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李濠仲:「In God we trust」 法院兩次駁回美鈔「去神化」的投訴

作者:
法院駁回理由包括:這句格言的使用,早已「透過反覆背誦失去了任何顯著的宗教內容」;以及,美國「制度是以上帝存在為前提」,唯政府對上帝的認可,不等於一個國家教會的成立;此外,「God」一詞,實可有更廣義的解釋,並不代表任何單一宗教,祂可以指為基督教的神,也可指為美國原住民的本土民間神靈。法院的說明,終究得到了廣泛認同。

以美國一個如此深刻基督教化的國家來說,鈔票印有「In God we trust」,其實並不突兀。(攝影:李濠仲)

2004年,一名叫紐多的美國人曾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案由在於他認為今天美鈔上,不同面額鈔票除了分別有華盛頓、傑佛遜、漢米爾頓、林肯等人的頭像外,背面印著的「In God we trust」(我們信靠的上帝)一行字,實是違反美國宗教自由法。因為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是基督徒,大家也不都一定信仰上帝,既然鈔票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豈可不考慮基督徒之外使用者的心理。

美國貨幣首次出現「In God we trust」字樣,始於1864年內戰期間,當時情勢險峻,人心動盪,習於向上帝尋求心靈支援的美國人,此刻更需要神的眷顧。因而在虔誠基督徒林肯的主政下,除了官方誓詞中有「under God」一詞,又再從善如流,把「In God we trust」這幾個字也列為國家座右銘。林肯的財政部長馬上找到了一個可以彰顯這座右銘的方式,就是把它印在貨幣上。

直到1955年,美國國會正式表決通過,將「In God we trust」全面印在所有面額的美鈔背面,此舉,尤可作為對抗那年代無神論共產主義文化戰的一部分。然後就一直延續至今。

以美國一個如此深刻基督教化的國家來說,鈔票印有「In God we trust」,其實並不突兀。2014年蓋洛普民調公司的調查,自承信仰基督教的美國人就高達70.6%。有些老一輩美國人還會以「這個人具有聖經的氣質」當作對人的讚美。

但話說回來,美國雖然是以基督教為主流,它同時卻又是多元種族、各式宗教並存的國家,且有憲法保障宗教自由,美國聯邦政府亦是實行政教分離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對任何一種宗教,那麼,回溯「In God we trust」在紙鈔上出現的歷史存因,於今日觀之,則確實是有「獨厚」基督教的味道。

回到紐多身上,他便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向法院提出要求廢除紙鈔上的「In God we trust」,所持論點即:美國是多元宗教且宗教自由國家,不該強迫每個人使用具有基督教意涵的鈔票,況且,對無神論者來說,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選擇地接受這一宗教信息,恐怕會造成其心理負擔。加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指出,美國國會不能立法去維護任何一個特定宗教,包括設立國教,這句在錢幣上印著的格言,自然隱含一個宗教,或者一個出於國家的教會存在。歷來過程中,前美國總統老羅斯福也曾反對把此格言置於錢幣之上,但他認為的是,那庸俗的紙鈔印著「神」這個字,對神恐怕是種褻瀆。

只是,可以想見,在根深蒂固的主流文化下,有九成美國人支持鈔票維持原狀,紐多倡議廢除紙鈔「In God we trust」字樣的訴訟結果無疾而終。2016年他不甘心,捲土重來,老調新彈,再次為此告上法院。這回,法院則又駁回了他的請求。

法院駁回理由包括:這句格言的使用,早已「透過反覆背誦失去了任何顯著的宗教內容」;以及,美國「制度是以上帝存在為前提」,唯政府對上帝的認可,不等於一個國家教會的成立;此外,「God」一詞,實可有更廣義的解釋,並不代表任何單一宗教,祂可以指為基督教的神,也可指為美國原住民的本土民間神靈。法院的說明,終究得到了廣泛認同。

拿美國這段歷史,對照台灣今天的「台幣去蔣化」風波,還是有值得自我推敲之處。例如,「蔣公」的神格化演進究竟如何練成(很難找到個人銅像密度與之相比的國家領袖),以至於只要關於他的任何變動,就會造成一群人這麼大的情緒反彈?除了怕麻煩、省事,台灣民眾對鈔票上「蔣公」廣泛的認同又是什麼?為什麼美鈔上有問題的是「In God we trust」,不是華盛頓、傑佛遜和林肯?台幣上的「蔣公肖像」卻始終有人覺得很刺眼?

紐多的議論在美國社會坦白說並不討喜,他提的那個訴訟,十年一覺又回到原地,但已然讓「In God we trust」這句話產生了些許質變(至少在鈔票上是如此),自然也不能說毫無意義。偏偏,以台灣今天的政治氛圍,任何更動到固有「黨國符碼」的行為,似乎都相當地不政治正確,好像就會妨礙「拚經濟」,一旦走入這胡同,恐怕連討論都不必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26/122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