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思敏:中共發改委樓市政策大轉彎

作者:
據大陸財經媒體披露,「進入10月,監管部門明顯加快了發債審批速度,不管是海外美元債還是境內債券,從拿到批文到完成發債,前後一個多月就完成了。」據Wind資料,整個11月份,房地產企業境內發債金額達523億元,境外發債金額為304億元。上述說明一個事實,早在發改委這份《通知》12月12日公告之前,甚至12月5日出台之前,相關部門對房企發債已提前「偷跑」。

最近,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收緊,大陸一線樓市開始降溫,成交量下降,並且房價也開始下降。

中共發改委網站12月12日發布了一份《通知》,主旨是重點支援「優質企業」發債。

根據該《通知》的附件「優質企業經營財務指標參考標準」,優質企業分四類,第四類赫然是建築業、房地產業,其財務指標須滿足兩個條件:「資產總額大於1500億元+營業收入大於3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

回顧今年5日中旬,發改委、財政部兩部委聯合下發《防範外債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後,從外匯局最新規定到上交所公告,從境內到海外,從證券市場到銀行間市場,房企融資管道全面收緊,房企在海內外發債屢屢卡關。

此外,今年以來至今,銀保監會對金融機構涉及房地產違規融資的罰單共開出7張,罰款金額合計超過2.6億元。也就是說今年樓市調控,監管層最嚴厲的手段就是把房企融資管道全面封堵。

然而時隔僅半年不到,中共發改委最新《通知》變相重啟房地產企業債發行,官方政策這180度大轉彎,主要原因之一是房企債務大量到期。

據大陸財經媒體披露,「進入10月,監管部門明顯加快了發債審批速度,不管是海外美元債還是境內債券,從拿到批文到完成發債,前後一個多月就完成了。」據Wind資料,整個11月份,房地產企業境內發債金額達523億元,境外發債金額為304億元。

上述說明一個事實,早在發改委這份《通知》12月12日公告之前,甚至12月5日出台之前,相關部門對房企發債已提前「偷跑」。據統計,85家典型房企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這三個月,各種債券償還總規模達666.9億元。所以2019年是房企還債高峰期,必須在2018年底「借新債還舊債」,否則開年馬上面臨違約風險。當然官方政策其實是「愛屋及烏」,房地產年關難過,直接讓「財政地產化」的地方政府日子不好過。

今年以來,房企雖遭資金困局及嚴厲調控雙重夾擊,但卻難掩銷售火爆。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超過30家房企發布前11月銷售業績,銷售額合計達4.48萬億元,同比上漲達33.2%。其中,11月單月銷售額高達4,254.3億元。

典型案例如新浪財經12月9日報導,截至11月30日,深圳當局共發出20個樓盤的預售證,累計推售房源套數達12,277套。在11月底十天內共推出5個新盤,共有約5,500套房入市,其中近4天就成交了接近200個億。如11月28日,萬科某樓盤半小時賣出1,900套,銷售金額突破70億元,喊出「活下去」的央企萬科在深圳打出了極為少見的「收割戰」也打破了深圳有史以來的單盤銷售紀錄。

有專家解讀,對於房企來說,銷售目標是首要前提,今年的銷售目標已經完成,就要為下一年的目標做打算,而唱衰的樓市不管是吞併市場還是從土地溢價方面或是明年的銷售,都是有利的。

用專家的話直白的說,官方調控打壓樓市房價,是一個「圖利」房企的必要操作。據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國內實現銷售流量金額超過1,000億的房企已經有25家,其中共有7家超過2,000億,3家超過5,000億。

而官方「調控見效」的數據,通常是環比資料,讓人產生房價下降的印象,如果進行同比或者和去年、前幾年相比,就會發現錯覺。

今年樓市號稱史上調控最嚴,卻有25家房企銷售破千億。對比2017年總共16家的千億房企,無疑大幅增加許多。2018中報總結,60家標杆房企中,21家淨利潤增幅超80%。對比2014年房企中報,半數房企利潤大幅下滑50%以上,最大降幅甚至達三位數。

反反覆覆的樓市調控,對於中小開發商而言在調控中資金鍊斷裂,就如一位河南本地房企副總說的:「上一輪調控最緊的時候,大批地方房企資金鍊斷裂,老闆跑路。這輪行情起來後,大家又有些飄飄然了,真的以為房子賣得好是自己的本事。」

反反覆覆的調控,更多是在控制房企「出貨量」,供給減少,交易自然下降,量跌造成價跌,而不是房價真正跌下來了。所以對於剛需購房民眾而言,到底是誰在撐房企、房價也就一目了然。

權力的手在樓市翻雲覆雨,房企銀行融資壞帳全民買單,現在放寬發債更是直接變相民間借貸。中共黨媒一直宣傳經濟「向好」。這次發改委明顯放鬆樓市調控,顯示管理層扛不住了,就是經濟下行壓力太大了,就算2019年仍不看好。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14/121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