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拜錦鯉教」為什麼最近突然火到這種程度?

迷信是生活的詩歌。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當我們以為它已經被徹底掃除了的時候,它就躲藏在最奇怪的角落和縫隙里,突然同時出現。

——歌德

美國時間10月23日下午,很多中國留學生打開微信,發現朋友圈被一篇文章洗版了。

中國時間10月24日早晨,很多人從睡夢中醒來之後,都會在朋友圈裡看到這篇文章。

這是我印象中最壯觀的洗版事件之一,只有極個別的公共事件以及咪蒙的極少數文章才能與之相提並論。

文章講述了一個九零後女生從小到大的幸運經歷,比如高考前正好翻到古詩鑑賞題考的詩,公務員考試時筆試排在她前面的人面試遲到了,自己家被劃到了雄安新區。她還說,跟自己吃飯的人,也會變得幸運起來,拿到offer,和女朋友和好。

把二十多年人生中的那些特別幸運的經歷挑揀出來,像機關槍一樣砰砰砰射出去,自然是讓讀者羨慕得一愣一愣的。最後再來一記絕殺(電視劇):附上自己的「做法」圖,建議讀者轉發沾喜氣。

截至北京時間10月24日早上7點半,文章閱讀數早已十萬加,點讚數也已經過五萬,直奔十萬加,讚賞超過萬人。這位錦鯉小姐姐,做新媒體的能力真的很6。(據說,她曾在咪蒙團隊實習過。)

其實很多人的人生中都能挑選出這樣的幸運片段,連綴、包裝成錦鯉的一生。

我也可以如法炮製,打造一個錦鯉的人設:

我上高中的那一年,省里正好開始辦理科實驗班。我考的那個班只招40個人,本來沒考上,後來有一位同學臨時決定去另一所學校,才有了我的位置。

高中時一心準備生物競賽,最後只拿了省二等獎。本來沒怎麼抱希望的數學競賽,倒是走運拿了個省一等獎,並由此獲得了保送資格。而那一年北大又恰好接受所有具有保送資格的學生自薦,因此我雖然沒有拿到學校的保送北大推薦名額,但依然通過自薦的渠道申請成功。

保研面試的時候,抽到的一道題是關於廣電總局的禁令。正好那幾天我在網上看博客,看到王小峰還是誰的博客裡面在調侃此事,並用了「廣電總急」這個戲謔的稱呼。於是很順利地回答了此題,並借用了這個戲稱,大大活躍了考場氣氛。

畢業找工作,本來在終面之後,報業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門並沒有選中我,但很幸運的是,在南周實習時認識的編輯記者幫我爭取了一個名額。

這個故事還可以一直講下去:每到關鍵時刻,總是人品爆發,常有貴人相助。

我當然極為感激我生命中的這些貴人。但我同時也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其實或多或少都可以在人生經歷中找到那些特別幸運的時刻,然後將它們剪輯、拼貼起來,扔掉那些不幸運的時刻,打造一個錦鯉的人設。

不信,你現在就可以試試。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在評論區和後台開展一次「錦鯉人設非虛構寫作大賽」。

所以,我並不太關心這位在雄安有300畝地的小姐姐為什麼能這麼幸運,因為她很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更吸引我注意的是:「轉發錦鯉」的梗已經被玩了好幾年,為什麼最近突然火到這種程度?

當然有一個重要的直接原因是:精明的商家在玩這個梗。支付寶的中國錦鯉是一次極為成功的營銷,以並不高的成本打造了全民話題,獲得巨額的流量,並引發了一波跟風的浪潮。

聰明的公號寫手也利用了這個梗,通過錦鯉人設獲取社交媒體年代最寶貴的資源:轉發。這篇洗版的文章成了一個巨大的許願池,人們用轉發、讚賞的方式往裡面投擲硬幣,希望獲得好運。

就像歌德說的,迷信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日常生活中的迷信,比如穿某種顏色的衣服、避開某個數字,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通過心理暗示的方式讓自己獲得更積極的精神狀態。

但是在這一波轟轟烈烈的「拜錦鯉教」中,我嗅到了一些別的氣息。

心理學家早就對這種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現象做過不少研究。1982年的一篇論文《Superstition and Economic Threat: Germany,1918-1940》發現,一戰到二戰之間的德國,整個社會處於緊張動盪的狀態中。人們的工資水平越低、失業率越高、整個社會的工業生產越低迷,迷信的水平就越高。當然,當時的德國沒有錦鯉這種東西,他們追逐的是星相、神秘論、邪教。

2002年的一篇論文《The Effects of Stress and Desire for Control on Superstitious Behavior》對其中的具體機製做了更進一步的研究:為何人們在生活壓力大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有迷信的行為呢?研究者發現,這是因為壓力導致人們喪失對生活的控制感;為了重新獲得對自己生活的控制,人們就會通過迷信的途徑,依靠許願池或錦鯉尋求心理上的確定感,希望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科學和理性無法消除迷信?因為在今天,科學和理性都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完全控制感。科學中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已經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是普通人讀不懂的;理性思考有時候能讓我們更有控制感,有時候則可能帶來更多的困惑和不確定,因為理性本身就意味著要對新的可能保持開放心態,要承認自己並不掌握所有真理。

如果你是一個希望對自己的人生保持高度控制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一邊在高級學府求學,一邊轉發著錦鯉。

而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錦鯉的流行可能並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根據上述研究中揭示的機制,拜錦鯉教的出現或許意味著:全社會的焦慮指數已經達到了一個高點。

在這個全球都面臨著巨大的焦慮和不確定性的年代,在外部貿易摩擦和內部「共克時艱」的背景下,在年輕人普遍感受到壓力和無力的時候,拜錦鯉教的出現不是一種偶然。

它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症候。

拜錦鯉教的出現或許意味著:全社會的焦慮指數已經達到了一個高點。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創事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025/119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