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國人也在「逃離北上廣」?到現在為止 跑的都是有錢的

作者:
2018年差不多宣告了「逃回北上廣」時代的終結。最新的證據是,有一個特殊群體也開始出逃了。

2018年差不多宣告了「逃回北上廣」時代的終結。最新的證據是,有一個特殊群體也開始出逃了。

怎麼特殊?這麼說吧,如果給你每年超過一百萬,在差不多最好的地段從事最體面的工作,住中高檔小區或公寓……你還會想著離開嗎?

估計99%的人都會說:當然願意。因為就算一線城市中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深圳,也不超過15萬。

要離開的是一群老外,薪水很高的那一群。逃離的苗頭始自2015年,在2018年的上海已成氣候。

《華爾街日報》2018年12月13日的一篇文章說,美國企業家離開上海的比來的多,SAS(上海美國人學校)的註冊學生人數比五年前的高峰期減少了17%。

面向在滬外國人的入口網站 SmartShanghai也表示,2016年之後第一代赴滬拓展業務的外籍高管開始搬走。

外國人為什麼成規模離開?是經濟下行,是貿易戰,還是霧霾,還是其它的什麼原因?

01

中國高薪老外最多的城市

在中國的所有城市中,外國成功人士和有志青年最喜歡上海。其原因和中國人類似——錢多機會多。

今年2月,滙豐銀行發布全球移居人士調查。單拿最「赤裸裸」的薪水來說,在滬工作的外籍人士年均收入達20.22萬美元(約130萬人民幣),位居全球第四。

是不是要羨煞中國金領?

要知道,在全國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最高的前十城市中,上海名列第二,僅為23.65萬元,這波「膚色差」,一差就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差距,都是20多萬,不過錢的顏色不同。這說的還是中高端人才,再一平均各行各業,上海的月薪為9796元人民幣,年薪不到12萬,更別說人均負債12萬的90後們,這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除了錢多,老外們對上海的認同度也頗高。

民以食為天,吃慣了漢堡薯條,西餐紅酒的老外們,在就餐方面對上海感到滿意,超過四成在滬外籍人士認為這裡的美食和用餐環境值得推薦,這一比例高於同樣匯聚各地佳肴的倫敦和香港等城市。

不過正是這群拿著百萬年薪,享受著國際化大都市便利的老外們,卻在慢慢「逃離」上海。

130萬的年薪都留不住人。

據上海市政府官網的上海歷年年鑑數據顯示,在滬外籍常駐人口在2014年之後,出現了下降,要知道這個數據,之前一直呈上升趨勢。

和上海常住人口數據做個對比,截止到2017年底上海外來常住人口為972.6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7.52萬人。這是從1978年以來,第二次出現人口規模縮減。走的不僅是外國人,還有同胞,不過前者是自己走的,後者是因產業結構調整,控制人口「悄悄趕走」的。這差別待遇,有點明顯。

02

被海歸們擠走的「膚色紅利」

上海大略是中國大陸最具國際范的城市了,無論以行業還是收入來論,吸引的中高端人才占比高得多。以至於民間戲稱在華外國人也有一條鄙視鏈,比如上海的外國人都是喝咖啡的,北京的外國人都是啃大蒜的。

上海也把國際化作為自己的一個賣點,常住外國人的人數當然是其國際化的指標之一。但這就更加無法理解外國人為什麼「跑」了?

說法之一是,老外離開是被擠走的。有那麼一批人接受著同樣國際化的海外教育,「浸淫」在咖啡牛排的培訓環境裡的人,他們回到了上海。

一「推」一「拉」之間,受海外移民和獲得工作簽證難度增加、海歸優惠政策頻出等多種因素影響,留學生回國率逐年上升。2016年,中國海外人才歸國率已達79.4%,這個數據比10年前多了48個百分點。

據全球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發布的《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2011至2017年,海外人才歸國呈逐年上升趨勢,且30-40歲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成熟人才歸國數量攀升,其中金融業和高科技行業最受海歸歡迎。

回國的海歸大軍和「逃離」上海的老外到底有什麼關係?

在看到大批增長的海歸數據的背後,同時發現這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最傾向的城市排名之中上海穩居第二,俘獲了24.9%海歸的心,國內文青們喊著要逃離北上廣,但還是有人有一線城市夢,變著法兒得要進去。

(圖片來源:BOSS直聘《2017海歸人才就業創業報告》)

如果再將人群細分一些,金融行業,這個數據高達27.6%。而移居上海的外籍人士從事教育業和金融業的比例最高,分別為18%和15%。

把三組數據放在一起比對,海歸人群目標就業地,來滬傾向從業領域,和在滬外籍人士主要從事職業,就會發現他們高度重合。

更重要的是,跟130萬的年薪比起來,用海歸人才要比用外籍人士「便宜」。在智聯招聘發布《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中,18萬元人民幣年薪以上群體僅占總群體的12%,同胞花費不菲,出去幾年鍍個金,看來還是比不上「原裝」的。

說簡單點,就是老外能幹的事兒,海歸同胞們也能幹,專業對口,錢還少,哪怕多用幾個錢也不多。哪個老闆不願意花更少的錢,辦更好的事?這也就是所謂海歸「擠走」老外。

面向來滬外籍人士的入口網站 SmartShanghai也表示,2016年之後第一代赴滬拓展業務的外籍高管開始回國,同時海歸回流取代前者,外籍子女學校的客群結構開始產生改變,亞裔面孔開始增多。

海歸取代老外,看來不是臆測。就算不說「擠走」,這部分撤離上海的外國人空出的職位,也很容易被填補。

遠低於文章開頭所提到的130萬外籍人員在滬年薪,「用工成本」更低,這就不得不擠走了部分「膚色紅利」。

03

住房老貴,養孩不易

另外,越來越貴的在滬生活花費也在逼走老外。

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的「2017全球生活成本報告」顯示,上海排名第16位,是中國大陸生活成本最貴城市。

16名看上去好像也不算太貴,那是因為這項調查並沒有包含住房和教育成本,沒有包含住房和教育成本,沒有包含住房和教育成本。

在租房「逼死」一代人,買房「捆住」一代人的中國,這個話題不得不提。

相比之下,美國人力資源諮詢公司美世(Mercer)進行的生活成本調查(包含住房成本)。在2016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上海位列第7。

另外據CNBC報導,上海,北京和香港的外籍人士生活成本日益攀升。15年在英國人力資源機構ECA國際(ECA International)公布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這三個城市皆進入了前十的榜單。

三項調查之中,跨越5年上海都穩居中國大陸「第一貴」城市,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成績」,這麼貴一般人可活不起。畢竟我們除了關心工資拿到手多少,還要關心樓下的盒飯要多少錢,下個月的房租又要多少錢,收入和物價水平放在一起,才叫生活。

即使收入頗豐,也禁不住上海過高生活成本,更何況這幫老外們的生活品質是不肯往下降的,吃要吃好的,住也要住最好的。

海德格爾稱「居住是存在的基本原理或根本特性。」就從最貴的住來說,據上海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老外們偏愛的高端住宅,月租高達2-4萬人民幣/月,即使有公司給的租房補貼,這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越「高端」的人群,花費就越大,據上海鏈家碧雲地區門店介紹,高端別墅房源租客多為外籍企業主和高管,月租高達5.5-7.5萬元。這方面,國人不得不從「眼紅」的情緒里抽身,發散點憐憫之心了,雖然你賺的比我多!但是你花的比我也多!

(數據來源:上海鏈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住房成本,在上海養個孩子也不便宜,說到此處,國人應該也有共鳴,不過人家的「貴」跟咱們的「貴」不是一個檔次的。

在外籍人士孩子的學費方面,一學年基本學費通常在20~30萬元之間,但是實際上不止學費,校車、課外活動、伙食等等雜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以 SAS(上海美國人學校)為例,其小學階段的一年學費為246500元,初中階段為252000元,高中階段則為263500元。,保守估計夏令營等課外活動費用按5萬元,加上3萬多元建設費和每學期8400元校車費,分分鐘超過30萬元。和國外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比起來,這筆帳單在「割」在滬老外們的肉。

這麼一比較而來,咱們也不用羨慕人家130萬的年薪了,也別抱怨什麼房租貴,養孩子貴了,大家原來同病相憐,別管你白皮黑皮黃皮,富有還是貧窮,這兩個生活命題誰在這片土地上也逃不過。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30/122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