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南海路線鬥爭公開化 川普政府表態 中共高層軍心大亂

台媒評論文章分析,從毛時代到鄧時代再到現在的習近平時代,中共內部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經濟路線的鬥爭。文章強調,當下中共內部習派和鄧派仍在博弈。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川普政府對中共的要求並不高,彭斯演講明言希望習近平改弦更章,回到鄧小平路線上。自然反對習近平的勢力,會希望中共回到鄧小平路線上,來維持中共的通知。但鄧小平的開放並非擁抱普世價值觀,而是實際上為中共最終取代美國積蓄力量。

中共官方10月31日公布的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中國10月份製造業增速降至2年多來的新低。不但中國經濟整體下滑,非公有制經濟步履維艱,有分析指,從資產負債上看,如果中共償還全部債務,就會喪失了對國有經濟的控股權。30日台媒評論文章分析,從毛時代到鄧時代再到現在的習近平時代,中共內部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經濟路線的鬥爭。文章強調,當下中共內部習派和鄧派仍在博弈。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川普政府對中共的要求並不高,彭斯演講明言希望習近平改弦更章,回到鄧小平路線上。自然反對習近平的勢力,會希望中共回到鄧小平路線上,來維持中共的通知。但鄧小平的開放並非擁抱普世價值觀,而是實際上為中共最終取代美國積蓄力量。

中共兩條經濟路線的鬥爭;因川普政府表態,軍心大亂

10月30日台媒上報刊發的評論文章稱,這幾年中國本來就面臨經濟問題不得不轉型,美國在這時發動貿易戰,正打中了中共軟肋。中共何去何從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作者杜心武指,從毛時代到鄧時代再到現在的習近平時期,中共內部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經濟路線的鬥爭。

中共的經濟政策,一向在兩個方向搖擺。毛澤東時代,經濟政策搖擺在「史達林主義」和「毛澤東主義」兩端。鄧小平時代則搖擺在鄧小平的改革派,與更傾向史達林主義的保守派之間。到了習近平時代,在經濟上是繼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還是帶有濃厚毛派色彩的習近平路線,又成為當前爭議的焦點。

他認為,無論是國際關係還是經濟路線上,習近平和鄧小平都完全不同。

從雙方話語中可以看出這兩派經濟觀點的不同。在對國際經濟的依賴上,鄧派主張更開放,更與外國經濟融為一體,習派主張「自力更生」。在國企和民企中,鄧派強調民企的作用,習派強調國企的作用。在經濟運作上,鄧派主張市場化,習派主張國家規劃,聼黨指揮。擴展到國際關係,鄧派認為要繼續韜光養晦,習派則強調輸出中國模式,挑戰美國霸權。當然還有政治層面的分歧。

排除政治上的分歧以及爭權奪利的因素,單純在經濟上,中共政府也存在兩種路線的鬥爭。李克強無疑是鄧派理念,劉鶴雖然是習近平的親信,其經濟理念也似乎靠近鄧派多一些。需要指出,這些話語通常都掩蓋在表面辭藻之下(比如習近平也強調改革開放,也講支持民企),需要熟悉政情和具體分析才知道各方說辭背後的真實含義。

杜心武強調,中共內部習派和鄧派仍在博弈。

從修憲和貿易戰以來,中共習派與鄧派的鬥爭已進行過幾輪。北戴河會議前夕,鬥爭一度明顯化。但最後,習近平可能通過妥協而重新穩固了權力。鄧派妥協的部分原因也是誰也搞不懂川普的底線在什麼地方,也找不出誰能擔此重任。

到了九月底,中共發表貿易戰白皮書之後,一度軍心穩定。

可是彭斯演講喊話鄧派,把貿易戰歸咎於「北京仍然口頭上在說『改革開放』,然而鄧小平的這個著名政策已經變得空洞。」又呼籲「 中共領導人仍可以改變路線,回歸幾十年前兩國關係開始時的改革開放精神。」

這一下子又令鄧派又「蠢蠢欲動」。趁著快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之際,繼續「改革開放」的呼聲再起。中國內部再出現動搖。這次彭斯演講,中共發動官方輿論反擊的力度很大,高端筆名「鐘聲」(中國的聲音)和「鍾軒理」(中國宣傳部的道理)連番出擊。只有震動很大的情況下才需要如此。

中國經濟整體下滑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10月份製造業PMI為50.2,低於9月份的50.8,也低於路透調查中專家所預期的50.6,這是2016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生產和新訂單分類指數也較一個月前下降,新出口訂單則連續第五個月收縮。

稍早中共官方公布的第三季度GDP增速只有6.5%,低於預期,這也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彭博社上星期調查了65位經濟學家,他們估計今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4%,2019年第一季度更下調到6.3%。

不但中國經濟整體下滑,非公有制經濟步履維艱,中國「公有經濟」也負債纍纍。

中共明面負債44.9萬億

中共人大近期審議了國務院提交的國有資產報告及國有金融資產報告。知名自媒體「鷹盲」藉此分析了國有資產最新數據,發現在中共巨額債務的侵蝕下,「公有經濟」無論如何都成不了主體。

根據中共財政部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末,地方政府(明面)債務餘額164706億元,中央財政國債餘額134770億元,政府債務餘額合計29.95萬億人民幣。

就帳面上的負債而言,中共政權還背負有政策性銀行債以及政府支持機構債等債務。

據中共財政部中央結算公司數據,截至2017年末,中國政策性銀行債券規模為133892億元,政府支持機構債14794億元,合計14.9萬億元。

截至2017年末,中共政府需要償還的總負債合計29.95+14.9=44.9萬億元。

行政淨資產20.4萬億

根據2018年10月24日中共公布的國有資產報告,截止2017年底,中共中央和地方政府等行政事業性機構,所持有的國有資產淨資產為20.4萬億元。

這些國有資產主要是政府辦公設施、學校醫院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非盈利性資產,其中包括即使是貧困地區政府都會修建的、氣派的政府辦公樓。

國有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中合計66.5萬億

根據中共國有資產報告,2017年底,國有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中,國有股份淨資產分別為50.3萬億和16.2萬億,合計66.5萬億。

國企股權結構,除了處於控股地位的國有股份之外,還有民營資本和外資股份。國有股份一旦低於50%,國企就成民企,公有經濟就成為民營經濟。

截至2017年底,國有非金融企業中,國有股份淨資產(50.3萬億)占全部淨資產(65萬億)的比值為77.4%,換言之,國有股份平均占比77.4%。國有金融企業中,國有股份平均占比68.4%(16.2萬億/23.7萬億)。

若中共還債,會喪失對國有非金融企業的控股權

中共背負44.9萬億的債務,減掉20.4萬億元的行政淨資產,還有24.5萬億的窟窿,需要中共的「公有經濟」來兜底。

在減持國有股權比例至50%的情形下,中共能從國有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中,分別抽取17.8萬億+4.7萬億=22.5萬億元,距離填補24.5萬億的債務窟窿,依然有2萬億的缺口。

所以,中共保持對國有金融企業的控股權、即50%的股份,那就意味著中共不但要賣光所有的政府大樓等行政資產以及18.4%的國有金融企業中的國有股份,同時還需要賣出國有非金融企業中23.4萬億元的淨資產,才能還債。換言之,中共一旦債務鏈斷裂,至少需要將國有非金融企業中的國有股份從77.4%減持至41%,才有可能不破產。

阿波羅網特約評論員林旭分析,還需注意兩點,一是上述債務不包括地方政府不計入帳面的、規模數倍於明面負債的隱形債務。

二是中國國有資產經常被轉移、侵吞,或因經營不善而虧損,但被隱瞞不報。再加上中共各級部門,報喜不報憂,統計數據經常造假,所以真實的國有資產數據遠非官方發布的那麼亮麗。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01/119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