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研究了120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5個習慣讓他們受益終身!

第一筆財富往往最難獲取。世界上那些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究竟靠什麼創造了巨額財富?為了找到答案,普華永道成立了一支研究團隊。他們在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篩選了120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進行深入調查,以期發現他們的共同點。結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無論你是創業者、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本文介紹的案例和思維習慣都很有教益作用。

所謂「白手起家」,是因為我們選擇關注那些在相對透明和公平競爭的市場中經營的億萬富翁,排除掉那些從父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處繼承財富的人,排除掉因缺乏監管透明度而無法公平競爭的市場中經營的億萬富翁。

其中包括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馬雲、紅牛創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茲、優衣庫老闆柳井正、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耐克的比爾·鮑爾曼、石油巨頭T.布恩·皮肯斯等等。

關於億萬富翁的6個誤解

隨招數據收集和採訪的推進,我們明顯發現,很多受到吹捧的有關億萬富翁的老生常談根本就是誤會。

誤解一:成名要趁早

科技時代出現了很多少年得志的天才,從而給世人這樣一種感覺: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很早就衝上了財富榜。的確有很多人在年輕時就創辦了自己的首個公司,並賺到了首筆億萬財富,像比爾·蓋茨、麥可·戴爾和馬克·扎克伯格,但我們研究的對像中,絕大部分人,年過四十才賺到億萬財富。超過70%的人都是在30歲後才產生了成為億萬富翁的想法,或是完成了職場轉型。

誤解二:科技創業更易造富

科技時代帶給人們的另一個錯覺是,想要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主要還得走科技這條路。但實際上,樣本中的億萬富翁來自科技領域的不到20%。就數量而言,在投資理財和消費品行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數量不比科技行業的少很多。總體來講,我們的樣本覆蓋了19個不同的行業,包括能源、服裝、食品飲料、出版、印刷、房地產開發、娛樂、酒店,也包括科技和科技服務行業。

誤解三:紅海不能創業

人們常常認為億萬富翁都是從藍海起航的。毫無疑問,探索新市場更有可能收穫高收益,但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並沒有走這條路。相反,樣本中超過80%的億萬富翁是從競爭激烈、非常成熟的紅海行業中賺取到億萬財富的。

誤解四:億萬富翁都是一夜暴富

似乎總有些人在創建公司後,能夠憑藉爆品快速進入大眾視野,但實際上,更多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是通過多年專業投資、長期致力於某個市場後才取得巨大成功的。超過50%的調查對象18歲前就開始第一份工作;大約75%的調查對象30歲之前就創建了第一家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億萬富翁出身卑微,因而早早開始工作,但只占少數;超過75%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出身中產階層或中產階層以上的富裕家庭。

誤解五:天賦比努力更重要

億萬富翁的早期創業經歷幫助他們在很多關鍵領域得到了大量鍛鍊,提升了他們的技能。調查對像中,超過75%的億萬富翁從事過銷售工作;大約70%的億萬富翁30歲前已經要為部門的損益表負責。所以天賦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誤會六:億萬富翁是「大剝削者」

沒有哪家成功的企業能夠免受行為不道德的指責,它們總在某些方面被人們詬病,億萬富翁尤其容易受到這樣的指責。我們不是說所有億萬富翁都很純粹,但樣本中的億萬富翁創辦的企業最後都能在其行業內承擔起相當的社會責任。

此外,很多億萬富翁都簽署過捐贈協議,承諾將捐贈自己一半以上的淨資產;也有很多億萬富翁活躍於慈善事業或社會項目中。

打破神話!揭開億萬富翁成功的秘密

我們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大部分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身上都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好奇心:爆品創意的源泉

當我們研究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和他們企業的發展過程時,我們也像很多人一樣,認為發現商業靈感的過程應該是神奇的,偶然的,甚至是幸運的。實際上,他們的靈感並不是隨機、瞬間冒出來的,相反,大多數情況下,億萬富翁都是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長期在特定領域積累知識經驗,然後才一鳴驚人。

通過調查億萬富翁群體,我們發現,好奇心跟能否提出成就億萬價值企業的想法有直接關係。觸發他們靈感的常見方式有:

1)閱讀信息

代表人物:迪特里希·梅特舒茲

紅牛創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茲是在《新聞周刊》上讀到了日本某品牌糖漿能量飲料公司的事跡,才想到成立能量飲料公司的。那時候,梅特舒茲還在一家德國化妝品公司工作,常去亞洲出差,喝過這種飲料來抵抗時差,效果不錯。梅特舒茲推斷這種飲料能賺大錢。

2)跨學科學習

代表人物:史蒂夫·賈伯斯

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美國在線的史蒂夫·凱斯,他們選擇就讀鼓勵跨學科學習的文理學院。凱斯說,「在變化飛快的世界裡,人文教育能讓我們將不同觀點融合起來,感受周圍事物,知道如何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就像拼樂高,所有積木放到桌子上,你如何以有趣的方式重新拼裝這些積木。」

3)社會學習

代表人物:馬雲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經每天騎自行車去杭州賓館,給那裡的商務人士做導遊。這麼做既鍛鍊了英語能力,又問了商業人士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喜歡在中國工作。這段經歷幫助他看到,如果某個系統讓交易簡單,就會有潛力。因此他啟動了中國黃頁項目,把中國企業信息放到網頁上,後來他又創建了阿里巴巴,進行B2B、B2C、C2C交易。

行動力:好機會偏愛「長跑型選手」

億萬富翁並非天生就知道什麼時機正確。他們與普通人的差異在於,會在時機到來之前先做好各種準備,包括了解市場、做好早期投資和找准市場定位。

柳井正(Tadashi Yanai)是日本迅銷集團的CEO,也是大眾服裝品牌優衣庫的老闆。20世紀80年代,柳井正步入社會工作時,他父親開了幾間服裝店,專門銷售男士正裝,當時日本很多人做這種生意。日本人對正裝的偏好也導致服裝業不夠發達,很少有店賣休閒服裝。柳井正不想做他父親做的那些生意。

那時候,柳井正已經出國旅遊多次,在香港地區,他看到「中國製造」的零售產品在廉價銷售;在美國,他看到Gap到處流行;在英國,他看到瑪莎百貨(Marks&Spencer)很受歡迎。這些品牌以實惠的價格銷售經典款服飾,日本卻沒有這樣的品牌。

於是,柳井正急切採取行動來彌補這個缺口。1984年,他在廣島開了第一家優衣庫商店,銷售價格實惠的高質休閒服裝。不到七年,優衣庫就成了日本最大的休閒服裝零售商,光1990年就開了33家店鋪。

我們認為,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裡營運,就要平衡好耐心和行動力,清楚什麼時候最需要什麼。就像跑馬拉松,你不會想「還剩下22公里要跑」,但是會想「已經跑了兩公里了,我要跑到三公里處」。

創造性:好生意各個層面都滲透著「設計感」

價值億萬的生意到處都存在設計,憑藉細節的魔力,即使是小眾市場也能變為大規模市場。

今天,走進任何一家星巴克,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店裡的環境經過精心設計:從咖啡豆的味道到咖啡機的擺放,以及如何讓咖啡師在調咖啡、煮牛奶並將煮好的濃咖啡放到白色托盤上時面對顧客……

霍華德·舒爾茨早些年擔任CEO時,曾做了很多營運上的決定,把星巴克打造成一個顧客願意停留的地方。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員工福利,他堅持即使是兼職人員,也應該享有正規的醫療保險,並藉此招到素質更高、更忠誠的員工,讓店裡營造出一種溫馨、友好又重視服務的氛圍。試想,如果星巴克員工沒那麼忠誠,那麼星巴克的客戶體驗會如何呢?

舒爾茨在維護星巴克的消費體驗方面沒有商量的餘地。2007年,他忍痛將一系列盈利的早餐三明治下架,理由是員工在加熱三明治的時候,經常在烤盤上留下烤糊的奶酪痕跡,這樣星巴克就變得跟其他充斥著烤焦奶酪的刺鼻味道的地方毫無區別了。

那時正處於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候,舒爾茨寧願虧本也不願破壞星巴克形象,因此他停止供應三明治,告訴食品開發部門再嘗試設計新食物。

冒險精神:比起失敗,更怕錯失良機

企業家敢於冒險已經是商界文化中的老生常談,我們原本也以為研究對像是終生熱愛冒險的。比如維珍集團創始人理察·布蘭森爵士,他冒險家的身份同他企業家的身份一樣出名,他無數次嘗試駕駛熱氣球環球世界,不止一次墜毀,差點兒死掉。

儘管這種故事豐富多彩,但僅僅是例外。商業世界風雲變幻,並非所有賭注都會成功。我們發現,對於億萬富翁這一群體,真正的風險並非嘗試失敗,而是錯失良機。他們風險的承受能力並不比普通商人高。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風險容忍度,而在於對待風險的態度。億萬富翁不會高估風險,也不會冒不合理的風險。

企業家更願意冒險其實是個「假象」。《從掠奪者到偶像》一書提到,很多所謂的高風險交易應該描述為「不對稱」交易才對,商業代表性人物知道某項資產或市場的價值,而他的競爭對手不知道。在某些情況下,他們還擁有其他一些資​​產,能夠使一項收購變得更有價值。

合作力:完美的團隊,互補的技能

人們談及巨大成功時,普遍覺得成功人士都是單打獨鬥的天才,這種想法反而掩蓋了好想法成為好生意的真實故事。我們的調查對像中,超過一半的億萬富翁創業時都以「高價值創造者+執行者」團隊開始。一些有名的例子包括:

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高價值創造者)和工程師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執行者);

耐克的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高價值創造者)和菲爾·奈特(Phil Knight執行者);

Zara的創建者阿曼西奧·奧爾特加(Amancio Ortega高價值創造者)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羅薩莉亞·麥拉(Rosalia Mera執行者)

商業學者通過大量的20世紀90年代的實證研究發現,由合夥人創建的公司比那些獨資企業主創建的公司要更成功。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們很少有人是純粹的高價值創造者和執行者,大多數人傾向於執行者一端,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天生傾向於做執行者,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認可、獎勵執行,這就造成了「執行循環」:公司里的執行者會慢慢升到領導者地位,主導企業組織,然後提拔其他執行者,結果公司無法跳出執行者思維,無法從整體上考慮問題。

因此,「高價值創造者+執行者」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雙方才能發揮最大優勢,實現巨大價值。

在失敗的絕望中,不忘重新開始

畢卡索一生畫了數千幅畫,但是只有少數幾幅稱得上是傑作。

很多億萬富翁的生意都經歷過多年增長緩慢,產出乏力,甚至遭受徹底失敗。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只有在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創業後才能爆發。我們調查的樣本中,94%的億萬富翁都創辦或經營過不止一個企業。

即使有些億萬富翁年輕時就已經獲得了億萬財富,似乎也要歷經艱辛才能獲得那些技能。很多億萬富翁是利用「等待時機」的空窗期,讓自己對即將到來的機遇做好準備。

而且所有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都經歷過驚心動魄的挫折,很多人碰上這些挫折後可能早就放棄了,但他們沒有。

中國第一位女首富、玖龍紙業創始人張茵早些年因拒絕與競爭對手同流合污而受到黑道組織的威脅,而她一直維持良好信譽,並沒有選擇妥協;

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連續創業者馬克·庫班,他被秘書騙走公司全部現金流後,不得不重做他的第一筆大生意MicroSolutions;

1996年,68歲的石油巨頭T.布恩·皮肯斯曾被自己花費數十年創立的美薩石油公司掃地出門。皮肯斯不缺錢,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結果他帶了5名員工和一張桌子成立了一家資本管理公司,現在80多歲依舊在工作。

這些故事絕非個案,很多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做企業員工時工作都不穩定,其中25%的億萬富翁都曾被公司解僱或排擠出去過。

「沒有什麼能一直順利,你總會碰到幾次重大問題。事情最糟糕時,你就尋找積極的方面。」瑞聯集團創始人史蒂芬·羅斯說。

皮肯斯很少糾吉他經歷過的低潮,而是更多考慮職業生涯中的收穫,「有悲傷的日子、糟糕的日子、令人害怕的日子,但是那種日子會在回憶中慢慢淡去,最後你記住的永遠會是那些好日子。」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大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204/124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