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民主國家抱團 應對中國自嗨叫板

作者:
盟國和夥伴在今後幾年,將發揮類似的重要作用。如果美國繼續與中國周邊國家保持緊密聯繫,北京將很難從地緣政治上主導鄰國。如果美國和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尤其是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民主國家保持團結,就很容易對付中國發出的經濟、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威脅。

美國《彭博評論》發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布蘭茲(Hal Brands)的文章說,在全球大動盪時期,政策制定者常常援引熟悉的歷史類比,幫助自己理解不確定的未來。現在要看看,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深層對抗,是否構成了「新冷戰」。關鍵問題並非美中關係註定要競爭,而是這種競爭會有多深,多持久,多危險。

一些分析家說,美中鬥爭正在形塑21世紀,類似1945年後美蘇之間數十年的冷戰。包括主要冷戰史家在內的其他觀察家則警告說,把美中對抗類比成美蘇冷戰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誤解中國的威脅,將促使美國採取過度對抗的政策。然而,簡單地拒絕冷戰類比也是不明智的,因為美蘇冷戰為應對中國的挑戰提供了有益的見解。任何和中國競爭的戰略,都需要加強平衡意識——通過在壓力下加強民主,促成自由政治制度,便能夠不負眾望,鞏固權力平衡。

第一,冷戰類比表明,多方面的挑戰需要多方面的回應。今天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發出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地緣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北京不僅企圖在亞太地區,而且企圖在全世界,取代華盛頓全球領導強國的地位。中國也對意識形態提出了挑戰。中共領導人宣稱,北京的威權資本主義模式優於美國的自由民主模式。北京支持從柬埔寨到辛巴威,形形色色的專制政權,藉助腐敗和其他影響手段,損害亞太和其他地區的民主機制。在中國國內,則構建一個高科技警察國家。

第二,冷戰史提醒我們,美國需要足以持續一代人以上的致勝理論。美國今天發現,自己正尋求這樣一種概念。人們廣泛認為,美國的對華接觸政策,未能馴服正在崛起的中國,因而需要更具競爭性的政策。但美國官員並沒有真正澄清美國的長期戰略目標——如是否改變北京的政權?是否反對中國進一步擴大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影響力?或是否達成一項解決美中緊張關係的全面協議?美國官員並沒有解釋華盛頓將如何實現目標。

擁有150多個成員國的「民主國家聯盟」2018年8月在蒙古召開大會

第三,冷戰類比提醒我們,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將是,美國會如何對待盟國和夥伴。這些關係把世界上一些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國家和美國聯繫起來,確保共產主義世界永遠不可能超過自由世界的集體力量。

盟國和夥伴在今後幾年,將發揮類似的重要作用。如果美國繼續與中國周邊國家保持緊密聯繫,北京將很難從地緣政治上主導鄰國。如果美國和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尤其是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民主國家保持團結,就很容易對付中國發出的經濟、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威脅。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萬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16/123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