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杜少:北京高中鄙視鏈

作者:
現在的北京人只能在消逝的故事中尋找曾經的北京,外地人在與北京有關的故事中,似懂非懂地尋找融入這座城市的方法。有些不同,但也沒什麼不同,終究是這座城市濃墨重彩的背景里輕描淡寫的一筆。

北京人見面頭兩句,一定得聊高中:

‌‌‌‌「哥們,你高中跟哪上的?‌‌‌‌」

‌‌‌‌「嗨,我二中畢業的,你呢?‌‌‌‌」

‌‌‌‌「二中可厲害啊!我中關村小路口八一出來的,領導人母校。‌‌‌‌」

看似謙虛平淡對話背後的含義其實波詭雲譎,帶著某種心照不宣和意味深長。這一刻,外地人才會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確是個外地人。

北京371所高中,有的惺惺相惜,有的互相瞧不起,關係十分複雜。因此,北京人聊起高中,裡面全是愛恨情仇、戰火紛飛,有的跟區相關,有的跟學校相關,還有的跟錢相關,外地人哪怕呆10年,也不一定聽得懂:

海淀VS東西二城

區跟區之間戰火主要關乎學習好壞。

比如,教學質量冠絕全國的海淀區,集中了所有外地人能叫得上名字的重點高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學…

所以,海淀區出來的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瞧不上所有區:

‌‌‌‌「我們數學一模的卷子第一大題那麼簡單,怎麼你們還到貼吧上說難?把送分題做成送命題你們也挺厲害的。‌‌‌‌」

‌‌‌‌「老師把你們的卷子都當我們考前提高自信的精神威而鋼,每次做完我覺得我都能上哈佛。‌‌‌‌」

‌‌‌‌「你們教委的卷子能壓中題嗎?我們海淀區的題都被你們老師當成寶給你們做吧?‌‌‌‌」

海淀區的老師和家長時常這麼教育孩子:

‌‌‌‌「好好學習,可別學城裡那些胡同串子,長大了只能掏大糞。‌‌‌‌」

這裡的胡同串子,說的就是東城區和西城區,在教學質量上唯二能跟海淀區一戰的選手。

但是,這2個區的同學根本不比學習,他們自視最Local,遍地是百年老校,主要從地緣優勢和歷史傳承上鄙視海淀,從來瞧不上海淀的書呆子:

‌‌‌‌「我們學校建校200多年,那會可是王侯將相孩子上的學校,蕞爾海淀也就算是個應試教育的暴發戶。‌‌‌‌」

‌‌‌‌「除了我們之外其他區不是河北外埠,就是不入流的郊區和亂葬崗,你拿什麼跟我比?你們這群海淀鴨子。‌‌‌‌」

這種互相瞧不上全是雞同鴨講,一言蔽之:不求對方服不服,只問自己爽不爽。

至於其他區,好學校乏善可陳,地理位置又不突出,無力一戰,始終處於被忽視的位置。

一個學校VS另一個學校

北京各高中之間,較量頗多,但角度各不相同。

比如校風開放的北京二中,經常給學生開設各種奇奇怪怪的選修課,比如‌‌‌‌「漢武大帝‌‌‌‌」‌‌‌‌「拜占庭帝國‌‌‌‌」以及‌‌‌‌「莎士比亞究竟是誰?‌‌‌‌」,沒事還搞個境外文化交流。

於是,那些思維活躍、穿漢服上課的二中同學,最看不上校風嚴謹的高校附中。

在他們眼裡,就算考上哈佛耶魯也只是寫八股的書呆子,只有二中是北京教育的耶路撒冷,只有他們自己才是祖國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以至於在城隍廟吃個早飯,二中學生眼神里都有睥睨天下之感。

甚至他們自己內部會說:不要跟附中的書呆子走太近,因為白痴是病、會傳染。

二中瞧不起高校附中,高校附中也瞧不起它:一幫不務正業的小狂人,能幹什么正經事?

然而,高校附中之間也互相瞧不上。簡單來講,就是比拼身後‌‌‌‌「爸爸‌‌‌‌」的實力:北大附中和清華附中互相瞧不起,這兩家又一起瞧不起人大附中…反正就是一本糊塗帳。

最有意思的是這幫人的攀比話術,倘若你問清華附中的同學要考哪所大學,他們會說:

‌‌‌‌「學習不好,學習不好,還是考本校抄個近路吧。‌‌‌‌」

‌‌‌‌「那家學校啊?‌‌‌‌」

‌‌‌‌「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真不想去,還是羨慕北大輕鬆的氛圍啊。‌‌‌‌」

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也就是為世人所知的‌‌‌‌「清華大學‌‌‌‌」

這種羨煞旁人的對話,就是高校附中學霸們最具代表性的自謙說法,暗含著專屬於文化人的Battle:誰最謙虛誰就贏了。外地人要不了解背後的彎彎繞繞,根本感受不到這裡面先抑後揚,回味悠長。

除了比校風、拼‌‌‌‌「爸爸‌‌‌‌」,校服也是北京各高中較量的戰場。

在校服領域,北京二十五中(育英學校)誰也不服:他們憑藉獨一號的無拉鏈極簡主義校服,在款式上完勝中國標配‌‌‌‌「Zip Hooded-拉鏈跑步服‌‌‌‌」

在他們看來,除了他們自己,別的學校校服都是千篇一律垃圾,既然衣服垃圾,想必穿衣服的人也好不到哪去。

這種態度讓一牆之隔景山學校有點不爽,作為坊間著名的高幹子弟教育基地,學校里部級子女一抓一大把,再加上倆學校之間籃球比賽引發的恩怨,景山學校學生選擇從更犀利的角度回懟二十五中的朋友:

‌‌‌‌「嗨,光校服好看怎麼了,那也是花錢就能上的平民學校啊。‌‌‌‌」

這些只是北京各高中之間較量的縮影,毫無章法可循。如果硬要找一個普適性的規律,應該是這樣:

‌‌‌‌「永遠瞧不起旁邊的學校。‌‌‌‌」

貴族學校VS所有學校

還有一些愛恨情仇簡單直接,與錢有關。

主要集中於一類特殊的學校,他們地理位置偏僻,有的甚至建在埋紫禁城退休太監的亂葬崗。教學質量也一般,北京重點高中排行榜里根本找不到。

但他們年學費贊助費破10萬,有雙語教師,席夢思獨衛宿舍,一年還能2次出國遊學。

他們就是‌‌‌‌「貴族寄宿學校‌‌‌‌」。

這些學校的學生愛比課程:有遊學的不如有天文台的,有天文台的不如有擊劍的,有擊劍的不如有馬術的

課程安排越稀奇,學校也就越高檔。

比完課程還要比同班同學:‌‌‌‌「我跟家有兒女的劉星一個學校。‌‌‌‌」‌‌‌‌「我跟郭德綱兒子郭麒麟同班。‌‌‌‌」

最後,只有一個人能結束這場較量贏得全場注目禮:‌‌‌‌「我跟XXX集團創始人千金是同桌‌‌‌‌」。

但比來比去都是貴族學校內部矛盾,當他們團結起來時只鄙視一種學生:

不是他們學校的。

他們認為,你們學校收費再高能有我高?你身邊有這些牛X的人嗎?你們那麼努力最後不還是要過上我這樣的生活?

所以,當你聽見匯佳國際學校、愛迪國際學校、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這些高中名字時,一定要適時夸出這句話:

‌‌‌‌「你家挺有錢啊!‌‌‌‌」

再適當捧他兩句,哥們一準帶你去工體西路一頓海耍,跟你推杯換盞不說還要跟你拜把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在北京。

這座2200萬人的大城市,雜糅著各種文化,吞吐招數之不盡的人與情,與高中有關的故事不過是其中頗富趣味的一角。

但是,城市在膨脹,故事在消逝。

現在的北京人只能在消逝的故事中尋找曾經的北京,外地人在與北京有關的故事中,似懂非懂地尋找融入這座城市的方法。

有些不同,但也沒什麼不同,終究是這座城市濃墨重彩的背景里輕描淡寫的一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杜紹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06/119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