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無妄齋:中共如果對抗美國 步蘇聯窮兵黷武后塵 必將解體

作者:
10月下旬南下視察調研之際,親赴南部戰區下達「堅決破除和平積弊,集中精力推進備戰打仗工作」指令的習近平,大概難以放手,採取拖延策略甚至乾脆不參與以美、俄為主的飛彈裁減協商。如是者,為維持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的強軍夢,矢志循技術領域和作戰效能等範疇縮短差距,更有可能陷入無止境的軍備競賽。如今陷入貿易戰及國內經濟放緩內外交困的中國,若然再投入巨大財力加速武備升級(如反飛彈防禦系統),會否步蘇聯窮兵黷武終致解體的後塵?姑且拭目以待。

《中程飛彈條約》是美國總統雷根和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共同簽成(維基百科)

以下為文,套用毛澤東一句老話:「事情正在起變化」。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保頓(John Bolton),自10月22日起訪問俄羅斯。事前盛傳這位主張對俄強硬的超級鷹派代表,會向俄方申明切勿干預11月美國中期選舉,並通知美方將退出《中程飛彈條約》(INF)。

硝煙始於10月初,美國駐北約大使赫琦森(Kay Hutchison)在北約國防部長級會談記者會上,警告俄羅斯停止研發傳聞中的巡弋飛彈系統,否則美方將在飛彈部署前「予以摧毀」;經俄國外交部強烈抗議後,雖澄清並非意指「先制打擊」(Preemptive Strike),但顯而易見,INF已成風中殘燭。

一如所料,總統川普10月20日親口證實,美國將退出歷史悠久的INF。稍後抵達莫斯科的保頓與俄方官員會面後稱,暫未遞交正式退約通知,但適當時候自會公布。當年有份簽署條約的戈巴契夫,批評美國決定實屬不智。

《中程飛彈條約》淵源

冷戰美蘇爭霸其間,蘇聯主要於國土東部建立飛彈基地,設置包括令北約(NATO)寢食難安的SS-20 Saber在內各種中遠程彈道飛彈;美國的反制措施,除了在本土部署大量遠程打擊戰略核武以外,於歐陸、日本、南韓及蘇聯周邊海洋的戰艦與潛艇群布置相當數量的中短程核彈,以保護北約及亞洲盟友免受紅色陣營的核武攻擊,同時緩止敵方常規武力侵略。

1987年12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於美國白宮簽署《中程飛彈條約》,翌年6月1日生效。條約規定,美蘇兩國須銷毀所有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飛彈(包括彈道與巡弋飛彈)、相應發射裝置與輔助設施,且不得再度進行研發或生產。條約成於冷戰尾聲,既緩和東西陣營一觸即發的戰爭危機,亦為現代史上最重要的裁武條約之一。

條約限制中短程飛彈發展,配合自1968年一直斷續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終在簽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後取得較大進展,限制兩國擁有核彈頭、洲際飛彈及遠程轟炸機數量,令全球最大的兩個核武庫規模大幅削減,有效減輕國際核威脅。

然而步入21世紀,上述機制開始動搖。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銳意發展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 System),繼而於年末通報俄羅斯退出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飛彈條約》(ABM Treaty)。雙方談判歷經波折,2010年重新簽訂《新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New START),有效期至2021年。

美、俄不復平起平坐

蘇聯迄今已解體多年,美國選擇此時退出協議,到底意義何在?對國際格局而言,主要影響如下:

一、徹底拋棄二戰後「雅爾達體系」之濫觴,迎來新戰略時代;

二、美國如釋重負,放手重整軍備,尤其核武及載具。

儘管繼葉爾欽(Boris Yeltsin)而起的普京長期執政,任內竭力重拾昔日大國榮光:對內藉勵行改革、控制輿論、剷除異己以鞏固權力,對外則整修軍備、扶植親俄勢力、滲透破壞歐盟及美國之民主體制,仍無法從衰落的頹勢中恢復舊觀。

INF作廢,意味二戰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後奠定的雙雄對峙,終成歷史陳跡,俄羅斯未能繼承蘇聯地位,喪失左右國際局勢半邊天的資格。

美國提出退約理據,表明俄羅斯並無履行協定,部署違規武器危害美國盟友及前蘇聯成員國(波羅的海三國),早就淪為一紙具文。據知早在2014年,歐巴馬政府已查悉俄國暗中開發新型中程飛彈Novator9M729後有意悔約,然而遭歐盟力勸、避免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而作罷。

川普的退約發言中,提到往後或會擴充核武庫以外,也不忘點名中國。

基於條約本質上僅屬美蘇(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及部份前蘇聯成員國參與)之間的雙邊協議,中國從來無須遵守,故此大力研發、部署中短程飛彈,逐步劍指印太區域(Indo-Pacific)軍事布局。目前中國東部沿海布置的東風系列飛彈,除了量產部署DF-3等置台灣、日本、關島、澳洲、菲律賓於射程範圍,今年更在南海建造軍事化的人工島礁上配備具打擊大型艦船能力的DF-21D、DF-26,危害主張於該海域擁有航行自由(FON)的英、法諸國。

俄、中兩國上述軍事舉措,令受條約所限無法反制的美國愈發陷於不利。

冷戰2.0:美、中之爭?

誠然,由遠程轟炸機攜帶巡航飛彈或炸彈、軍艦裝載遠程飛彈、甚至美國本土發射井的洲際飛彈,足以阻嚇重洋以外的中國。不過中短程彈道飛彈射程及飛行時間畢竟較短,對方偵察、攔截與疏散避險同樣倉促,反應及時且切身,換言之威脅相應提高。現在美國於中國周邊並無即時部署中程飛彈的盟國,退約後的美國可重啟擱置多年的中程武器開發,且率先在關島設置陸基飛彈,或由核動力潛艇攜帶。

簡言之,當前世界政治和安全秩序難免重新洗牌,美國並非僅止於警戒俄羅斯,眼光所及也包括急遽崛起的中國。把俄、中捆綁放置於談判桌上,不僅重新制約暗中踰矩的俄國,更令中國陷入兩難:搦戰,抑或求和?

參與共同締約,等同裁減現存的中短程飛彈。立竿見影的是,中國各省基地瞄準對岸的飛彈就此報銷,削弱對台灣的直接脅迫,中國藉飛彈火力圈打擊第一島煉、威懾第二島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難以實現,假設台海不幸爆發軍事衝突,美國介入援助的後顧之憂隨即下降;撤走南海人工島礁上的反艦飛彈,也一定程度緩解南海諸國主權爭議的緊張局面。

可是,10月下旬南下視察調研之際,親赴南部戰區下達「堅決破除和平積弊,集中精力推進備戰打仗工作」指令的習近平,大概難以放手,採取拖延策略甚至乾脆不參與以美、俄為主的飛彈裁減協商。如是者,為維持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的強軍夢,矢志循技術領域和作戰效能等範疇縮短差距,更有可能陷入無止境的軍備競賽。

如今陷入貿易戰及國內經濟放緩內外交困的中國,若然再投入巨大財力加速武備升級(如反飛彈防禦系統),會否步蘇聯窮兵黷武終致解體的後塵?姑且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06/119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