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闢謠:茶葉久泡會「破壞營養」嗎?

雖然深度茶愛好者越來越多,泡茶和喝茶都可以成為重要的生活興趣甚至藝術,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只是把茶作為「有滋味的水」——把茶葉扔在熱水裡就可以喝了。

長久以來,就有許多人喜歡賦予茶各種「營養價值」「保健功效」。於是,如何泡茶喝茶才能獲得這些「功效」,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有很大的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講解《茶為什麼不能久泡?》

為什麼說這個說法是「亂說的」呢?下面一句一句地來分析。

第一句,「茶葉泡的時間過久,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等會自動氧化,降低茶湯的色、香、味;茶中的維生素C、P、胺基酸等也會因氧化而減少,而降低茶湯的營養價值」。

這句話的問題在於:

1、對於綠茶和鐵觀音等氧化程度很低的茶葉來說,確實有很多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沖泡之後會發生氧化,顏色變深,風味發生改變。但這跟「久泡」並沒有什麼關係,泡好之後把茶湯倒出來,這個過程同樣會發生。

2、對於紅茶、深度氧化的烏龍茶(比如單樅)、黑茶(比如普洱熟茶和黑茶)等,製作過程中能夠氧化的基本上都已經氧化,在沖泡的時候已經沒啥可以「自動氧化」的了。

3、茶中的維生素C本來就不值一提。下圖是綠茶的營養成分表,100克茶葉中的維生素C也只有19毫克,其他茶類的甚至比這更少。人體每天需要的維生素C約為100毫克,幾克茶葉中的含量完全可以忽略。

4、所謂的「維生素P」是一個很少再用的名稱,它就是通常所說的「黃酮類物質」。黃酮類物質也就說上一條所說的「容易被氧化的物質」,在綠茶等茶中還有被氧化的餘地,在紅茶黑茶等茶類中,製作過程中已經被充分氧化了。更重要的是,「氧化減少」還可能是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並不意味著「健康價值」減少了。比如兒茶素,被氧化之後成為茶黃素和茶紅素,是另外形式的抗氧化劑而已,而且抗氧化能力並不比兒茶素低。

5、至於「胺基酸氧化」,就完全是臆測了。而且100克茶葉中的胺基酸通常在2-4克,幾克茶葉中的量對於「營養」而已沒有什麼意義。

第二句,「如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滋生細菌而引起霉變,更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這是強行加戲。且不說「滋生細菌」和「霉變」之間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兩種不同的過程。它們的出現都需要「適宜的溫度」「營養物質」和「足夠的菌種」,而人們泡茶往往是用高溫水,即便是綠茶,水溫往往也在80°C。超過60°C,就很少有細菌還能生長。即便是茶葉中有一些細菌,等「久泡」到溫度降到適合生長的溫度,它們也沒剩下多少了,遠遠沒有能力「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句,前半句說「咖啡因、鞣酸等物質會大量浸出,影響口感和茶湯品質」,久泡影響口感是對的,如果「茶湯品質」是指風味口感,那麼也是對的。而後半句「浸出的有益成分也會因為氧化等原因而遭到破壞」,是對前面第一句的重複。

第四句,「茶葉在沖泡時,前幾泡已經將大部分可浸出內含物質都釋放得差不多了,如繼續以100℃以下的熱水或溫水浸泡下去,意義不太大了。」

這句說的不是「久泡」,而是反覆多次泡。泡了多次之後,確實泡不出更多的物質,茶湯也就相當於白水。這條作為「不能久泡」的理由,是偷換了概念:一是把「久泡」偷換成了「泡了多次」,二是「意義不太大」跟「不能」完全是不同的層次。

那麼,茶到底能不能久泡呢?

茶葉泡得久,浸出來的物質就多。在茶葉用量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久泡的茶苦澀感會更濃。對於多數人而言,太苦太澀的茶就是「不好喝」的。但是,「不好喝」並不等於「營養物質受到破壞」,更不等於「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能」久泡,但久泡的茶是否好喝,就需要自己把握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頭條資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01/125321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