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想憑「體育生」入美國名校的家長們要小心

—家長們鼓勵孩子練體育的初衷

作者:

120萬美金:一位不會踢足球的女孩作為明星球員被耶魯大學錄取…

20萬美金:一個毫無賽艇經驗的學生,用他人的划船照片證明自己的‌‌「特長‌‌」,成為南加州大學賽艇校隊成員...

沒錯,這些黑幕真實地發生在耶魯、斯坦福、南加州等頂級名校。

上周美國名校招生舞弊醜聞驚動了世界,除了考試作弊、行賄逃稅等慣用伎倆,‌‌「體育生造假‌‌」,成了美國富豪的新把戲。

主要被告人威廉·辛格設立了一所‌‌「非盈利‌‌」機構,家長可以通過購買他的服務讓自家孩子‌‌「順利超車‌‌」進入名牌大學,其中一項50萬美元左右的服務就是‌‌「運動精英計劃‌‌」:

辛格與一些名牌大學的教練聯繫,被收買的教練會安排一個虛假的檔案,將學生列為運動員。而後辛格會為學生拍攝運動員的照片作為真實申請材料,這些學生將得到強有力的背書從而進入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通過特招進入心儀大學的孩子,他們的特招項目大多是集體項目——集體項目人數比較多,更容易魚目混珠。

說到體育特招生,就不得不提到‌‌「常春藤聯盟‌‌」——八所美國頂尖學府的總稱,但鮮為人知的是,常春藤聯盟最早得名於體育,而不是學術。

這八所名校早在19世紀就經常開展各種體育競賽,在20世紀中期正式結為‌‌「常春藤聯盟‌‌」。時至今日,體育特長生依然是各藤校競相追捧的人才,原因繞不開‌‌「名利‌‌」二字——體育賽事能給學校帶來更高的知名度和豐厚的贊助。

近幾年,很多中國家長已經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留學機構會碰到這種問題:孩子練哪項體育運動,對申請美國學校最有利?

原諒我先潑點兒冷水:這話一問出口,你就輸了一半。

首先,在美國家長眼裡,桌球和羽毛球這種輕量級球類運動,不算體育;游泳、橄欖球、冰球目前在大學裡最吃香。

其次,‌‌「興趣‌‌」和‌‌「特長‌‌」有明顯的區分,那種每周只練一小時的孩子,最多是興趣使然。我認識在美國的一些孩子,小學時每周花5個小時訓練,很多孩子同時玩兩項,初中後每周體育運動少則10小時,多則20小時,毫不誇張。

再次,體育運動從娃娃抓起,並不是一句空話,專項訓練至少要從小學開始13、14歲才想起為了升學去速成,為時已晚

最後,申請大學時,不是孩子有一項體育特長就可以加分、然後選學校的,也要看你所申請的學校是否重視這項運動。比如花滑,如果孩子心儀的學校並沒有開展這項運動,你的好成績對升學就沒有太大意義——除非孩子是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員。

我有個美國朋友的女兒,因為游泳的特長(所謂特長,是至少參加過國家級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被一所私立大學錄取,學費全免,並有獎學金。

如果單純按她的學術成績,是上不了這所大學的。但走體育特招的途徑,她也要付出不菲的代價:在校期間每天訓練至少4小時,生理期也無例外;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如果成績長期不好,學校可以取消獎學金或撤回減免學費等優惠政策。

所以,想通過體育特長進入心儀的高校並非易事,而進去以後只會更加辛苦,體力、精力都撐不住的孩子,很難維持高效有趣的大學生活。

步入象牙塔以前,美國孩子如何在體育路徑上‌‌「野蠻生長‌‌」?這裡我拿游泳舉例,跟大家分享一下身邊真實的故事。

游泳算是美國的國民運動之一,坊間有各個級別的游泳課和游泳隊:社區、學校、聯盟等等。如果孩子從小喜歡游泳,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隊伍。

低齡游泳課通常是針對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小班授課,一周上1-2次;孩子至少學會兩種泳姿,並獨立游25米,踩水1分鐘後就可以加入游泳隊了。

社區型的泳隊通常是室外泳池,只有暑假才有訓練,每天早晚各訓練1小時,每隔幾周也會有社區間的比賽,比較適合只想學學游泳,對成績沒有要求的孩子。

聯盟型的隊伍,通常會有青少年組(18歲以下)和成人組。在青少年的基層隊伍里,教練也是按年齡帶隊,通常每周練3-4次,經常會有一些比賽,但是自願參加,沒有什麼壓力。

女兒之前曾參加全年(year round)性質的聯盟游泳隊,除了聖誕節和新年放兩周假外,全年無休,每周固定訓練3次,每個月都有比賽,有些甚至是跨城市的分站賽。這種初級階段的比賽,主要是增長經驗,好玩,成績並不是很重要。

到了高級別的水平(一般是高中),如果孩子游泳成績好,並想有進一步的突破,除了集體訓練外,家長還要請私教,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訓練。有些聯盟還會定期請一些名將來做work shop講座型練習,不僅提高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切實學到經驗和技巧。

學校的游泳隊主要指初中和高中的校隊,想進入這種校隊要經過測試。校隊的壓力會大一些,在比賽季早晚都要訓練,早上6點半甚至更早就要開始,大概練1個半到2個小時,下午放學還要訓練。

‌‌「吃苦‌‌」這個概念,對於從小練體育的孩子,是非常模糊的,因為已經成了習慣。這種日常訓練中薰陶出來的堅毅、自律和樂觀,正是家長們鼓勵孩子練體育的初衷。

朋友的兒子小A上初中,是校游泳隊成員。某次訓練,教練要求每次游50米,游20次,每次之間可以休息30秒。在記錄每個人每次50米的成績後,教練發現小A最後一次的成績最好,由此認定他之前19次都沒有盡全力游,最後罰小A重遊了20次50米……訓練的嚴格程度可見一斑。

關於安全,游泳館會做好硬體管理,教練更關注的是孩子動作的正確性,將運動傷害降到最小。有些聯盟隊還會請按摩師和正骨師為高水平孩子進行治療,當然家長要出錢。

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比如孩子如果有心臟問題,不能參與高強度訓練,家長就要選擇適合的隊伍。

不管是哪個類型的隊伍,在加入前,領隊和教練會要求家長填寫一張表格,詳細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並確認家長同意孩子在此訓練。聽起來有些推卸責任,但幾年前,我們的高中游泳隊有個孩子就是在訓練過程中突發心臟病過世,這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慘劇。

運動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益,人人皆知,但練到什麼程度卻是因人而異,所有出成績的孩子都是有一定天賦的。所以,如果只把運動當作‌‌「推娃‌‌」的一項任務來完成,你可能會失望,孩子也不開心。

還是秉持我一貫的觀點,體育運動也好,其它特長的培養也好,首先要看孩子的興趣,然後看自身條件。如果孩子非常喜歡,客觀條件又好,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培養,否則作為愛好,家長不必逼得太緊——畢竟,通過體育途徑走進頂尖學府的,還是少數。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讀者推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21/126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