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毛澤東:彭德懷是中朝兩黨共同敵人

—從蘇聯到中國:金日成針對志願軍的「告狀史」

作者:
至1957年,中蘇關係趨惡,中朝關係因之改善,毛澤東向金日成表示「八月事件」中方的處理欠妥;金日成則致信中共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德懷)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金日成的「告狀」對象,從蘇聯變成了中國。毛澤東則表示:「高崗、彭德懷是我們兩黨的共同敵人」,「彭德懷不僅搞我們,也要搞你們的顛覆活動。」

彭德懷被打倒後,金日成曾致信中共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德懷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毛說。毛澤東則表示:「高崗、彭德懷是我們兩黨的共同敵人」,「彭德懷不僅搞我們,也要搞你們的顛覆活動。」

中共開國元帥彭德懷戎裝照(圖源:VCG)

「史達林幾次暗示金別說了,金還是喋喋不休」

朝鮮戰爭期間,中、蘇、朝三方雖為同一陣線,但內部衝突仍然甚多。以金日成為首的北韓方面,對志願軍有所不滿時,常選擇向史達林「告狀」。作為翻譯,師哲在戰爭期間,經常隨彭德懷等人來往莫斯科,得以了解許多秘辛。據他回憶:

「朝鮮方面在史達林面前對我們頗有微詞,主要是說我們援朝是為了裝備自己。因為我們的做法是:裝備一批部隊,即派去朝鮮實地作戰,打一個時期仗就撤回來,然後再裝備一批,再派出。如此輪番改裝,輪番上前線,既熟悉了武器,又鍛鍊了軍隊。每改裝一批只需十天半月。朝方向史達林告的就是這個狀。」①

1951年高崗、金日成去莫斯科與史達林商討停戰問題,「金日成急於告彭德懷的狀,大意是說:彭德懷剛愎自用,自己決定一切,不聽別人的話等等。史達林幾次暗示金別說了,金還是喋喋不休。」②

金氏選擇向蘇聯告狀,並不意外。其「朝鮮最高領袖」之身份,本就是依賴蘇聯扶持所得。1945年蘇聯出兵遠東,選擇在朝鮮半島扶植與延安關係疏遠的金日成(抗聯游擊隊派),而非與延安關係密切的金枓奉、武亭(延安派),就已經埋下了中、朝糾紛的隱患。

金日成致信中共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德懷的處理」

1945年10月,延安派武裝力量一部,曾由安東過鴨綠江,抵達朝鮮新義州,但卻被蘇聯當局攔截,送回中國。③此事明確彰顯了蘇聯排斥中共在朝鮮之影響力的隱秘心思。國共內戰,延安不可能與蘇聯對抗,金枓奉、武亭等延安派軍政幹部,亦只得將部隊留在中國,以非武裝的個人身份回國。

1949年,應朝鮮方面要求,毛澤東同意將已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約3.5萬朝鮮族部隊送回朝鮮。④金日成之所以在此時提出這種要求,乃是因為他與其所屬游擊隊派系將領,已完成了對朝鮮人民軍指揮權的徹底控制。

1950年12月3日,金日成來北京與毛澤東商議志願軍「聯合司令部」問題,「毛澤東告以彭德懷為中國方面推出的司令員兼政委,金日成說推金雄為副司令員,朴一禹為副政委。」⑤金雄與朴一禹,同是延安派骨幹人物。美軍仁川登陸後,朝戰局勢逆轉,游擊隊派無力回天,不得不仰仗志願軍為主要作戰力量,是金日成如此「主動」的關鍵。此外,金日成將自己劃在「聯合司令部」之外,也有保存游擊隊派武裝力量,不受彭德懷節制的心思。

1953年史達林去世,是中朝關係的重要轉折點。一方面,金日成感覺擺脫蘇聯的機會已經到來,遂提出所謂「主體思想」,蘇聯派與延安派一併成為其打擊對象。另一方面,中國對朝鮮清洗延安派的反應,亦有變強硬的趨向。最典型者,莫過於1956年「八月事件」,金日成將一批延安派骨幹打成「反黨分子」時,由中方主導,派出由彭德懷和米高揚為首的中蘇兩黨代表團,前往平壤調停,迫使金日成收回決議。有材料顯示,此次調停曾涉及「有意撤換金」。⑥

至1957年,中蘇關係趨惡,中朝關係因之改善,毛澤東向金日成表示「八月事件」中方的處理欠妥;金日成則致信中共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贊同對彭(德懷)的處理,並要求親見毛澤東,有很多事要對其說」。⑦金日成的「告狀」對象,從蘇聯變成了中國。毛澤東則表示:「高崗、彭德懷是我們兩黨的共同敵人」,「彭德懷不僅搞我們,也要搞你們的顛覆活動。」⑧

注釋

①師哲:《抗美援朝時期的中蘇朝關係》,收錄於《外事見聞》,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P130。

②同上,P135。③金東吉:《朝鮮義勇軍先遣縱隊入朝及其挫折》。

④金東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師回朝鮮問題新探》,《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

⑤《周恩來軍事活動紀事》(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P168-169。

沈志華:《朝鮮清洗「延安派」揭秘》。

⑦彭蘇:《命運前奏:彭德懷與韓戰》,《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24期。

⑧1962年6月21日毛澤東接見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表團團長朴金喆時的談話,轉引自余偉民《蘇聯與中朝關係(1945-1958)》,《冷戰國際史研究·16》,世界知識出版社。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14/120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