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弧度度:寫給習近平的文章:當下與晚清崩潰前四大現象驚人相似

作者:
當一個政權失去人們的擁護,並不單單是因為它有多邪惡,而是它在文化上、趣味上變成了一種拙劣可笑的東西。人們不會忘記,在蘇聯、東德的末期,在幾乎每一個極權社會的末期,都曾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情——只要有足夠多的人開始嘲笑它、鄙視它,這樣的政權基本就踏上了一條不可逆的死亡之旅。

一、拒絕承認掉入「塔西佗陷阱」,大清無限期拖延憲政改革

大清末期,數千自費或公費的有為青年遠赴重洋留學,他們猶如第一批掙脫兩千餘年極權囚籠的鳥兒,親眼見證並認識了強大的西方世界。在自由的天空下,他們很快就認識到大清積貧積弱的根本原因來源於制度的落後。為此,他們展開了積極而艱辛的有關「救國存亡」之路的探索。他們利用自己獲得的學識結社、辦報、翻譯西方典籍、宣傳先進理念與思想,成為一粒粒喚醒民眾的火種。

正是在在國內外「私媒」的大力宣傳與啟蒙下,才導致不斷地有大清臣民從「天朝上國」的酣夢中醒來,對大清極權統治的合法性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質疑,直至不再相信他們的任何虛假宣傳,將他們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符號都當作調侃的笑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大清明面上推崇的是孔儒等傳統文化,實際上推行的卻是《商君書》中的貧民、弱民、愚民的既定國策。

最終,兩股思潮的急劇衝突終於釀成了大清朝嚴重的官民對立,陷於塔西佗陷阱而無法自拔的大清統治集團只能依靠毫無底線的「抓人」與「判刑」來製造恐懼、打壓這股覺醒的思潮與進步的力量。然而,隨著清醒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來自民間的反彈力度越來越大,再加上國內外輿論與列強施加的壓力,甚至連久居深宮內苑、刻苦鑽研權謀術與管家婆思維的老慈禧也意識到「非君主立憲制不能救祖宗遺留下來的江山也」!

於是,在老慈禧的主持大局下,大清終於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只可惜,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最終在涉及到八旗勛貴的既得利益時,再一次遭到了來自利益集團內部的強勢阻撓——他們不僅在會議上集體圍攻改革中堅袁世凱,甚至還唆使「壞太監」們用臭雞蛋狂砸讓他們這幫「閹貨」集體失業的老袁同志。關鍵時刻,老慈禧並沒有站在「改革派」這邊,出於對於失去「絕對掌控權力」的恐懼,她最終還是聽從老袁的建議宣布將改革的期限推至十二年以後,將改革的大難題交給下一代去解決。最終,就算有徐錫麟這種壯勇之士在公堂之上如猛虎般咆哮「凡搞假立憲必來真革命」,也未能喚醒矢志「醉生夢死」、「娛樂至死」的大清權貴集團的驚覺與猛回頭。

二、不解決任何具體問題卻致力於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大清君君臣臣、上上下下陷於新盛世的「囚徒困境」

世界瞬息萬變,大清國破如斯,八旗勛貴們卻熱衷於提籠架鳥、摟著洋婆子熱舞尋找「新樂子」,連最起碼的「危機意識」也沒有。他們不相信塔西佗陷阱,不相信市場經濟,不相信民主法治,一次次白白葬送改革的大好機遇,直至逼迫精英階層走上由「對抗」轉化為「反抗」的老路。實際上,任何極權的崩潰都是從人民對他的不信任開始的。

當一個政權失去人們的擁護,並不單單是因為它有多邪惡,而是它在文化上、趣味上變成了一種拙劣可笑的東西。人們不會忘記,在蘇聯東德的末期,在幾乎每一個極權社會的末期,都曾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情——只要有足夠多的人開始嘲笑它、鄙視它,這樣的政權基本就踏上了一條不可逆的死亡之旅。

老慈禧執政期間,尚且知道啟用一批「漢人能臣」——讓他們充當「中流砥柱」對大清這艘破船進行縫縫補補,大搞「拆了東牆補西牆」的面子工程的幹活。然而,自從老慈禧不幸嗝屁後,大清政權便旁落入攝政王載灃與慶親王奕劻之手,這哥倆一個弄權一個斂財,先後攆走袁世凱氣死張之洞,連「裱糊匠」的面子工程也懶得去打理了,只是一味地追求「有權任性」,執政就像扮家家酒般想一出是一出,帶領一幫八旗家丁全面實施打砸搶燒的高壓政策,最終玩殘了別人也玩殘了自己,葬送掉了大清最後一次迴光返照的機會。

可以說,大清統治集團在不斷地給人民製造恐懼、畫地為牢、嚴加管控的同時,也正在為自己挖好的墳墓砌上一塊塊「封門磚」,為自己的壽終正寢提前敲響了喪鐘。有鑑於此,留給後人的啟示就是:凝望深淵的人要極力避免自己也掉進深淵,編制牢籠的人一定不要將自己打造成權力的囚徒!「囚徒困境」,並不單指百姓會深陷其中,「有權任性者」似乎更難迷途知返。光緒是被慈禧軟禁的「替罪囚徒」,慈禧是被八旗勛貴綁架並為其服務的「權力囚徒」,八旗勛貴又何嘗不是被既得利益綁架並走向自我毀滅的「盛世囚徒」?

三、各種潛在的社會危機隱而待發,逐漸醞釀堆積形成「明斯基時刻」

在八旗勛貴與一幫闊佬遺少的頑強阻擊下,大清的改革最終功虧一簣。各種潛在的社會危機非但未能得到有效緩解,反而在八旗家丁們「有權任性」的胡亂折騰下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急劇攀升態勢。

簡單歸納起來,大清的社會危機主要包括:一、誠信危機。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官員視民眾如草芥民眾視貪官為仇敵。道德淪喪土匪橫行,底層互害高層內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無論宣傳什麼表什麼態幹什麼事都玩不轉了。二、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又包括通脹危機、債務危機、金融危機三部分。大清雖然號稱GDP天下第一,但是大部分稅收都變成了列強與八旗勛貴們共同瓜分的蛋糕,民眾所得少之又少。政府舉債,銅錢貶值,外資銀行逐漸控制著大清的經濟命脈,洋貨不斷衝擊著傳統手工業,民眾的購買力降至史上最低點。三、災難危機。大清末年,西方工業蓬勃興起,大清卻仍然安於自給自足的小自然經濟閉關鎖國固步自封。每遇災荒之年,農民流離失所,官府卻拒絕施予任何救助。被逼上絕境的災民,要麼「易子而食」,要麼「嘯聚山林」,朝廷追加的「剿匪」餉銀幾乎占去大清財稅的半壁江山。

大清統治集團輕視各種危機卻致力於「暴力維穩」的結果,註定了「明斯基時刻」的必然降臨。所謂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指的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時刻,即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明斯基觀點主要是經濟長期穩定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的去槓桿化周期的風險。

貴金屬貨幣年代,危機總爆發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政府入不敷出,最終宣布破產;瘋狂印鈔年代,危機總爆發的主要形式表現為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最終激起民怨。

四、大清臣民自掃門前雪,坐等蝴蝶輕輕揮動翅膀引發劇烈震盪的「蝴蝶效應」

既然沒有人願意去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也沒有人有勇氣去排解各種社會危機,那麼,唯一的解決之道就只剩下繼續揮舞胡蘿蔔和大棒隱瞞危機打壓真相,一廂情願地將災難爆發的時間無限期向後拖延,直至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毀滅性災難——說白了就是舉國沉淪,大家一起坐著等死!那年頭,誰都看明白了,既然說真話有風險,那就繼續自娛自樂地歌頌盛世直至娛樂至死吧!

誰都知道雪崩之前的日子是最難熬的,但是為了苟且殘喘大家還必須艱難地活下去,大清國民與大清統治集團比拼的就是誰活的時間更長。誰都知道泥足巨人必然坍塌,誰都知道深刻巨變終會到來,但是深受明哲保身的傳統薰陶的大清臣民就是打死也不往外說。但是下意識里,他們總在盼望有一隻美麗的蝴蝶在不經意間輕輕煽動一下翅膀,有一聲輕噓提前引爆雪災,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忽然從天而降!直到那時,大家才會輕吁一口氣:謝天謝地謝上帝,總算徹底解脫了!

既然大清統治集團迷戀槍桿子的威力與筆桿子的魅力,拒絕任何合理的改良建議,執意一條道走到黑,那麼,迎接它的就必然是被暴力推翻!問題是,大清體量龐大,很難輕而易舉地去撼動它的根基,除非強有力的局部譁變或者全面爆發抗爭才能讓它轟然坍塌。但是,以孫中山、黃興等為代表的先驅們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採取各種「敲山震虎」的方式一步步去撬動強權的縫隙。可以說,正是在這些先驅們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的捨身取義下,才導致了一隻蝴蝶在不經意間輕輕煽動了一下翅膀!正所謂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傳說中的那隻蝴蝶就是發生在湖北武昌軍營內的一次「意外譁變」!武昌起義打響了幸亥革命的第一槍,就像一隻蝴蝶在不經意間輕輕煽動了一下翅膀,迅速引發了全國的連鎖反應最終,看似無比強大、拒絕任何改良建議的大清腐朽王朝,終於在漫天蝴蝶揮舞的翅膀下灰飛煙滅,三歲的清帝溥儀在北洋嫡系的逼宮下發布了「退位詔書」——這難道不正應了那句「凡搞假立憲必來真革命」的預言嗎?

大清滅亡留給後人的啟示就是:看似武裝到牙齒、強大到爆、不可一世的強權,實則百弊叢生、腐朽糜爛、不堪一擊;而看似缺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民主制度,實則是安裝了各式減壓閥、自我修正能力極強、能及時排解社會怨恨的實用良方!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大清的悲劇會不會成為高懸的明鏡或警鐘?人人都知道他們將自己活成了一個卑劣無恥的笑話,他們自己卻總將自己當成神話不會破滅的盛世傳奇!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20/120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