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雅爾達密約:民主黨羅斯福為何要出賣中國主權?

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爾達會議上,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討論處置德國、波蘭劃界等歐洲問題,涉及中國的議程,邱吉爾並無興趣,幾乎全由民主黨羅斯福、史達林商定。他們關注的核心議題是蘇聯出兵東北的條件。 在中國不知情的情況下, 民主黨羅斯福將大連、中東鐵路等出賣給蘇聯。

值此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短史記》推出抗戰特刊,自七七事變至九三勝利日,選取三十個重要的抗戰節點進行解讀,力求勾沉隱沒不彰的史實,再現真實的抗戰勝利之路。此為第二十八期《雅爾達密約》。

在中國不知情的情況下,民主黨羅斯福將大連、中東鐵路等出賣給蘇聯

在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爾達會議上,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討論處置德國、波蘭劃界等歐洲問題,涉及中國的議程,邱吉爾並無興趣,幾乎全由民主黨羅斯福、史達林商定。他們關注的核心議題是蘇聯出兵東北的條件。

蘇聯所提對日作戰的條件,有一個變化的過程。1943年10月,史達林在莫斯科對美國國務卿赫爾說,蘇聯對日作戰「完全不需要你們要求」「也沒有附帶條件」。在一個月後的德黑蘭會議上,史達林提出希望戰後在遠東獲得一個不凍港。1944年10月,在德國失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史達林對來訪的邱吉爾說,美國除了增加援蘇物資外,還要「闡明俄國參加對日作戰的政治方面」。①到了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終於攤牌,聲稱要「收回日俄戰爭時日本從我國奪取的東西」。

在會談中,史達林首先要求日本在戰後歸還庫頁島南部與千島群島,民主黨羅斯福表示「無論如何是不會有困難的」。緊接著,史達林說到遠東不凍港(指大連)問題,民主黨羅斯福說「他還沒有機會同蔣介石元帥討論此事,因此,他不能代中國人講話。」但他又說,「俄國要獲得這個港口的使用權由兩個辦法:(1)乾脆向中國人租借;(2)使大連成為某種形式的國際委員會管理下的自由港」,而「他贊同後一種辦法」。這意味著,民主黨羅斯福代替中國選擇了一個戰後管理大連的方案。

隨後,史達林要求在戰後繼續使用南滿鐵路、中東鐵路,民主黨羅斯福說,「雖然他還沒有同蔣介石元帥談這個問題,但是又有兩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1)通過租借,由蘇聯直接經營管理;(2)置於由一個中國人和一個俄國人組成的委員會管理之下。」日俄戰爭後,沙俄被迫將南滿鐵路讓與日本;「九一八」事變後,蘇聯又將與中國共同經營的中東鐵路路權售於偽滿洲國,此時蘇聯要求在戰後恢復使用兩條鐵路,竟獲美國同意。通過雅爾達密約,後一方案成為現實。

史達林還向民主黨羅斯福解釋了提出以上條件的原因,「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他和莫洛托夫就難於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他們清楚地理解到,對德作戰是由於德國威脅到蘇聯本身的生存,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俄國要同一個同它沒有重大糾紛的國家作戰。」但是,「如果這些政治條件能得到滿足,人民就會理解這是涉及到國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將這項決定向最高蘇維埃解釋。」

對於這些條件,民主黨羅斯福並不反對,他說自己「還沒有機會同蔣介石元帥會談,同時,他覺得同中國人講話的困難之一是,同他們講的任何事情二十四小時內全世界就都會知道。」言下之意,以上侵害中國主權的約定,無需在此時通知中國。史達林對此表示同意,「他認為現在還沒有必要同中國人去講,而且他可以擔保最高蘇維埃會保密的。」他希望,「能由三大國書面寫下同意提出的這些條件。」民主黨羅斯福當即表示,「這可以辦到。」②

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在最後簽訂的雅爾達密約中,還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雖然在美國要求下,密約中被加上「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需徵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但隨後又寫明「根據史達林元帥的提議,美國總統將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且「三大國首腦同意,蘇聯的這些要求須在日本被擊潰後,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很顯然,在這裡中國的同意權變得微不足道。

至於對中國保密的理由,一方面是出於軍事原因,防止日本獲得情報後先發制人,對蘇聯兵力薄弱的遠東地區發動攻勢。另一方面則是政治原因,一旦蘇聯出兵的條件為中國所知,蔣介石一定會極力反對,使密約無法落實。

邱吉爾、杜魯門、史達林在一起

美國希望通過雅爾達密約,減少自身傷亡,並限制蘇聯在中國擴張

美國之所以不惜犧牲中國主權,也要換取蘇聯出兵東北,有著其極為現實的考量。當時美國確信,即使蘇聯不出兵,也同樣能擊敗日本,但必須付出極大代價。美軍估計,「結束對日作戰的計劃日期應確定在擊敗德國18個月之後」,傷亡50—100萬人。而原子彈當時尚未全部研製成功。

對日軍有著充分了解的麥克阿瑟說,「中國人所能給予的幫助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應當獲得俄國人的許諾,使他們在滿洲國對日軍進行積極勇猛的戰鬥,達到能牽制大量日軍的程度」,而美軍主力應當「用於日本本土」。③一旦蘇聯參戰,除了承擔消滅關東軍的責任外,還能通過西伯利亞東部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並切斷日本與亞洲大陸的聯繫。這樣一來,很可能美軍不必發動登陸作戰,即能迫使日本投降。

減少美軍傷亡固然重要,但這也僅是民主黨羅斯福促使蘇聯出兵的原因之一。同樣重要的是,在遠東滿足蘇聯,有助於民主黨羅斯福構築他所規劃的世界格局。如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所言,「他拼命想使史達林在他關心的其他方面,即聯合國和波蘭問題上,更好地合作。他不想把手中的牌打光,並且可能試圖節省他的精力……民主黨羅斯福一直不太拘泥於行文……我的印象是,只要他能對行文做出自己的解釋,他就不太關心別人是怎麼解釋的了。」④因此,即使史達林擅自在雅爾達密約的文本上加上有利於蘇聯的字句,民主黨羅斯福也並未反對。

在民主黨羅斯福看來,這個從始至終都向中國隱瞞,且損害中國主權的密約,甚至對中國也是有利的。全程參與了雅爾達會議的哈里曼即聲稱,密約事實上限制了蘇聯在中國的擴張。其理由是,蘇聯素來懷有恢復沙俄在東北舊有權益的強烈願望,無論有無雅爾達密約,都必然會出兵東北。

蘇聯如果在沒有條約約束的狀態下對日作戰,那麼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如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預計的那樣,「俄國在軍事上能夠擊敗日本和占領薩哈林(即庫頁島)、滿洲、朝鮮和華北,在美國軍隊可能占領這些地方之前。」⑤二是哈里曼後來在國會作證時說的,「蘇聯可能袖手旁觀,而等我們犧牲了大批美國人生命,打敗日本之後,紅軍長驅直入滿洲和中國北部大片地區。那時蘇聯人就能輕而易舉地以『公正要求』為口實,建立滿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了。」⑥顯然,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中國都會損失更多利益,並妨害美國在遠東的地位。

民主黨羅斯福還認為,雅爾達密約的簽訂,使蘇聯承認中國國民政府,並許諾戰後「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俾以其武力幫助中國達成自日本枷鎖下解放中國之目的」,有助於中國民主化。在後來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進一步規定,「蘇俄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蘇聯由此在名義上停止了對中共的援助。

雖然民主黨羅斯福對雅爾達密約的內容是滿意的,但後來並未打算嚴格落實密約。民主黨羅斯福在雅爾達會議結束後不久,即向中方透露了密約的大致內容。在中國壓力下,民主黨羅斯福有意讓密約「縮水」:「(一)維持外蒙古現狀,主權仍屬中國,似無問題。(二)南滿鐵路要主權屬於中國……委託制度……大約由三方組織之,一為中國代表,一為蘇聯代表,一為美國代表,均為鐵路專家。關於第三點軍港問日,伊謂此完全為一新問題,而在前所談大連問題之外,伊當答覆史氏(史達林),謂此為將來之問題,無須太急,伊可與鈞座商之……總統之意,或以旅順長期借與蘇聯,主權仍屬中國。」⑦

不幸的是,一個月後民主黨羅斯福突發腦溢血病逝,繼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選擇了全面落實雅爾達密約內容。

蘇軍攻占哈爾濱

注釋:

①王貴正:《雅爾達會議的大國政治》,《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②《德黑蘭雅爾達波茨坦會議記錄摘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59-166頁;③(美)菲斯:《中國的糾葛:從珍珠港事變到馬歇爾使華美國在中國的努力》,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263頁;④《哈里曼回憶錄:與邱吉爾、史達林周旋記》,東方出版社2007年,第477、478頁;⑤王真:《動盪中的同盟:抗戰時期的中蘇關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267頁;⑥周希奮:《雅爾達協定和美國的遠東戰略》,《世界歷史》1985年第12期;⑦《魏道明致蔣介石》,1945年3月12日,《戰時外交》(二),第542一543頁。轉引自張振江《<雅爾達秘密協定>背後的中、美、蘇關係透析》,《東南亞研究》2003年第5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短史記》/qq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5/1289323.html