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南海誤讀川普長期戰略 新數據出爐 中共外匯少的可憐 劉鶴赴美但最重要的沒了

為應對川普本周五加征關稅,中共派出劉鶴赴美進行第十一輪貿易磋商,但此次卻沒有了「習特使」頭銜,引發外界猜想。中共官方財經數據出爐,4月外匯存底連升5個月後再度縮水,超過預期。外匯真正屬於中共央行的少的可憐。國際商業投資顧問、時評人張洵認為,川普加征關稅雖出乎意外,但合乎情理。中共中央對美方一直誤判,將美國釋放的善意當成軟弱。殊不知這是川普奪回失地之戰,不容討價還價。彭博社專欄作家表示,貿易戰給各國企業撤離中國以最好的藉口,因為他們早想離開了。

劉鶴赴美談判最重要的「習特使」頭銜沒了

中共對美國總統川普周五宣布上調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措施作出回應,宣布劉鶴將於5月9日至10日訪美,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第十一輪磋商。

自由亞洲電台》5月7日報導認為,中共此舉雖消除了外界有關中方在川普升級貿易關稅後,是否會如期赴約或降低談判級別的擔憂,但美中雙方原定在華盛頓的談判從5月8日開始,而且劉鶴此次沒有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的頭銜,這一點仍然受到外界關注。

中共4月外儲環比下降超預期 外匯能用的少的可憐

在貿易戰的衝擊下,中國經濟實力正在衰弱,就連過去經常向外界誇耀的外匯存底也再度出現減少。

中共央行周二公布,4月份外匯存底環比下降38.1億美元至3.095萬億美元。這是外匯存底在連增五個月後重新減少,也弱於市場預期。

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六位經濟學家預期,截至上月底中國外匯存底為3.104萬億美元,較3月底的水平高50億美元。

中國外匯存底超3萬億美元看似龐大,細分起來,其中真正屬於中國央行的比例很小。

外儲中有大約1萬億是外商投資暫存在央行的美元,當外資撤離之際,他們自然要拿走這部分資金。在貿易戰升溫的預期下,外企正在加速離開中國,這對於中國外儲而言並非好消息。

外儲中第二部分是外債,據中共官媒報導,截至2018年12月末,中國外債達到19652億美元,將近2萬億美元。

第三部分才是實打實屬於央行的資產。這樣看來,這三萬億美元之中屬於中國央行的美元可以說少的可憐了。

中共誤把美國釋放的善意當成軟弱

對於川普突然宣布加征關稅與中共對此作出的反應,《美國之音》7日時事大家談節目嘉賓、國際商業投資顧問、時評人張洵分析,中共這邊,對於貿易談判這類重要的事,都是由習近平來拍板的,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也可能如此。

對於貿易談判,中共的誤區在於,談判就該雙方各讓一步,但這次貿易戰本質是川普只想奪回失地,找回公平。過去十幾二十年中,中共確實沒有遵循遊戲規則。

在這個大前提下,美國釋放了善意,並給中共方面以餘地,比如加稅期限一拖再拖等等。但對於美國每次釋放的善意,中共都解讀成軟弱。像姆努欽和庫德洛這樣的鴿派非常希望與中國達成協議,但他們的策略不對。每每彭斯、川普、萊特希澤或納瓦羅釋放強硬信號後,他們都會出來「和稀泥」。這讓中共方面理解為可以堅持立場,可以更強硬,可以賭一把。

張洵表示,中共在拖,川普也希望美國的產業可以從容不迫的從中國轉移出來。但談判的一拖再拖,卻讓考慮轉移的商家開始猶豫,慢慢就把轉移停滯下來了。因此,川普突然宣布增加關稅雖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川普對中共有長期戰略準備

張洵認為,達成短期性貿易協議有必要。

他提醒道,大家不要忽略,任何美方肯簽字的協議,一定是有底線的,一定是美國可接受的。如果是美國可接受的協議,那在貿易平衡、智慧財產權保護、國企補貼方面和最後整個協議的實施方面肯定會有明確的條款。既然有明確條款,加之WTO的前車之鑑,美國不可能不監督,中共也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去實施。

張洵表示,這個短期協議,無論對美國企業的產業轉移,還是對美國經濟的短期效應都有好處。這樣,長遠的政治意圖就有了現實著力點,如果把華為事件、南中國海問題、台灣問題以及美俄關係這些問題匯合起來看,川普政府正在做一個長期的戰略準備。

彭博社專欄作家:許多企業早想離開中國;貿易戰成完美藉口

美中貿易戰最近大有升級之勢,外界多預期會有更多企業會離開中國。

台灣《自由時報》7日報導,《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指出,最近幾年的中國的環境越來越不友善,早在2017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企業就有離開中國的想法,只是不想「傷感情」而不便明講而已,美中貿易戰的爆發,恰好成為這些企業最好的藉口,像是鴻海富士康就是典型的例子。

 

高燦鳴指出,最近幾年來各企業想離開中國的原因包含:對外企或外國高管態度越發敵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優先」政策、成本上升及供應鏈安全問題等,其安全問題包含中共竊取智慧財產權、品質問題及「不要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的概念等。

高燦鳴表示,許多業界內部人士向他透露,早就該削減中國的業務了,但由於仍希望擴展中國市場而作罷,不過許多人已表示投資到其他地方會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如台達電要回來台灣,西方國家企業也開始遷往捷克、馬來西亞、墨西哥或越南等地。

阿波羅網陸凡客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陸凡客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08/128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