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國專家:習近平作用驚人 中國之變可能早於人們想像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認為,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改革40年講話是,一篇「宣布中國改革已死亡的悼詞」。美國著名中國法律專家孔傑榮說,40後的今天,習近平的作用是促使中國的改變來得更快。中國之變可能早於人們想像。時政評論人士橫河則分析,社會主義改造是消滅了私有制,改革開放是部分恢復了私有制。後期的改革,使教育醫療產業化,住房私有化,被中國民眾稱為新三座大山。

鮑彤:習近平改革40年講話宣布改革已死的悼詞

據法廣報導,中共八十年代推動改革的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原中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鮑彤,26日對英國廣播公司有一段明白無誤的解讀,在他看來,習近平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是一篇「宣布中國改革已死亡的悼詞」。他認為這篇悼詞遲到了幾乎三十年。「事實上,以民眾為主體的中國改革,早就被中國共產黨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用坦克和衝鋒鎗處死了」。

鮑彤針對習近平提出的「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表示,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就是該改的、能改的,所以「我們堅決改」;官員公開財產,就是不該改的、不能改的,所以「堅決不改」。他直指,不能改的非但不改,誰敢要求改,就堅決把誰抓起來,叫做「全面依法治國」。舉一反三,其他可知。

鮑彤認為雖然「改革」這塊金子招牌還在被當局小心翼翼地保留,但改革的「主體和主題全然被異化了」。

改革的主體由民眾被異化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革的主題,從民眾的求生求活,被異化為「中共給自己人求穩求富求強」。治國理政重新徹底成為「黨的專利」,而人權、私有財產、思想解放、言論自由微弱的萌芽,重新成為隨時可能遭致鎮壓的對象。

改革是中共領導的嗎?鮑彤的答案是改革是中國人民突破中共禁區的結果,他表示,當年人民公社的覆滅,城鄉私有經濟的再生,農民不得進城禁令的失效,都不是中共領導出來的,反而都曾被視為異端。這些都是冒著無視且突破中共禁區的危險,才得以生存和發展。

孔傑榮:別低估習近平反面教員作用

美國之音27日報導,見證了美中關係半個多世紀發展的美國著名中國法律專家孔傑榮說,40後的今天,美國和中共關係進入了極困難時期。

孔傑榮教授說,習近平是「今天中國的大老闆」,他必須對中共令人震驚的壓制政策負全責。他說,習近平的倒行逆施使他成為毛澤東所說的「反面教員」,他的作用是促使中國的改變來得更快。

孔傑榮認為,「沒有什麼比習近平處理美國和國際政策更糟糕的了。所以這樣的組合是致命的,導致了非常不確定和悲觀的前景。」

孔傑榮說,他見證了整整40年的美中關係發展。「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新時代。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我希望中國會在許多問題上能跟我們順利達成協議。」

橫河分析中共改革歷史

時政評論人士橫河24日撰文表示,40年前,當中共決定開始改革的時候,正是文革剛結束,幾乎是一切從零開始。中共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眾所周知的兩個最重要的政策分別是「鬆綁」和「摸著石頭過河」。

松的是中共的綁,而且只是部分鬆了而已,而摸石頭過河就是沒政策,這兩個政策很難定義為改革。

橫河寫道,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改革已死。似乎對此有異議的不多,不同的是哪年死的。一種說法是1989年,另一種說法是2008或2009年。第一種說法說的是六四天安門鎮壓以後,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權貴攝取更多的利益。然而,1989年學生抗議的不正是之前改革中出現的腐敗和特權嗎?

就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勉強算得上的改革,也應該看看改的是什麼。中國最先開始的是農村改革,以安徽鳳陽小崗村為代表。18名村民立下生死狀分田到戶,保證如果村幹部因此坐牢全村扶養他子女到18歲。何等悲壯,面臨多大的壓力。不過,那個壓力是誰給的?正是中共而不是別人,農村改革是打破中共的束縛,怎麼就成了中共的功勞了呢?

城市改革則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就是允許私有經濟存在和發展。這就是人們認為有價值的改革了。

如此可見,無論農村還是城市,早期的改革無非就是部分否定中共建政後被歡呼為成果的三大改造,即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改造是消滅了私有制,改革開放是部分恢復了私有制。如果那也能算成果,全盤否定或當初根本就不搞社會主義改造,豈不是更好?

後期的改革,如為了加入世貿而進行的國企改革,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國有資產廉價轉讓給權力集團,又如教育體制改革,醫療體制改革和住房改革,使教育醫療產業化,住房私有化,被中國民眾稱為新三座大山。三座大山原是中共宣稱通過自己的革命推翻壓迫中國人民的所謂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27/122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