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長篇連載 > 正文

美國立國原則之二十三:廣泛普及良好教育 是自由的重要基礎

殖民地學校校舍里的孩子們(油畫 from fineartamerica)

美國第二十三項立國原則,叫做自由來自於全民教育。國父們認為,只有廣泛普及良好教育,才會有自由社會,才可維持共和政體。

當初在美國革命前,新英格蘭地區出現最早的一批移民是宗教移民,從最早的「五月花」號開始,陸續來到新英格蘭落下腳跟。那時候,殖民地管理者們規定,每50個家庭的社區就一定要建立一個語法學校,就是小學;每100個家庭的社區一定要成立一個初中;如果語法學校沒有校長,這個社區就要受懲罰,交罰款。

可見美國當初從新英格蘭時代就已經非常重視教育,後來在美國定立憲法之後,國父就認為,如果我們的老百姓不懂得自由是什麼,他們如何保衛自由?所以整個美國都搞全民教育,雖然那個時候美國是個農業國家,但是全民教育非常普及。當時新英格蘭的教育體系,被國父們推展到到美國各州。

當然那時美國的教育還不是一路走到大學去,儘管那時已經有哈佛大學了,雖然遠遠不是什麼人人嚮往的世界著名學府,那時美國的教育,主要是指基礎教育。通過基礎教育,讓人學會基本的東西,加上學會自學。

美國當初很多國父們,他們有的就是農民,卻文采斐然,文字功力非常的好。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那時人人都讀書,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人人都讀書,人人都了解自己的憲法。那時學生在學校學什麼呢?學四種東西:基督教、美國歷史、美國的憲法和學習道德。

美國的拓荒者的故事

之前我們講到過法國法學家托克維爾美國之旅的故事,他也是很有文采的記者,1831年他到美國來訪問的時候,他被美國所深深打動。他當時在他的書里描述說,美國有很多拓荒者,在西進運動中去拓荒,到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樹林的時候,就砍幾棵樹,搭一個小木屋,他就在那小木屋裡住下,然後開墾周邊的土地變成農田。洪荒之地,條件匱乏,但是你跟這些人接觸的時候,你發現這些人「衣著得體,談吐不凡,通曉歷史,展望未來,懷抱信念,他可以為任何當時發生的事情和你辯論,文明程度令人驚嘆」。

托克維爾記述說,這些美國的拓荒者,出發的時候除了帶著斧子等工具外,還常常帶著一本《聖經》和一張舊報紙,他說,新的思想在這些沙漠和荒野里,傳播的速度驚人。雖然他們好象一窮二白,條件匱乏,但是,他說,「在美國的這些荒涼土地上所展現的學識和智慧,超過了我們法國最繁榮和教育最發達的城區」。

當時在法國,有2千400萬人口,識字、能寫能讀的只有50萬人,很多法國農民都不識字,只有貴族才會寫字。而當時美國幾乎全民都可以讀和寫!這個差異就如此驚人。

到1843年之後,就是憲法生效60-70年的時候,在美國正確使用英語的人口,比英國還要多。就美國人而言,他們使用的是英國傳來的英語,但是他們對英語的掌握比英國還強,這就是因為美國的全民教育的結果。

宗教對美國教育的貢獻

那個時候教堂里的布道,都能反映出美國人語言表述的精彩。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都讀《聖經》,《聖經》教你信仰、道德、責任、尊嚴、平等,同時在教你英文、教你表達與寫作。比如後來的林肯總統寫出來的《葛底斯堡演說》,流芳千古,語言精絕美好,可是這位林肯,連大學都沒有讀過。

這些都說明了美國當時國民的文化程度到什麼地步,全民教育、全民學識到什麼地步。

如今在美國學校里不能讀《聖經》了,理由是因為「政教要分開」。這也是美國今天偏離先父原則和教育傳統的現象。在斯考森先生看來,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聖經》是教給人道德,帶來信仰,也帶來學識,是可以啟蒙的課本。

今天的美國教育,當然已經是非常完備了,從學前班開始,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應有盡有。但是,在美國的公立學校,信仰和自由不教了,美國的傳統也不教了,看著完備的教育,其實已經殘缺了。

未來我們希望,信仰、傳統和美國的立國原則,也能夠重新成為美國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成為長久地保衛自由的基礎。

這就是第二十三項立國原則,自由來自於良好的全民教育。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電台美國史話製作人方偉綜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11/120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