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千面嬌娃楊老師:一個真實的矽谷蘇明哲是什麼樣子

《都挺好》裡的蘇明哲,35歲,清華+斯坦福CS,約10年矽谷工作經驗,拿10萬出頭刀年薪,被裁員一時找不到下家……這麼現實主義又直戳上進青年G點的題材,直接導致這兩天我的微博私信已經爆掉了,很多人來求證這是不是真實矽谷中青年程式設計師的現狀。迫於網友壓力,追了這部劇,對這個問題有些話聊。本文很長,但一個簡單的答案就是,為什麼要這麼想不開去國產劇里找世界的真相?!這連知乎‌‌「什麼體驗‌‌」派高票答案的準確度都還差一大截。

討論一個人的成就,先來看這個人的能力。蘇明哲,按劇中設定的這教育背景,把他放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程式設計師里,都是top tier的水準。這至少證明了他首先智商不會有硬傷了,並且從回顧他大學畢業那幾場戲裡,也看得出他是個會努力,想上進,並且有方法論的人。這樣的人,在真實生活中,且不說他很有可能趕上了02-07年和10-16年兩大波軟體創業潮,自己做點什麼名堂出來。就算他之後的人生選擇回歸家庭,過上了最安穩的當代灣區生活,也不至於像劇里那樣令人唏噓,明里暗裡說著教育無用。

按蘇明哲的狀況,能獲得怎樣的矽谷工作機會呢?他的水平刷下題,進家FANG之一的公司不算多難吧?根據他的工作年限,現實生活里對應的職場位置,最保守的可能是FANG這種公司L5-L6之間(Senior–Staff level)。就算他能力不出眾、英文不好、天天得罪人,混了10年,再不濟也有L4了(非FB,Google公司的Senior水平),這是PhD畢業的起跳等級,本科碩士畢業表現好,最遲三四年也能達到的。但比起lowball他,我更願意相信,真按他的劇情人物設置:充滿book smart,高考進清華,斯坦福都要給他免學費獎學金的東亞最強大腦,一旦他在職場開個掛,快到不惑之年做到L7、甚至L8,現實中的例子我也見過不止一兩個。

那麼問題來了,劇里說他在矽谷年薪10萬美元出頭。這是個什麼水平呢?比較一下,這是近兩年上述幾家公司,給應屆畢業生每年package的三分之二不到。滿足感和不滿足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和周圍已知信息的比較,10萬刀在灣區,是一個按蘇明哲的這種人生態度,絕對無法接受的水平。

那蘇明哲在現實中應該掙多少才合理呢?按照之前給他分析的職業道路,正常FANG的L5-L6職位SWE,每年320k–550k,這個區間應該是他這個人設最保守的估計。如果他至今還在L4,那也應該在250k朝上,當然,他辛勤工作了這麼多年,他還在L4的概率,在我看來確實微乎其微。如果他突破了一點天花板,到了L7,L8,再或者加入了個熱門Unicorn,那基本上就在每年650k–$1.5m.這還不討論他去了一家pre-IPO或者去紐約hedge fund做quant工的一些天價package,就按最常規的職業發展。(看到沒,職場的一大魅力是什麼?就是有可以預見的、富有安全感的career trajectory,你不出差錯,前方大概率就會有這些東西等你解鎖)

這些數字呢,也不是我亂編的,基本上是這幾年身邊朋友們的切身經驗,並且也在網上是公開的,Paysa,Blind,levels.fyi都有很詳細的底薪、bonus,RSU/equity,signon等各項分解,有興趣的網友和編劇們可以自己查閱一下。多說一句,別信Glassdoor,已經沒什麼在職人士去Glassdoor更新了,那上面的數據都是數年前的。

當然,這還只考慮了他的最基本工資收入。現實的情況就是,人到35歲,一個對理財有點概念的聰明人,很可能passive income已經可以對標工資收入了。蘇明哲生活的年代,可比這兩年機會多。按照中國人的小腦筋,不說那些創業成功通了天的例子,按幾個正常的門道,他也有很多機會增加額外收入:

1.10年前加入的科技公司,要麼跟著IPO時發了一筆,要麼他vested的老牌科技RSU到今天也翻倍了(Oath除外?)。要達到這一點,在行業內被推著朝前走就好,甚至連他的個人努力都不太需要;

2.蘇明哲的媽媽都懂賣老屋賺現金的道理,依蘇家精明的習性,蘇明哲恐怕前幾年也在灣區房價09-11年穀底時,付了最低downpay咬牙投資了一兩套South Bay的房子,到今天也漲了百分之兩百了,租金早就遠超月供啦。如果再有點頭腦,還可以學很多灣區老華人去flip房子(翻新舊房,高價賣出),flip一套就賺一兩年工資,原始資金就靠自己攢的錢來滾雪球。

3.蘇明哲身在灣區科技圈,耳濡目染炒個股,投點基金不過分吧?過去十年的美股牛市,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再毒的手投進去,當10年甩手掌柜,這筆錢也是會帶來可觀額外收入的。就算只把401k每年放滿,過去幾年都是表現驚人。

4.更何況前幾年還有一些掙快錢的手段:比特幣800塊起飛的時候,老一輩程式設計師沒想過下注一點閒錢?加州合法化之初,Sacramento那些煉油小作坊到處集資,最少投1萬刀,三年翻倍返本金,每年還能分紅;蘇哥在矽谷打拼這麼多年,就沒兩個投資人朋友拉他私募一筆?再不濟,代購剛火那兩年,蘇明哲老婆那時候還沒生孩子,有時間有精力吧?也沒想辦法搞個‌‌「蘇太太加州精品直代‌‌」?虛擬經濟看不起,灣區程式設計師太太們開的奶茶店、美甲店也都紅紅火火的。更不用說我們新時代女性靠自己,多少H-4 visa太太們,自己去念master去上bootcamp,學成出來當程序媛,灣區雙碼農家庭不要太美滋滋好伐。

結論就是,只要肯想辦法,當代生活一般不會虧待一個聰明人的。

除了蘇明哲收入的劇情硬傷,《都挺好》還有很多不符合矽谷真實情況的地方。比如,給老闆打電話說回國奔喪,不能和他一起度假了,老闆立馬黑臉,一句話不說掛了電話。這事要真發生在現實生活,蘇明哲都不是踩狗屎了,是踩熊貓屎才撞來的大運啊,立馬聲淚俱下report到HR那裡去,說自己喪親時候還被老闆這樣傷害,完全traumatized,無法工作了。這位老闆明天就走人不說,公司還會給你筆撫恤金讓你別把這事捅到媒體那去。當然,現實中這不會發生的,因為他的老闆最有可能說的是:Oh sorry for your loss. We want you to know that we are here to support you all through everything that may come.美國職場,尤其是扁平化企業文化、半年寫次perf的灣區科技公司,老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怎麼在下屬面前當個nice的人,脾氣大成劇里那樣,這中層小老闆是當自己賈伯斯回魂了?還是還在上一場Prada女魔頭梅姨的戲裡沒出來?這位先生脾氣不要太大行不咯(江南口音)。

再比如,說他35歲被裁,因為年紀大找不到工作??說了好多遍,少看點《巔峰期的華為為什麼非要裁掉35歲以上的老員工》這種朋友圈爆款文章。35歲在矽谷可是找工作黃金年紀,一群20幾歲的小李小張班傑明誰不想趕快熬成這資歷。在灣區被layoff根本就是一件沒人會介意的事,多少舊金山城裡的startup招不到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tech lead,因為有資歷的齊刷刷地在南灣結婚生孩子定居,不想出遠門上下班了。恐怕還沒等蘇明哲被公司裁,LinkedIn的recruiter就已經聽到小道消息趕來了,問他要不要考慮一下新機會。網際網路行業是有退潮的跡象,但風口還在,浪也還很高,那些裸泳的人們還暫時安全的。

不過,充分理解劇情為了營造衝突,與現實有出入可以理解。寫這些,不是為了掃普通電視觀眾的興,而是給那些在考慮未來灣區求職,又正好是這部劇觀眾的朋友,給他們還原一個更真實的‌‌「灣區蘇明哲‌‌」。如果你純粹把《都挺好》當部家庭肥皂劇看,其實它比很多國產劇都好看了,至少演員們的演技都很對得起電視這塊小屏幕。尤其是姚晨,把幹練職場女性形象塑造到了大陸新高度。

當然,免責和醜話說到最後面。

第一點就是,從給我的私信里,看到了大家對於國外的薪酬待遇表現出非常大的熱情。雖然這通篇在聊灣區收入,但我一定要聲明一下,我並不認為把工資跟一個人的幸福感掛鈎是件多值得宣揚的事情。我自己就不是個把收入放在我人生要義前幾位的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工資一直打在一張沒用的卡上,我直到辭職那段時間才知道自己每個月稅後掙多少錢。並且在灣區或者國內大城市這種實現自我途徑很豐富的地方,如果把快樂全建立在收入上,很大程度來說你就只能獲得很有限、很被動的快樂回饋。生活里還有更多可以帶來快樂的事情值得大家的注意力,性價比更高,我是真心希望每個關注我的網友能找到生活里自己可持續獲得幸福的方法。

第二點,像《都挺好》劇里甚至更早的年代,由於資訊和物資的巨大限制,能走到蘇明哲這一步,已經是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在‌‌「讀書才有出息‌‌」這條路上盡力走到最遠的一站了。真實的矽谷生活遠沒有上文那麼順風順水,那些光鮮數字背後都是這群人上萬個小時的枯燥練習和積累換來的。只有等下次哪部國產劇來尬夸灣區有多美好的時候,再來分享一下這裡有多操蛋吧。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13/125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