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真是抑鬱嗎?學生談張首晟:感覺他並沒有什麼困惑

張首晟教授去世的消息陸陸續續從各個不同渠道發到手機上來時,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剛正在去外地出差的高鐵上。

2012冬天到2016夏天,他在史丹福大學師從張首晟做博後。

高鐵上信號一般,徐剛也沒有看新聞。他開始收到不同人的問詢信息——張首晟去世了,這是真的嗎?

「一開始我覺得完全不可能,後來才發現好像是真的。我去找張老師組裡出來的同事求證,他們有人告訴我,的確是真的。」

徐剛只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懵掉了」。他和其他人一起回憶和張首晟相處的細節,大家都說,完全沒有任何跡象。

抑鬱症?怎麼會,他看起來是那么正能量的一個人。

張首晟拿了諸多物理類獎項,事業順遂,家庭幸福。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和一雙兒女。徐剛仍能想起,張首晟提起自己孩子時臉上洋溢著的那種屬於父親的驕傲。

7日,有媒體發布來自張首晟家人的授權澄清,其中寫道:一般人不容易理解抑鬱症,有時親人也不能時時察覺。張教授的去世應該讓我們大家更加珍愛和關心抑鬱症患者。

其實,上個月20日左右,徐剛本來可以在上海見到張首晟——他們要一起參加一個關於量子信息的會議。

但在郵件溝通中,張首晟告訴他,自己得了嚴重的流感,醫生不建議他參會。

本以為後會有期。

回憶老師,徐剛的評價是——他是個天才。

「他學東西非常快,對很多領域有旺盛的好奇心。」徐剛說,「可以這麼講,他比我們一般人智商都要高。」

在他看來,張首晟對於自己感興趣領域的知識,總是能迅速掌握。徐剛記得,之前數學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反演算法,張首晟花了一兩周的時間,就基本上掌握了這一數學領域的知識點,認為這一新的數學工具可以幫助解決強關聯方面的物理計算問題,還指導自己的博士用它做一些更具開創性的工作。

更讓徐剛覺得震撼的是——一個人可以這麼聰明,又這麼努力。「他對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2013、2014年左右,張首晟在學習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知識,他每天晚上都會抽出兩個小時學習,從最基礎的理論學起。「有一種雷打不動的自律,普通人真的很難做到。」

在徐剛的印象中,張首晟是忙碌的。最忙的時候,他的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有一次,張首晟要去俄羅斯領一個物理學大獎。在飛俄羅斯之前,張首晟還抓緊時間和團隊成員在辦公室開組會,聽大家匯報研究進展。

就在徐剛跟著張首晟做博後的時候,由張首晟做創始合伙人(電視劇)的丹華資本也成立了。不過,跟學生和同事,張首晟很少談及他的投資。更多時候,張首晟跟他們說的,還是物理,還是他一直研究的拓撲物態。

張首晟喜歡簡潔優美的理論。這也影響了徐剛,要儘量做出簡潔而有解釋力的模型。

張首晟曾分享過他在德國哥廷根旅行的經歷。他逛到一片墓地,看到了曾在此工作的那些偉大科學家的墓碑。「他們的墓碑上都刻著他們的一個公式,是他們發明的公式,用這個簡簡單單一個公式總結了他們輝煌的人生。這個時候使我感覺到什麼叫做世界因你而美麗。」

張首晟做的是基礎研究,但也並不止步於基礎研究。他在美國申請了拓撲絕緣體電子器件相關的研究項目,也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申請了相關專利。張首晟希望能做出新型自旋電子器件。這種電子器件和之前的傳統的電子器件會很不一樣——它的功耗能大大降低。

「張教授發現的是一個新的物理現象,這些物理現象我們在實驗室非常苛刻的實驗條件下可以證實。但是,從現象到實驗室材料再到批量化生產再到商業化,每一步都困難重重,耗時漫長。」徐剛坦言。

但這並不妨礙張首晟對未來的憧憬。他對整個世界、對新的科技一直有著旺盛的好奇心。

問徐剛,你覺得張老師有什麼困惑嗎?

徐剛猶豫了一下,回答說,感覺沒有。「他學習能力強,感興趣的事情總能很快的明白。當然,對於物理學家來說,肯定有些更宏大的想要弄清的問題,但這不是現階段能解決的問題。」

去年,有媒體人把同樣的問題提給了張首晟本人——您現在存在什麼困惑嗎?

張首晟當時哈哈笑著回答:我現在非常有信心,因為慢慢地看清了萬物之根。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科技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09/121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