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程曉農:中美經貿談判進入「深水區」 三個核心議題

作者: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最近表示,美中談判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最容易的,也就是中國擴大進口美國商品;第二是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如市場准入,保護智慧財產權;第三個層次最難,就是建立機制來確保中國履行協議。我對這三個層次的解讀另有看法,認為應該換一個角度理解;也就是說,中美談判的「深水區」共有三個核心議題,一是市場准入,二是執法從嚴,三是實施監督。

中美經濟衝突爆發後,美國提出的90天「停火」談判期已過去一半。在雙方取得有限進展的同時,彼此已經邁入雙邊關係的「深水區」。雖然各國商界只關心關稅,實際上這場「貿易戰」正演變成「規則戰」,關稅則成了「規則戰」的保留手段。

一、中美談判「深水區」真相

川普習近平在阿根廷會談之後,中美貿易談判其實沒有重大突破,但是,重要的議題都已經擺上了桌面。白宮考慮的核心問題,其實不是單純的貿易逆差問題,而是公平競爭問題;也就是說,當中國利用美國開放的市場獲取巨大好處的時候,不能對美國的企業設置進入障礙,更不能侵犯美國的智慧財產權,至於提高關稅,只是配合經濟談判的手段。而中國從一開始就一廂情願地把談判和衝突儘量局限在貿易領域,希望用貿易上的讓步來化解這場衝突。對中國來說,這只是一場「貿易戰」;而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場關於經濟體制和司法領域的「規則戰」。所謂「規則戰」,簡單來說就是:兩國之間,不能一國市場開放、一國市場半封閉;對智慧財產權,不能陽奉陰違,要違法必究。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最近表示,美中談判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最容易的,也就是中國擴大進口美國商品;第二是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如市場准入,保護智慧財產權;第三個層次最難,就是建立機制來確保中國履行協議。他對這三個層次的區分,過分拘泥於談判桌上的話題界定,尤其是「結構性改革」這個用詞,很容易讓局外人迷失方向感。事實上,強制技術轉讓和非關稅壁壘,或許可以說是體制上的「結構」問題,而網絡攻擊和技術盜竊顯然就不屬於「結構性調整」了,而屬於違法必究的司法問題。

因此,我對這三個層次的解讀另有看法,認為應該換一個角度理解;也就是說,中美談判的「深水區」共有三個核心議題,一是市場准入,二是執法從嚴,三是實施監督。羅斯說的第一層次的擴大進口和第二層次的市場准入,都屬於市場開放層次,即擴大商品進口、准許外企獨資、減少對國內企業的補貼以便外企與內企能公平競爭等;羅斯說的第二層次的侵犯智慧財產權問題,是中國政府和企業合作之下發生的非市場型行為,有些就直接是違法行為,只能在司法層次解決;至於羅斯說的第三層次的監督機制,是防範政府行為的「兩面派」問題,即光說不做,或多說少做,而關稅手段其實是配合有效監督的一個保留措施。

所謂的執法從嚴,首先涉及的是,對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中國企業,中國政府是嚴格執法,還是姑息縱容、甚至出資鼓勵;其次,政府參與的種種行為本身,是遵守美國的法律,還是遊走在違法逃逸的邊緣。正因為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才會有所謂的實施監督,其實就是把對北京的政府誠信之質疑明朗化了。

二、北京開始面對兩國經濟關係的「深水區」

新年伊始,美中兩國官員在北京舉行了特習會以來的首次副部長級磋商,中方表示,會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和能源相關商品,但未做出具體明確的承諾;中方也提出,在部分經濟領域內對美國開放貿易和投資;同時,中國的官媒表示,「川普觸碰了中國的紅線,導致整個談判進程被邊緣化,美方提出的有關改革要求再次被中方拒絕」。這表明,北京仍然希望就進出口談進出口,從而儘量避免討論執法問題及政府責任;北京對美國的市場准入要求,只願做出部分讓步。至於侵犯智慧財產權問題,中方只是在最高法院層級增設了智慧財產權法庭,這樣,地方智慧財產權法院可能偏袒中國企業的案件辦理,可以提交最高法院審理;同時,在人大常委會準備討論不得強制外企轉讓技術的法律修改;但對在美國違法盜取智慧財產權以及實行網絡入侵等,則避而不談。中方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安排,基本上是在修補司法框架方面,但對相關的執法問題,兩國的認知差距仍然很大。

然而,北京現在已經意識到,中美之間的幾次談判其實已經把很多「深水區」的問題攤到了桌面上,不但中國40年來推行的「市場換技術」路線已走到盡頭,而且,用非法手段頻頻從美國「挖」技術的把戲也玩不下去了。因此,北京的官媒承認,兩國談判的重點已經轉向;美國提出的所謂結構性問題,很多方面和貿易其實沒有關係。我的理解是,所謂的「轉向」,就是從只談貿易和關稅的「淺水區」,轉入司法領域的「深水區」,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一系列問題,其實都在「深水區」里。

在今年年初的談判中,北京不再完全拒絕面對美國提出的「深水區」問題。談判之後,「結構性問題」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商務部關於貿易談判的聲明之中;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在1月10日的記者會上又提了5次「結構性問題」,承認這個問題是此次磋商的重要內容,並且表示,這個領域的磋商有所進展;中方也不再排斥美國關於對協議落實採取核查機制的提議,同時表示,任何一項協議的執行機制都十分重要。

據北京官媒報導:1月底劉鶴將率談判代表團赴美,除了在增加進口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談判中作出妥協,也在美國關切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具有「雙向約束」條款的意向。官媒的看法是,儘管劉鶴此次出訪不可能解決「孟晚舟事件」,但中美貿易戰的陰雲也許將逐步散去。

三、關稅成了「規則戰」的輔助手段

中美之間狹義的「貿易戰」是指互加關稅,從這個意義上講,或許,關稅戰不會再升級了;但是,關稅手段卻未必從此被美國棄用,因為它仍然是「規則戰」的一個重要工具。

美國現在對中國在市場准入層次的讓步已充分了解,但對智慧財產權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可能作為,還在繼續觀察。主導美中經貿談判事宜的萊特希澤的立場有三個特點:第一,不會滿足於市場准入層次的中方讓步,而是高度關注如何遏制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第二,不會滿足於中方的口頭或書面的原則性承諾,而是要求建立監督承諾兌現的機制;第三,保留貿易制裁的手段,以「確保北京兌現它的承諾」。由於一直以來北京的談判策略是,儘量只作有限的承諾,承諾的內容又儘量泛化,這種策略給美國的印象是,有誠意,但誠意有限。因此美國提出了針對性要求,即「對落實情況必須不斷核查和有效地強制執行」;也就是說,對中國在談判當中所做的承諾只保持有限的信任。

由於美國已經意識到了監督機制的必要性,所以關稅手段可能不會只用在市場准入層次;針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司法層面的問題,日前西方媒體披露,美國可能採取「定期審查」的辦法,而關稅手段則用來推進市場准入和智慧財產權層面的執法;與此同時,美國還準備加強對侵犯智慧財產權活動的執法,特別是,從危害國家安全的角度,執法方式可能更多地從對侵犯智慧財產權活動的民事起訴轉變為刑事指控。

美國最近一段時間股市動盪。長期習慣於「吃中國飯」的一些美國企業(如依賴中國銷售市場的、進口中國產品的、向美國客戶兜售「中國概念」的金融商等),當然怕影響生意,但它們只占美國企業的一部分;而中國傾銷產品的下降,也可能給別的美國企業和美國工人帶來機會。華爾街本身就有大批向美國客戶兜售「中國概念」的金融機構,所以,美國股市對中美關係的變化極為敏感。但美國總統畢竟不是靠股票選出來的,美國投資者也不都是華爾街可以完全操縱的。北京目前對川普在華府政治當中遇到的困難和美國股市波動十分關注,希望川普會因此而軟化立場,讓北京輕鬆過關。北京也還有另外一層擔心,即一旦中國對美國的糧食和能源形成依賴,美國將利用其遏制中國;同時,北京絕對不希望美國獨自掌控整個世界,令北京的作用邊緣化。北京的「狐步舞」(快-慢-快式舞步)還會繼續跳下去,中美之間的摩擦,遠非幾次貿易談判就能煙消雲散的。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S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22/123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