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英國航母入南海 皇家海軍重登世界舞台?

作者:

韋廉信(左)(網際網路)

英國國防大臣韋廉信早前在智庫論壇上宣布,將會派遣皇家海軍新的航空母艦「伊利沙伯女皇號」前往太平洋,其間將會駛經中國南海。由於韋廉信揚言,航母此行目的是要彰顯英國硬實力,因而引起了不少猜測。英國自上世紀60年代完成蘇彝士運河以東的戰略轉移後,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此次派遣航母重返南海,到底意欲何為呢?

英國依靠工業革命,皇家海軍實力曾經傲視全球,更建立了版圖橫跨歐、美、非、亞的日不落帝國。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尤其當印度在1947年、以及馬來西亞在1957年脫離英國後,倫敦政府財政緊絀下也再不願意耗費在遠東部署軍力。於是英國自1964年起加快關閉蘇彝士運河以東的軍事據點,把防務重心轉移至地中海及大西洋。

英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不但軍事力量被削弱,經濟影響力更日暮西山。在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大英帝國的經濟產值占了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一,但去到2017年,這個占比已急降至百分之六,與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相去不遠。國力日衰,英國想在國際爭取話語權,就唯有聯合同屬歐洲的法國、德國組成歐盟,透過抱團的方式來放大自己的聲音。可是,一山豈能藏數虎,法國、德國以及英國,各自都想成為歐盟的話事人。經歷幾番風雨,英國最終在2016年公投通過脫歐。換言之,英國今後將很大機會要在國際舞台上單打獨鬥。

事實上,在英國公投脫歐後,當時的外交大臣詹森就曾聲言,英國會重返蘇彝士運河以東地區。在過去幾十年,蘇聯解體、東歐變天、中東反恐戰爭等等都是全球大事,但目前焦點已轉移至中共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爭雄,當中南海水域主權爭議更加是風起雲湧。可以說,英國皇家海軍在南海頻繁活動,正正切合了倫敦想在脫歐後維持自身影響力的需要,只有皇家海軍在爭議水域出現,才可以令英國成為涉事的一方,繼而獲得發言權。

早在2018年9月,英國皇家海軍兩棲攻擊艦「海神之子號」(HMS Albion)就曾駛過有主權爭議的西沙群島海域,當時英國解釋是要執行航行自由任務。而到了今年1月,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阿蓋爾號」(HMS Argyll),更與美國驅逐艦「麥坎貝爾號」在南海舉行了為期6天的聯合演習。「伊利沙伯女皇號」比起「海神之子號」以及「阿蓋爾號」噸位更重,而且搭載了兩個中隊、美國最新研製的F-35B戰機,示威的味道就更加濃烈。

按常理來說,當英國軍艦在南海轉趨活躍,理應引來南海周邊國家負面反彈。因為當別國軍隊到自己家門口宣示軍力,應該都是不受歡迎之舉。但事實卻是,東南亞各國輿論反應普遍正面,這背後正正反映出相對英國,她們對中共崛起的忌諱更大,因而歡迎外國勢力介入抗衡。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216/124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