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威脅歐盟 向西方宣戰?華為竊密 為製造雷射武器拼了 中共管控網際網路模式蔓延世界

美國要求歐洲盟友放棄使用華為的5G通訊網絡及產品。中共威脅將對歐盟進行報復。此前中共恐嚇加拿大未遂。這是向西方宣戰?美國學者分析,中共不會希望失去出口到歐洲市場,只是一張嘴。華為偷盜美國公司鑽石玻璃技術,鑽石塗層可用於製造雷射武器,引發FBI搜查。另外,中共網絡間諜活動增加。中共駭客入侵挪威軟體公司;一份最新報告對中共管控網際網路的模式發出警告。一小部分但數量卻不斷增多的國家正追隨中共。美國中共問題專家分析,最大的不安全感正來自中共政權。

美持續施壓華為、中興

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透露,他們向歐盟闡述華府對使用華為產品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憂慮,要求歐洲盟友放棄使用華為的5G通訊網絡及產品,他指歐洲已將情況視為首要考慮及處理的問題,歐洲是華為其中一個最大的出口市場,華府會繼續透過外交渠道向歐洲國家施壓。

美國國務院官員在布魯塞爾對媒體表示,籲請各國不要急於與來自中國等國不可信的供應商簽訂合約,他警告和華為或中興通訊這類不可信的供應商合作,未來在國家安全會有各種的後遺症,這可能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私隱與人權不利。

中共稱將報復;學者:只是一張嘴

曾慶紅旗下《南華早報》6日說,中共暗示,若歐盟對華為實行統一禁令,中共將進行報復,包括取消與歐洲未來的合作等。

自由亞洲電台6日稱,美國聖湯姆斯大學國際研究中心的葉耀元教授指出,中共的外交政策大部分時間只是在於一張嘴。

「中國是一個很依賴出口來支撐自己經濟的一個國家。他不會因為和歐洲的關係下降而不把東西出口到歐洲。這樣做後,受損最大的是中國自己。」

華為偷盜美國技術可用於製造雷射武器

美國兩黨多位參議員5日也聯手提出一項法案,若中興通訊若未能遵守美國法律以及和川普政府的協議,將重新予以制裁。

台灣聯合報7日報導引述彭博商業周刊,去年華為聖地牙哥實驗室,取得美國米拉吉鑽石玻璃樣本後,卻未依約在兩個月內準時返還樣本,直到五個月後才寄還玻璃,且已有刮痕並裂為兩塊、幾塊碎片消失。

由於鑽石塗層可能用於製造雷射武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經通知並調查後認為,華為利用10萬瓦雷射爆破鑽石玻璃樣本,且華為代表私下承認將樣本寄到中國,違反合約及美國國際武器貿易條例。

相關人士透露,FBI已於1月底突擊搜索華為的聖地牙哥實驗室。

中共加強網絡戰

路透社星期三(6日)報導,中共國家安全部指派駭客入侵挪威軟體公司Visma的網路,企圖竊取客戶機密。

報導說,這次的事件屬中共國安部開展的全球駭客行動「雲端跳躍」(Cloudhopper)的一部分。該行動旨在攻擊技術服務供應商網絡,竊取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

報告:警惕中共網絡管控模式威脅全球自由

另外,一份最新報告對中共管控網際網路的模式發出警告。報告認為,中共的網際網路管控模式有在開發中國家蔓延的趨勢,從而對全球的信息自由構成威脅。

據美國之音的報導,這份由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在科技巨頭谷歌和臉書的推動下,網際網路在第三世界得到了快速普及。在這一背景下,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都在探索如何建立新的監管機制,從而更好地管理網際網路。這給了中共向第三世界推廣其網際網路監管模式的機會。

報告的作者之一、全球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員麥可·皮薩(Michael Pisa)表示,他們看到一小部分但數量卻不斷增多的國家正追隨中共,轉向更具壓迫性的網際網路管控體制。

皮薩說,中共的網際網路監管機制,是中共使用數位技術進行新聞審查和信息監控的威權統治模式的一部分,如果中共管控網際網路的模式被輸出到更多國家,這會對全球信息自由構成威脅。

陳奎德:最大的不安全感來自中共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科茨1月29日在國會公聽會上再次點名中國,中共外交部發言人以戲虐的口吻回應稱,「不知道美國強烈的不安全感從何而來...」

網刊《縱覽中國》主編陳奎德表示,中共的外交部發言人好像很得意,說「不知道美國強烈的不安全感從何而來」,感覺像是美國比較弱,有不安全感,但中共則是咄咄逼人,已在全世界占了上風。但這完全是罔顧事實。哪怕是這次談判,也不可能改變中共屏蔽外國網站,設立防火長城的做法。

其實美國已經將這種做法定義為非關稅貿易壁壘,這是必須要談的。它也不敢打開自己的金融市場,比如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比如外國銀行、信用卡公司的進入等等。中國用種種無賴的辦法對付國際秩序,那就要清清楚楚將之揭露出來。

中共說美國沒安全感,但中共至今還牢牢地管住國內的各方面,沒有透明度,沒有言論自由,沒有信息的自由流通,這說明,最大的不安全感正來自中共政權。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207/124317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