與房價最顯赫的區域。

上海新天地住宅均價

三里屯的住宅均價

住新天地要10萬。

而三里屯要17萬。

這代表在北京的收入要比上海多1.7倍,才可以住得起一個城市最黃金的區域。

03

接下來我們以5W這個可以代表城市房價中位數的單價作為恆定值,看下同樣價格在兩地分別可以買在什麼地段。

5W多在上海,可以買到七寶。

5W多在北京,可以買到回龍觀。

這兩個區域是有很強的可類比度。都不是開發區,沒有產業主題,不是熱點區域,都是聚集了大量純居人口的「生活區域」。

七寶萬科廣場距離中央商務區人民廣場19公里。

回龍觀13號線地鐵站距離中央商務區國貿33公里。

從交通上

以住在城市外層在市中心cbd上班的標準白領畫像,住在回龍觀要比住在七寶每天多花30分鐘以上的通勤時間。

從配套商上

住在上海的七寶,除去通勤,是可以「不用進城」的。區域內可以提供極其豐盛多元的生活、消費選擇。

而住在北京著名的」睡城「龍觀,如果對生活略有追求,大都市的生活體驗是被直接降級的。

一句總結:同樣的居住成本住在上海可以住的更繁華便利,在北京則更荒涼艱辛。

這些數據指向的結論,和我在兩城的直觀感受,是很接近的。

每次去北京住在五棵松附近,住宅均價9w的區域。方圓3公里找不到一家像樣咖啡館和裝修有品格的餐廳,這在上海市區任何一個區域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上海的郊區也是城市。而北京的郊區,是真的郊區。

04

兩個城市的居住素質差,背後是城市化程度的差異。

拋開城市感情,一切主觀因素,單從居住舒適/便利度的硬指標而言,上海的居住性價比,遠高於北京。

按說兩個城市gdp同級,城市的發展建設政府都擁有同等的財力和規劃能級,為什麼會有這種落差?

原因有幾個:

1、上海的城市面積比北京小的多。

北京1.641萬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

北京比上海大2倍多。

假設繁華的總量是確定的,「投放」的區域越小就越飽滿、密集,繁華的程度就越高。

每次到北京都會吐槽24小時便利店太少。而上海遍地都是。從絕對數量上,北京的便利店有6848家,上海有12193家。

上海的便利店數量是北京的1.78倍。

再把北京巨大的面積作為分母,這種便利感就會被再次稀釋,上海的單位面積便利店擁有量是北京的4倍多。

所以,北京人說:在北京找便利店比找對象還難。

是真的。

2、上海的城市規劃緊緻集中,而北京是攤大餅。

上海的每個區之間,在繁華度的體感上,並沒有明確的分界,從黃埔到靜安到徐匯再到普陀閔行,無縫連接,商業的集中程度是緩慢的降低。

在北京,出了三里屯國貿,就會猝不及防就進入了城鄉結合部,可這明明只是四環而已嘛。繁華與另一片繁華之間,是有很多斷片兒的。

因為整個零售業的密度,北京也遠不及上海。2018年北京有購物中心2066家,上海有4134家。

當然,這種不均衡也和「大」有直接關聯——越是寬大,連接點就越多,填滿縫隙就需要更久的時間和更高的成本。

3、北京的商務/商業區和居住區普遍有著嚴格的界限,而上海則界限模糊。

城市功能「混搭「」的程度,決定著構建商業配套的驅動力完全不同。

在北京,除了三里屯國貿等少數區域,商務區和生活區通常涇渭分明,大概就是工作的地方不生活,生活的地方不工作。

一天裡的白天黑夜,一周里的工作日和周末墮胎的潮汐起伏巨大。

這導致了商家只能做一頭兒生意——白天紅火的晚上冷清,晚上和周末做「下班」生意的,白天就要忍受寂寞。

這讓支撐繁榮的核心商家比如大型購物中心缺乏落地的動力,核心商家不來,小商家也沒地兒可落。而由於規劃的風格,北京的底商本身是非常少的。

上海幾乎每個區域,從中心到郊區,商務區和生活區的發展總是均衡崛起,穿插進行的,商業體都可以在同一時空裡覆蓋商務和休閒類消費,所以上海的消費場所,天然擁有更大、更均勻的墮胎量、消費總量。

4、上海人更熱愛消費,而北京人更愛賺錢。

上海人對休閒類消費場所的需求度、依賴度以及消費欲望比北京高。

上海人熱衷生活品質,「享受」是上海的城市基因,要腔調要精分,大家更願意為了生活品質花錢以及更捨得花錢。

北京人有北方人的豪爽和質樸,崇尚外在的體面,招待朋友,商務台面,一擲千金,而自己過日子趨於精打細算,可以適當將就,或者說,本來就不那麼在意。

上海人喜歡夜生活,晚上11點,不分區域,燈火明亮,路上有成群的消遣的人。

在北京,9點之後2環外的區域普遍呈現出類似「黑燈瞎火的冷漠」,寬闊的街道行人寥寥。

北京很多餐廳和小店是9點就關門的,這是非常發指的。

大家總是以為一線的生活節奏都很快,不分彼此。

不是的。

從「拼命」這一點上,上海是個假的一線。

上海的節奏在一線里,是很悠閒的(注意,前提是一線。)

大家都愛下午茶,大多數人不愛加班也不常加班。

北京人忙著賺錢,很多人根本沒空花錢,那商家怎麼賺錢吶。

需求端不饑渴,供應端的活力缺乏,是必然的。

05

說了這麼多。

在北京買房就是很慘嘛。花那麼多錢,可是買不到等值的居住感受。

值得嗎?

我們買下一套房子,是買下一個城市的期權。值與不值,其實無關任何數據。

甚至無關任何繁華。

住在上海會有擁抱整個世界的幻覺,欲望無限浮華無限。

住在北京會有站在中國最頂端的錯覺,機遇無限野心無限。

溫情壯闊又接地氣的北京。

矯情刻薄又迷幻的上海。

沒有高下,只有選擇。

我喜歡這裡。我要在這裡。

這就是最初和最後的答案。

責任編輯: 寧成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24/119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