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毋須看經濟數據!這3大指標預示中國近「硬著陸」?

外國傳媒報導,自稱2015年成功預測中國大鑊、去年一直警告中美貿易戰不簡單的資產管理公司Navellier and Associates投資策略師Ivan Martchev警告,相對於中國政府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工業商品價格、油價,以及蘋果公司(Apple Inc.)股價作為「三大指標」,更能預示中國經濟接近「硬著陸」。

首先看看蘋果公司,該公司的產品是業內最貴,以及多數被視為市場上最好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擁有「溢價」,即其產品在質量相似的情況下,定價較同業更高。因此,當每次經濟放緩時,市場對其產品需求就會減少;就正如奢侈品一向在經濟衰退時,往往銷售最先下滑。再者,中國是蘋果公司擴張得最快的主要市場,只要中國經濟再減速,它所受到的影響就更深。

之後是工業商品價格及油價。由於中國經濟總量已升至近13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二,是十分龐大的經濟體,其需求轉變可輕易主宰著整個工業商品價格。更甚的是,由於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仍有增長,惟工業商品價格已大跌,可想而知中國經濟出現大問題,上次出現類似情況是2014年。

他表示,近期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指數與油價同步下跌,已預示著中國經濟大幅放緩。事實上,由於進口需求龐大,中國是全球期油市場最大動力,而油價上季內由每桶77美元狂瀉至42美元,反映這不單單是供應過剩,需求劇減也是關鍵。

他再解釋,為何要對照倫敦金屬交易指數?這正正反映油價同步下跌不是偶然,因該指數沒有沙特阿拉伯的「擾亂」。從圖表上看,該指數自2018年6月開始已轉弱,時間上早於油價暴瀉,亦早於中美貿易戰升級,更能反映中美貿易戰不是影響能源需求下跌的主因,即中國經濟早已有轉弱跡象。

他強調,中國數十年經濟奇蹟是建基於債務,情況猶如上世紀90年代一眾的亞洲國家,直至1997至1998年爆發了金融風暴。在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僅1萬億美元,到了2018年已狂增至13萬億美元,即累增12倍,惟同期信貸增長狂飆40倍以上,令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由100%飆至400%。這未計及在官方數據以外的「影子銀行」貸款,如果計及,總債務占GDP比率最少再飆100%,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與1990年代亞洲國家類似,後者最終引發亞洲金融風暴。

面對目前經濟困境,他相信中美會達成貿易協議,但不認為中國能避過經濟衰退,只是「買時間」而已,估計2019年或2020年經濟「硬著陸」將會來臨。

他又提到,有不少觀察家自2010年以來,已預言中國經濟會衰退,但證明不準確,原因是中國政府能控制銀行體系的貸款配額,每次經濟放緩,就加大放貸。他說:「我的觀點很簡單,就是類似這樣的中央宏觀管理在過去25年成功,不代表會永遠行得通,我不相信中國能走出正常的經濟周期,即有擴張,亦會有衰退。」

他以美國為例,在過去100年曾經歷過兩次主要信貸增長見頂:一是1929年;一是2008年。兩次都帶來了重大金融市場災難。他說:「我認為很快會在中國看到,恐與2008年那次一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15/123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